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波
摘? 要: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某新區(qū)新建的一座污水處理廠為例,根據(jù)園區(qū)規(guī)劃,該新區(qū)2015年新建了一座50 000 m?/d(分2組)的市政污水處理廠。由于招商引資未達預期,入駐企業(yè)和人口偏少,實際污水收集量不足8 000 m?/d。該文重點論述在低水量、低負荷工況下該污水處理廠在調(diào)試期間采取的一些工藝調(diào)整特殊措施以及小型技術改造,以最經(jīng)濟的手段確保出水各項指標穩(wěn)定達標。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低水量低負荷工況;工藝調(diào)整;技術改造;節(jié)能降耗
中圖分類號:X799?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1 設計規(guī)模及進出水水質(zhì)
1.1 設計規(guī)模
銀川市某新區(qū)污水處理廠工程規(guī)劃總規(guī)模為15萬m3/d,近期(2013~2015年)設計規(guī)模5.0萬m3/d,中期(2016~2020 年)設計規(guī)模5.0萬m3/d,遠期(2020~2030年)設計規(guī)模5.0萬m3/d。該次方案設計為近期工程,建成規(guī)模5.0萬m3/d。污水處理設施服務范圍為:新區(qū)產(chǎn)業(yè)園北區(qū)、某特色小鎮(zhèn),服務總面積約45 km2。
1.2 設計進出水水質(zhì)
該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zhì)主要指標見表1。
2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3 主要構筑物設計及設備
3.1 粗格柵井及提升泵房
土建按遠期 15×104 m3/d設計,設備按一期 5×104? m3/d配置。
主要設備如下。
3.1.1 機械格柵除污機
近期 2 套(柵隙 b=20mm)。
3.1.2 提升泵
潛水排污泵2個大泵和2個小泵,其中大泵Q=1 450 m3/h,
H=23 m,N=160 kW;小泵Q=730 m3/h,H=23 m,N=90 kW,各有1 臺變頻控制。
3.2 細格柵井及旋流沉砂池
細格柵井與沉砂池合建,近期設置 1 座,處理規(guī)模為5×104 m3/d。細格柵渠和旋流沉砂池各設 2 組并聯(lián)。
3.3 改良型AAO池
改良 A/A/O 池土建按照近期規(guī)模5×104 m3/d建設,設置2座。改良A/A/O池(單座):平面有效尺寸74.1 m×52.6 m,有效水深5 m,有效容積約19 489 m3,總水力停留時間18.5 h。其中預缺氧段水力停留時間0.5 h,厭氧段水力停留時間1.5 h,缺氧段水力停留時間5.2 h,好氧段水力停留時間 11.3 h。
改良 A/A/O 池(單座):預缺氧段設置1臺傘形立式攪拌機,2500,N=5.5kW;厭氧段設置3臺傘形立式攪拌機,2500,N=5.5kW;缺氧段設置12臺傘形立式攪拌機,1500,N=3.0kW。好氧區(qū)設置3臺潛水循環(huán)泵(2用1備),單臺流量 2 100 m 3 /h,揚程1.1 m,功率18.5 kW。
生化池主要設計參數(shù):MLSS=4.0 g/L,BOD5污泥負荷
0.089 kgBOD5/kgMLSS.d、反硝化負荷0.029 kgNO3-N/kgMLSS.d、
好氧池硝化負荷0.016 kgNH3-N/kgMLSS.d。剩余污泥產(chǎn)率1.00 kgMLSS/kgBOD5.d,近期每天約產(chǎn)泥5950kg/d,剩余污泥含水率99.2%,污泥體積744 m3/d。泥齡約 16 d,污泥最大回流比100%、混合液內(nèi)回流比150%~250%。氣水比7∶1。
3.4 配水井及污泥回流井
近期設置1座,處理規(guī)模5×104? m3/d。
主要設備如下。1)污泥回流泵? 4用2備,Q=530 m3/h,H=7 m,N=15 kW,2 臺變頻。2)剩余污泥泵? 1用1備,Q=200 m3/h,H=5 m,N=3.7 kW。
3.5 二次沉淀池
近期設置2座,總處理規(guī)模5×104 m3/d,單座水量2.5×104 m3/d,采用周進周出沉淀池。池體尺寸:Φ38 m,池深5 m,表面負荷0.92 m3/m2·h。
3.6 V型濾池
濾池總平面尺寸38.85 m×30.35 m,其中濾池深4.2 m,濾池設備、次氯酸鈉消毒設備間及配電間高度8.95 m。濾池共分為8格,單格面49.6 m2 ,正常濾速5.25 m/h,強制濾速6 m/h。
主要設備如下。1)立式離心泵3臺,2用 1備,Q=790 m3/h,H=10.8 m,N=45 kW。2)羅茨鼓風機2臺,1用1備,Q=47.5 m3/min,H=40 kPa,N=55 kW。
3.7 接觸消毒池
有效容積為1 600 m3,停留時間為30 min。平面尺寸為30.7m×12.7m,水深為4.5 m。次氯酸鈉投加量15 mg/L。
3.8 鼓風機房
主要設備:配置多級離心鼓風機3臺,參數(shù)如下。
Q=140m3/min,0.7bar,250 kW,1 臺變頻。
3.9 脫水機房
一期設計污泥量7.6tDS/d,進泥含水率99.2%。高分子有機絮凝劑PAM投加量3 kg/t~5 kg/t干泥,脫水機運行時間16 h/d,脫水泥餅含水率小于80%,泥餅量38 t/d。
主要設備如下。1)污泥離心脫水機:3臺,2用1備,Q=30~40m3/h,主機功率N=45 kW,輔機功率N=11 kW。2)污泥切割機:3臺,2用1備,Q=40 m3/h,N=3.0kW。3)污泥進料螺桿泵:3臺,2用1備,Q=40m3/h,H=30m,N=7.5kW。
4 初期運行情況
該污水處理廠位于新建城區(qū),無排污大戶,因此該廠進水量小,進水濃度低。調(diào)試初期平均進水量約8 700 m?/d,最低進水量約5 000 m?/d。進水BOD5平均值約48 mg/L,進水TP和TN平均值約10.16 mg/L、32.9 mg/L。通過理論計算得知,實際BOD5污泥負荷0.006kgBOD5/kgMLSS·d,遠小于設計值0.089kgBOD5/kgMLSS·d。實際反硝化負荷0.004 kgNO3-N/ kgMLSS·d,小于設計值0.029 kgNO3-N/ kgMLSS·d。盡管采用單組AAO池運行、另一組AAO池備用的模式,但這樣的進水條件和污泥負荷仍然產(chǎn)生8種問題。1)活性污泥培養(yǎng)不起來,污泥濃度很難突破2 000 mg/L。2)設備選型過大,能耗、藥耗高。該廠設備如提升潛污泵、單機離心鼓風機、內(nèi)回流泵、外回流泵、離心脫水機以及各加藥泵等均按設計能力進行采購和安裝,供過于求,控制難度高,電能、藥劑消耗量大。3)生化池溶解氧DO和氧化還原電位ORP控制不住。調(diào)試初期生化池各工藝段溶解氧值都很高,ORP值始終在0 mV以上,難以形成厭缺氧條件。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多級離心鼓風機的額定供氣量過大(單臺140 m?/min),通過變頻控制后極限供氣量仍有80 m?/min。通過理論計算生化池微生物實際需氧量只要20 m?/min~30 m?/min,空氣供應量是需求量的3倍以上。4)活性污泥絮體被曝散,在二沉池沉降性差,出水渾濁。5)污水在市政管網(wǎng)和處理系統(tǒng)中停留時間長,熱能損失大,造成生化池水溫偏低,冬天最低水溫只有7℃。6)反硝化適宜條件多項不達標(電位過高,內(nèi)部碳源不足,回流量過大),總氮達標十分困難。7)進水總磷高且厭氧區(qū)溶解氧高無法釋放磷,出水總磷達標難度大。8)污泥緩沖池濃度低,離心機污泥脫水困難。
5 工藝調(diào)整對策
面對實際進水水量、負荷遠低于設計,設備選型過大等不利情況,為了能以最經(jīng)濟的方式保證出水達標,該項目采取了以下工藝調(diào)整手段或小技改。
5.1 調(diào)整關鍵設備能力
5.1.1 新增1 臺小功率羅茨鼓風機
在原有3臺多級離心鼓風機(功率為250 kW、供氣量為140 m?/min)的基礎上增加1臺功率75 kW,供氣能力40 m?/min的羅茨鼓風機以緩解生化池溶解氧降不下來的問題(為了保持污泥懸浮,曝氣量不能控制過低)。通過技改并常態(tài)使用小功率羅茨鼓風機后,各工藝段DO下降明顯,厭氧、缺氧區(qū)域所需溶解氧達到要求。同時使用大功率多級離心鼓風機時采用變頻、分氣模式運行,電機使用效率低,分氣浪費大量空氣,能耗很高,但使用小功率羅茨鼓風機后不需分氣,風機一直在P-Q-H特性曲線高效率區(qū)間運行,節(jié)能效果十分明顯。改造完成前3月份處理水量194 387 t,耗電量158 840 kW·h,電單耗0.817 kW·h/噸水;改造完成后6月份處理水量178 793 t,耗電量114 160 kW·h,電單耗下降到0.639 kW·h/噸水。
5.1.2外回流泵加裝變頻器,內(nèi)回流泵間歇運行
實際進水量只有幾千噸,但內(nèi)、外回流泵均按5×104t/d處理規(guī)模進行設計和選型,未設置變頻器,從而造成內(nèi)、外回流量過大,回流污泥攜帶的溶解氧過高,生化池前端形成不了厭氧環(huán)境??紤]到除磷還設有“V”型濾池,為緩解這種狀況,我們給外回流泵加裝變頻器,降低了外回流量;內(nèi)回流采用間歇模式運行。
5.1.3 更換PAC、PAM、次氯酸鈉加藥泵
加藥泵能力普遍偏大,不能精準控制加藥且易造成藥劑浪費,因此選擇將所有加藥泵改小至合適的能力。
5.1.4 使用小功率提升泵并加變頻器
為了保證提升流量更加均衡,給2臺小功率提升泵都安裝變頻器,將提升流量控制在400 m?/h~500 m?/h。
5.2 更改生化池運行模式
使用小功率鼓風機后,為了使污泥始終處于懸浮狀態(tài),曝氣量仍較大。我們利用生化系統(tǒng)處理量小、停留時間長的特點,將A2O工藝的常規(guī)連續(xù)進水、連續(xù)曝氣方式改為連續(xù)進水、間歇曝氣方式,先試驗曝氣2 h沉淀2 h,曝氣2 h沉淀1 h,最后確定為曝氣1 h沉淀2 h運行模式最佳。
5.3 打大循環(huán)
啟用2組二沉池,通過配水井將沉淀后污泥回流至另一組備用生化池中;開啟厭/缺氧池攪拌器,從缺氧池末端放空閥排空放入廠內(nèi)污水管網(wǎng),提升后回到生化系統(tǒng)中。這樣操作延長了污泥混合液停留時間并消耗掉所攜帶的溶解氧,脫除部分NO3-N。
5.4 利用污泥緩沖池降低生化池溶解氧
通過剩余污泥泵抽取污泥混合液至污泥緩沖池,停留一段時間后再排放至集水井重新回到系統(tǒng),同樣能消耗溶解氧。
5.5 補充外部碳源
在缺氧區(qū)投加固體葡萄糖,通過理論計算(簡易計算方法就是所需脫氮量的5倍)和不斷調(diào)整,逐步確定葡萄糖投加量為2.4 t/d。
6 調(diào)整后運行情況
6.1 運行情況
該項目用了約半年時間進行技術改造和工藝調(diào)整,調(diào)整后AAO池溶解氧得到控制,厭缺氧區(qū)ORP和溶解氧滿足使用要求,污泥濃度可控制在3 000 mg/L~5 000 mg/L,生化系統(tǒng)處于一個比較穩(wěn)定、健康的狀態(tài)。出水各項指標能夠穩(wěn)定達標,包括之前達標困難的TN和TP指標。
6.2 運行成本
除了出水各項指標穩(wěn)定達標外,技術改造和工藝調(diào)整完成后該項目生產(chǎn)直接成本的電和藥劑成本也有顯著下降。主要單耗指標如電電耗、PAC單耗、PAM單耗和次氯酸鈉單耗調(diào)整前依次為0.817 kWh/噸水、161 mg/L、0.26 mg/L和36.9 mg/L,調(diào)整后下降為0.34 kW·h/噸水、22 mg/L、0.22 mg/L和9.3 mg/L。
7 結論
在當前的環(huán)保形勢下,出水達標是任何一家污水處理廠不可逾越的紅線;一旦遭遇環(huán)保罰款超過10 000元的行政處罰,污水處理廠必將繳納環(huán)境保護稅和享受不了增值稅減免的政策優(yōu)惠,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對于運營企業(yè)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作為一線的污水處理廠管理人員,我們應該熟知污水處理專業(yè)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理解理論知識,用理論來指導實際運行。最終我們要以出水穩(wěn)定達標為首要目的,節(jié)能降耗為控制目標,時常診斷污水處理系統(tǒng)脈絡,找出問題癥結,及時合理地提出工藝調(diào)整措施或技術改造方案,以最經(jīng)濟的運行方式來保證出水穩(wěn)定達標。
參考文獻
[1]鄭興燦,李亞新.污水除磷脫氮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
[2]佚名.德國ATV標準ATV-DVWK-A131E.單段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廠設計[M].德國:GFA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