摘 要:采用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對《檔案管理》36年來所刊7871篇文獻進行分析。得出:《檔案管理》在載文量上整體上維持了一個波動上升趨勢。學術性、理論性成果占九成九。形成了以高校和檔案實踐工作者共同組成的核心作者群及核心研究機構。檔案及檔案管理、檔案館、檔案學、文件、檔案網站、檔案法六大類是《檔案管理》長期關注的主題與重點。并認為:《檔案管理》在理論工作者與實際工作者相結合,學術研究與實際工作相融合方面進行了持續(xù)的探索與實踐,為中國檔案學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改革開放40年;《檔案管理》雜志;期刊;計量分析
《檔案管理》(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3年,(原名《河南檔案》,1986年更名為《檔案管理》),1996-2014年連續(xù)六次入選中國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國檔案學、檔案事業(yè)類的核心期刊?!稒n案管理》伴隨著改革開放而創(chuàng)刊,創(chuàng)刊36年來發(fā)表文獻量:7871篇,總被引次數:10710次。為推動檔案學理論研究,提高檔案工作者業(yè)務素質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評價《檔案管理》36年來辦刊發(fā)展質量和學術水平,本文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文獻計量分析、關鍵詞詞頻分析法,對1983年至2018年6月間《檔案管理》所刊7871篇文獻進行分析,以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檔案管理》雜志發(fā)展的成就,并為《檔案管理》主辦單位掌握期刊現狀,提高辦刊質量提供依據,同時也為研究者們進行檔案學研究提供信息參考。
1 樣本來源與選擇
以中國知網為樣本來源,檢索范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輯刊全文數據庫。檢索年限:不限。檢索時間:2018年6月24日。檢索式:文獻來源=檔案管理or中文刊名=檔案管理(精確匹配)。樣本文獻總數:7871篇。
2 載文統(tǒng)計分析
2.1 36年來,《檔案管理》刊文數總體為上升趨勢。年刊文數量從增到減,各階段刊文數量極差擴大,期均刊文數增加。后期刊文數穩(wěn)定。
從表1可見,36年來《檔案管理》共發(fā)表文獻7871篇,年均發(fā)表219篇,最多時年發(fā)表391篇(2005年),最少時發(fā)表82篇(1983年);年均發(fā)表文獻占總文獻量的2.78%,最多時占4.97%(2000年),最少時占1.04%(1983年);年均增速3.45%,最高65.85%(1987年),最低-51.09%(2018年)。由于2018年數據不全,不能準確描述年度文獻增速,應考慮選用2017年前的數據。因此,修正年增速最低為-24.04%(1992年)。
從圖1總體趨勢看,1979年至2018年,36年間《檔案管理》年度發(fā)表文獻數量趨勢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創(chuàng)刊到2004年,是起伏發(fā)展、不斷上升的階段。第二階段,從2005年至2018年,是持續(xù)減少的階段。整體上維持波動上升趨勢。
結合表1可以看出,前期的波動與雜志年出刊期數變動直接相關。1994年之前年發(fā)刊期數不固定,在3~6期間浮動。1995年后穩(wěn)定在年發(fā)刊6期。年發(fā)刊數穩(wěn)定后的波動則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受擴版影響。2005年由48頁擴為96頁。當年刊文數由2004年240篇,猛增到391篇。二是受當期刊文篇幅影響。文章篇幅短則刊文相對多,反之亦然。
分階段看:第一階段1983-2004年期均刊文33篇,最高43篇,最低21篇,極差22篇;第二階段2005-2018年期均刊文49篇,最高65篇,最低37篇,極差28篇。
總體上,年刊文數量從增到減,各階段刊文數量極差擴大,期均刊文數增加。后期刊文數穩(wěn)定。
2.2 文獻的學術性、理論性成果接近九成九,宏觀性、方針政策性成果只有百分之一強。
從文獻的類型分布看,7871篇樣本文獻中,綜述類文獻107篇,占1.36%;政策研究類0篇,占0%;一般性論文7764篇,占98.64%。一般性的論證性文獻是《檔案管理》36年來刊登文獻的主體,理論性、學術性突出,宏觀性及政策性研究少。故學術性、理論性研究成果多,宏觀性、方針政策性研究成果少。
2.3 文獻基金類型分布
從樣本文獻的基金分布情況看,7871篇樣本文獻中有157篇,得到13種各類基金項目的支持,占全部7871篇樣本文獻的1.99%。
從基金的層次分布看,國家級基金2種,128篇,占全部文獻的1.63%,占獲基金資助文獻的81.53%;地方基金9種,27篇,占全部文獻的0.34%,占獲基金資助文獻的17.20%;部門基金2種,2篇,占全部文獻的0.03%,占獲基金資助文獻的1.27%。
國家層面基金的資助種類少,資助文獻數量是地方、部門資助總和的四倍。地方資助只涉及7個省市。
3作者統(tǒng)計分析
3.1 形成了以高校和檔案實踐工作者共同組成的高產和核心作者群,有利于理論研究與檔案工作實踐相互融合,形成河南省檔案學研究隊伍的獨特性。
從作者的分布情況看,7871篇文獻中,前40位作者共發(fā)表文獻823篇,占全部7871篇文獻的10.46%。
按照普賴斯提出的計算公式,核心作者候選人的最低發(fā)文章M=0.749√Nmax,其中Nmax為最高產作者文章數量。
36年來,《檔案管理》作者中發(fā)表文獻最多的為81篇,即Nmax=81,所以M=0.749√81=6.741。因此,36年來凡在《檔案管理》發(fā)表7篇以上文獻的作者均為1979年至2018年間《檔案管理》的核心作者。
故此,表4中所涉及的,發(fā)表10篇文獻以上的前40位作者既是《檔案管理》的高產作者,也是《檔案管理》的核心作者。36年來,《檔案管理》已經形成了一批以高校和檔案實踐工作者共同組成的高產作者和核心作者。
從前40位高產核心作者所屬單位看,21位來自高校,19位來自實踐界。占比大致各占一半。這樣的核心作者團隊,顯然更有利于理論研究與檔案工作實踐相互融合,形成河南檔案學研究隊伍的獨特性。
3.2 實踐界與高校共同成為《檔案管理》主要的核心研究機構,是《檔案管理》和河南檔案界的一大特點。
從機構分布情況看,7871篇文獻中,前40個機構發(fā)表文獻2543篇,占32.31%。
如果使用普賴斯公式計算,核心機構候選者的最低發(fā)文章M=0.749√Nmax,其中Nmax為高產機構文章數量。這里Nmax=266,所以M=0.749√266=12.215,即發(fā)表13篇及以上的為核心研究機構。
據此,前40個機構不僅是高產機構,還是核心研究機構。在這40個核心研究機構中,高校23個,占57.5%;發(fā)表文獻1234篇,占15.68%。檔案行政管理機關14個,占35%;發(fā)表文獻1157篇,占14.70%。企業(yè)2個,占5%;發(fā)表文獻133篇,占1.69%。其他機構1個,占2.5%;發(fā)表文獻19篇,占0.24%。實踐界合計17個單位,占42.5%;發(fā)表文獻1309篇,占16.63%。單位數不及高校,但發(fā)表文獻數及占全部文獻比均高于高校。
實踐界與高校共同成為《檔案管理》主要的核心研究機構,是《檔案管理》和河南檔案的一大特點。
4 關鍵詞詞頻統(tǒng)計分析
從7871篇文獻涉及的高頻關鍵詞看,前15位的關鍵詞共使用696頻次,占全部7871篇文獻的8.84%,就是說,《檔案管理》刊登的文獻有十一分之一涉及上述15個關鍵詞。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檔案”189頻次,使用頻率最低的是“公文”20頻次,平均使用頻率為46頻次。
從高頻關鍵詞反映出的研究內容看,36年來《檔案管理》關注度最高的10個問題分別是:檔案、檔案管理、檔案館、檔案學、電子文件、檔案網站、檔案利用、檔案工作、文件、檔案法。占到全部樣本文獻的7.46%。
這十大問題又可歸并為檔案及檔案管理(檔案、檔案管理、檔案利用、檔案工作)、檔案館、檔案學、文件(電子文件與文件)、檔案網站、檔案法六大類。
由檔案、檔案管理、檔案利用、檔案工作4個高頻詞構成的“檔案及檔案管理”居首位。共使用317頻次,占全部樣本的4.03%。就是說,36年間《檔案管理》刊登的文獻中,每100篇就有4篇是研究“檔案及檔案管理”的?!皺n案及檔案管理”是《檔案管理》雜志研究頻度最高的問題。
其次是檔案館。這個高頻詞共使用69頻次,占全部樣本的0.88%。就是說,36年間《檔案管理》刊登的文獻中,每100篇就有近1篇是研究“檔案館”的?!皺n案館”是《檔案管理》雜志研究頻度次高的問題。
再次是“檔案學”。以61頻次,占全部樣本的0.77%,居第三位。就是說,36年間《檔案管理》刊登的文獻中,每100篇就差不多有1篇以上是研究檔案學的?!皺n案學”成為《檔案管理》雜志研究熱度第三高的問題。
第四是由電子文件與文件組成的“文件”類。這兩個高頻詞共使用77頻次,占全部樣本的0.98%。就是說,36年間《檔案管理》刊登的文獻中,每100篇就有1篇文獻是研究“電子文件”或“文件”的?!拔募笔恰稒n案管理》雜志研究的非檔案問題中關注度和熱度最高的問題。
第五是檔案網站。使用39頻次,占0.5%。就是說,36年間《檔案管理》刊登的文獻中,每200篇就差不多有1篇是研究檔案網站的。
最后是檔案法。使用24頻次,占0.3%。就是說,36年間《檔案管理》刊登的文獻中,每300篇就有1篇是研究檔案法的。
可以說,36年來,《檔案管理》所研究內容雖然廣泛,但有近9%的研究所關注的內容,集中在檔案及檔案管理、檔案館、檔案學、文件、檔案網站、檔案法六大類上。
5 結語
《檔案管理》經過近四十年的發(fā)展,形成了以下顯著的特點:
第一,載文量大。36年來《檔案管理》共發(fā)表文獻7871篇,年均發(fā)表219篇,每期平均發(fā)文39篇?!稒n案管理》載文量在同類雙月刊中是較多的。
第二,發(fā)展穩(wěn)定?!稒n案管理》36年的載文量,整體上維持了一個波動上升趨勢。且該刊從1994年以來每年固定發(fā)刊6期,平均每期刊載42.7篇,未出現過缺刊、臨時增刊等現象,已經是穩(wěn)固發(fā)展的成熟期刊了。
第三,專業(yè)特色顯著。從欄目設置上看,《檔案管理》的常設欄目有“卷首語”“理論探討”“業(yè)務研究”“調查報告”“工作園地”“專題沙龍”等,非常設欄目如“編讀互動”“人物訪談”“海外采風”“爭鳴”“文苑”“雜談”等則根據刊載文章的情況靈活設置。仔細分析欄目設置,明顯地可以看出是以檔案專業(yè)研究為主。從內容上看則更清晰,載文98%以上的都是檔案學術性、理論性的成果。
第四,學術隊伍具有很濃的實踐色彩。從高產核心作者看,前三名吳雁平、劉東斌、管先海均來自實踐界,前10名中有7名來自實踐界。從核心研究機構看,前10名中有6名來自實踐界。當然,核心研究機構既有第一名的鄭州大學,也有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大學、武漢大學、南京政治學院等著名高校?!稒n案管理》已經擁有一支由檔案學界和檔案工作實踐界共同組成的學術研究隊伍。這樣的學術隊伍顯然更有利于理論研究與檔案工作實踐的相互融合,這也成為河南省檔案學研究隊伍的獨特性。
客觀地講,36年來,《檔案管理》為中國檔案學研究與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而卓越的貢獻,成就了一大批檔案學優(yōu)秀與領軍人才,尤其是在理論研究與檔案工作實踐的相互融合方面,為中國檔案學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梢灶A期,在不遠的將來,《檔案管理》還將在中國檔案學派成長與壯大的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成就更多更出色的中國檔案學家,助力中國檔案學派走出國門。
(作者單位:開封市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