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冬 張伏生 李蘭秀 王玲端 鄭靜靜
(衡水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特別節(jié)目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廣大學子對《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內涵的了解,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動闡釋和廣泛傳播,鼓勵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經史典籍精髓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院深入開展平“‘語’近人”進高校英語課堂活動。
高職院校為國家建設、地方經濟發(fā)展提供合格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關系到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及民族的命脈,所以思政課則成為對其進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以及職業(yè)教育的主渠道。而僅僅依靠思政課又不能實現(xiàn)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課程思政應運而生,英語課堂又是傳統(tǒng)科目、傳統(tǒng)課堂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借助平“語”近人進高校英語課堂,全面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突破點。
通過初步分析衡水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現(xiàn)狀和學生的道德、文化、技能等綜合素質的水平初步分析,衡水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缺乏系統(tǒng)的英語課程和思政相融合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案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英語課程的引導力度薄弱,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足、經驗匱乏,對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目標差距大,因此衡水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的深入改革工作刻不容緩。
(一)衡水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現(xiàn)狀
首先,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融入英語課堂實踐的重視度不足、缺乏主動性,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英語課堂是以教授西方文化為主,進行思政教育會妨礙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第二,少數(shù)教師具備了課程思政的理念,但采取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生搬硬套,使課程思政說教多,不能深挖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內涵使課程和思政融會貫通,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很多老師的課程思政的選題、講授形式、選用教學工具單一,不適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做不到與時俱進。
(二)衡水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薄弱產生問題的原因
首先,英語課堂是以教授西方文化為主的師生觀念由來已久,且一直缺乏統(tǒng)一思想的引領和監(jiān)管。第二,英語教師一直重視英語課堂專業(yè)知識傳授,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辯證思維。第三,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度、理解度、重視度、執(zhí)行度、融匯度不足。
(三)衡水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深入改革的建議
首先,加強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文件精神和優(yōu)秀案例的培訓學習,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認識和重視。第二,將課程思政的講授要求列入日常課堂授課內容和教學評價考核體系,對課程思政講授形式豐富多彩、得到師生好評的教師予以獎勵,對不做或應付做課程思政的教師予以相應考評扣分。第三,院系提供相應的資金、考核、課時補貼等鼓勵政策,鼓勵教師開發(fā)研究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案、課件等。
(一)結合高職生和英語課堂的特征,編制一套“平‘語’近人”進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授課教案。課本章節(jié)內容和當前國家政策、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傳統(tǒng)文化、“平”語金句相結合,找準共同點、對比點、差異點,將課程和思政融會貫通,進行課堂思政五分鐘的教案設計。
(二)豐富“平‘語’近人”進高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活動形式。英語教學語言知識教育功能、文化價值觀和思想價值差異性的特殊特征。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的表層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深入介紹相關的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知識,給學生以正面引導。比如,對于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的解析,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夢想,解讀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青年夢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集體感。
從《“習”語金句》中英文版、國外傳媒報道與評論、中國文化典籍英譯等資源中,補充各類融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體的教學素材。
充分利用學習強國等學習資源,從文化、科技、軍事、詩詞、音樂、時政要聞等多形式、多渠道豐富教學。
(三)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潤物無聲的課程思政教學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英語教學之中,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