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鋤
“您的外賣到了,請取餐?!?/p>
你打開門,借著門縫的光看到了一個身高一米六,單眼皮的外賣小哥。你接過外賣,說了句“謝謝”然后關(guān)上了門,整個過程不到10秒鐘。但你所不知的是,剛剛這個與你有著10秒之緣的人,2個小時后會在訓(xùn)練場上,將一串快拳狠狠地砸進(jìn)巨型沙包。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拳王——張方勇。
1993年5月,張方勇在重慶市云陽小鎮(zhèn)出生,成了家里的第三個留守兒童。雖然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張方勇依舊在外公外婆的寵愛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如果不是偶然間的一次特殊經(jīng)歷,他也許至今也不會生出以打拳為生的想法。
15歲那年暑假,張方勇第一次遠(yuǎn)行,興沖沖地去江蘇看望媽媽,但沒想到這次出行卻讓他第一次嘗到了現(xiàn)實的滋味:在目睹了母親一次次忍辱負(fù)重地討要工資卻未果后,張方勇感到自己的血熱了起來,他迫切地思考著做點兒什么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困境,就在這時,拳王帕奎奧的海報出現(xiàn)在他的視野中。
競技體育職業(yè)化后,幾乎每一個能摘得榮耀的人,都需要長期刻苦、專業(yè)的訓(xùn)練。而張方勇卻是從做陪練起步的“雜草”選手。圈子里并不看好他們這些沒有明星光環(huán)加身的拳擊手們。和張方勇處境相似的同伴,有人做著保安,有人擺起了地攤,張方勇也將自己的人生分成兩半,一半奔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中,成了大眾視野里的“外賣小哥”,另一半在拳場里竭盡全力,用揮出的每一拳來追求夢想和成就自己。
2014年,張方勇贏來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勝利;2015年對戰(zhàn)全運會拳擊冠軍時,在臺下幾乎一邊倒的加油聲中打贏了這場本無勝算的仗,接下來的全運會拳王爭霸賽他依然沒輸。因為他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看著媽媽討生活而無能為力的軟弱少年,他有一雙鐵拳,還有在幾千個日日夜夜的磨礪下鍛煉出來的意志力和從不服輸?shù)挠職狻?h3>“拳王”不是王冠,而是一條新的征途
雖然贏得了小范圍的勝利,但是對張方勇來說,“拳王”這個身份只是個開始。目前世界上約有17000名職業(yè)拳手,其中只有400名功成名就。而其他人,依舊在為生活奔波忙碌。張方勇同樣要從自己贏得的光環(huán)走出來,重新穿上外賣制服,回到那17000個人中間。
不可否認(rèn),有很多人一出生,就抵達(dá)了他人竭盡全力才看到的終點。但這絕非自怨自艾的理由。張方勇曾說:“人們總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但我覺得不是,那是說給懦弱的人聽的。既然一無所有,就應(yīng)該選擇出拳,打出自己想要的一切?!?/p>
知否摘自微信公眾號“有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