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華
(宜都市職業(yè)教育中心,湖北 宜都 443300)
數學屬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基礎,由此可見,數學教學在整體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中職院校數據教學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教學觀念傳統(tǒng)、教學方式落后、教學內容單一等,這不但會影響中職數學教學質量,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反思,及時察覺到教學問題并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由此可見,教學反思需要教師在分解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重建教學方式,以批評和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待數學教學過程及其中的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帶領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并不斷的調節(jié)教學過程,使其更好地滿足中職數學教學需求及學生學習要求。
在課前反思教學中,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不光是整理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課件,而是需要結合所教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對本節(jié)課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基礎數學水平等相關因素,探索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1]。同時,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情境導入、結合實際案例等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基礎模塊》上冊第二章內容中,有一節(jié)課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實際上學生需要掌握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目的是為了解答一元二次方程,此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的過程中,便需要考慮到學生在后續(xù)學習中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需求,并將相關內容納入到教學課件中。此外,教師需要分多節(jié)課來講解關于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考慮到不同解答方式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互關聯(lián)性,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講解的解答方式的理解程度,規(guī)劃下節(jié)課解答方式的講解工作,這樣能夠令學生統(tǒng)一全面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答方式。
課堂反思教學指的是,教師將教學課堂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在教學結束后與同年級其他數學教師共同探討,各個教師便可以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專業(yè)知識來共同分析并解決問題[2]。此方式極其適合應用到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這是因為中職數學教學和普通高中數學在教學內容上存在著較大差別,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距,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和實際運用的能力,通過課堂反思教學實踐的教學方式,真正提高中職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基礎模塊》上冊第三章內容中,有一節(jié)課是函數的性質,其中重點講解的內容是函數的單調性和函數的奇偶性,但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并不是令學生掌握函數單調性和奇偶性的定義,而是需要掌握具體的判斷方式并在解題過程中對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做出正確判斷。針對上述教學需求,教師需要學生通過練習題來對函數單調性和奇偶性做出正確的判斷,真正讓學生做到在實際練習和生活中合理應用函數性質及其判斷方式。
在分析和探討完教學課堂中的問題之后,教師需要尋找到相應的解決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改善教學方式,將其運用到下節(jié)課課堂教學中,此為課后反思教學實踐。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后反思教學方式,來記錄教學工作,通過反思方式不斷的完善中職數學教學策略,在此過程中,不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能夠相應提高,真正做到了在教學過程中相互進步和促進[3]。
例如,《基礎模塊》上冊第四章內容中,有一節(jié)課是有理數指數冪,其中涉及到了諸多數學概念,如方根、算數根、根式、根指數、被開放數等,學生只有在掌握了這些概念之后,才能更好的掌握有理數指數冪及其應用方式。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受到學習能力的限制,學生可能難以做到在一節(jié)課之內全部并熟練的掌握相關概念及具體應用方式,此時,教師需要在課后分析上節(jié)課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上節(jié)課教學成果,做到在下次教學中合理解決教學問題,進而不斷地完善教學模式。
總之,以教學反思為載體的中職數學課程教學實踐方式,能夠促進教師做到在教學角色上的轉變,教師由傳統(tǒng)的教學者變成了學習引導者,這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進而令教師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需求,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做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及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