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佳佳
我是一名麻醉護士,那天和往常一樣,在麻醉恢復室看護巡視手術麻醉后的患者,護理他們從麻醉狀態(tài)中安全地蘇醒過來。一切都看似那么平常,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條不紊進行著。
給患者做手術就像開飛機,需要安全起飛,同樣也需要安全降落。麻醉手術后的患者,因個體用藥、手術創(chuàng)傷及自身疾病差異等原因,在術后早期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恢復狀態(tài)。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程度不等的蘇醒不全、無力、煩躁、疼痛等情況,并易于發(fā)生體溫降低、血壓升高或降低、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氧血癥及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安全、手術效果等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恢復室即專門為減少這些并發(fā)癥,保證患者術后安全過渡到病房而設的。我們的任務就是守護患者平穩(wěn)地蘇醒過來。
“快過來幫忙!”突然一位麻醉醫(yī)生喊了一聲。
我急忙趕過去,只見床邊監(jiān)視儀器顯示,一位術后患者的血氧突然快速下降,嘴唇開始發(fā)紺。血氧代表著人體血液中氧氣的含量,正常范圍應該在95%~100%,過低時說明人體缺氧。
訓練有素的麻醉醫(yī)生立即啟動應急搶救方案,大家迅速圍到患者的床邊進行搶救。只見快要從麻醉中蘇醒的患者,突然出現(xiàn)呼吸急促,身體因煩躁不安而扭動,導致吸氧的喉罩位置移動,供氧被阻斷,患者立即呈現(xiàn)缺氧狀態(tài),血氧一下子下降到70%左右。情況危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這時,主任聞訊從辦公室趕到麻醉復蘇室。
“將喉罩拔除,推肌松藥,準備插管!”主任看到患者情況危急,立刻下達指令,同時,迅速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麻醉師快速抽好藥品,注入到患者的身體里。氣管插管后,患者的供氧及時恢復,2分鐘之后患者漸漸平靜下來,血氧也恢復到了100%,所有人提著的心都落了下來。
整個過程,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迅速搶救,恢復安全,前后不過5分鐘。因為大腦缺氧一旦超過4分鐘,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傷,可能導致患者成為植物人。5分鐘,真是生死時速的搶救。這就是麻醉復蘇室的重要作用。
經過后續(xù)約1個小時的治療和守護,患者從麻醉中蘇醒過來。麻醉醫(yī)生再次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評估,然后順利拔除氣管插管。麻醉醫(yī)生詢問患者,患者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姓名。麻醉醫(yī)生讓患者抬抬頭,動動腳,患者能正常執(zhí)行指令,這表示患者麻醉蘇醒良好,各項指標恢復,可以安全送回病房。
我推著患者回病房,剛出手術室,門外焦急等待的家屬擁上來急切地問:“手術做完怎么這么久才出來?”
我解釋道:“每個人對麻醉的反應不相同,尤其是高齡患者。不過,請您放心,在我們醫(y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下,您的親人手術順利,已經蘇醒?!?/p>
(董 ? ?玲 ? ?整理)(編輯 ? ?林 ?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