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英蘭
(延邊大學師范分院,吉林 延吉 133000)
高職中的政治理論課成正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也在不斷探索如何有效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水平。政治與歷史學科歷來就一直是水乳交融,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高職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如果將歷史知識科學、恰當、合理地引入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讓高職中的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提高教學效果,增強教學吸引力。
在傳統(tǒng)的政治理論課程中,內容重復枯燥且深奧難懂,教師和學生都無法從教學和學習中學到新知識,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而教師將歷史知識恰當?shù)匾虢虒W中時,通過歷史知識的運用來支撐輔助政治理論課中深奧的理論,讓學生能夠理解得更加透徹,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量。
政治理論課程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這門課程灌輸給學生并讓學生內化進自己的價值理論體系中十分困難,對任課教師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zhàn)。但其實很多知識理論都是可以用一定的歷史事件來輔助理解的,因此教師運用歷史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十分重要。
在應試教育的時代,政治理論課程和其他主要學科相比起來更加不受學生的重視,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政治學科是附屬于其他課程的,導致政治理論課程在其他學科面前顯得較為弱勢,不受學生重視。把歷史知識引入政治理論課程觀眾,能夠使政治理論課程的內容更加充實豐富,課堂也更加生動形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升了政治理論課程在學生心中的地位。
恰當?shù)匾霘v史知識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引入歷史知識時可以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由于政治理論課程在高職學生中不受重視,再加上學生的學習能力欠缺、學習主動性不強,老師才需要根據(jù)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一些創(chuàng)新、典型的歷史案例來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并采用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對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從學習和討論中得到啟發(fā),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引入歷史事件時也要注意主次分明,銜接得體,不能讓歷史事件的引入喧賓奪主,而是要讓學生通過歷史事件來輔助理解理論知識。
傳統(tǒng)的上課方式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歷史事件也講究靈活性和多樣性。
教師在引入歷史事件時,不能只將歷史事件以傳統(tǒng)的上課方式引入課堂,可以使用影視資料、多媒體教材等將歷史事件更加客觀直白地展現(xiàn)給學生,例如可播放《百年小平》、《走進毛澤東》、《絲綢之路》、《復興之路》、《大國崛起》等歷史紀錄片,讓具有意義的歷史性畫面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科學性原則在引入歷史知識時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性、真理性。教師在篩選引入課程的歷史知識時,需要確保歷史知識的真實性,避免將一些例如野史、演義類無法判斷虛實的歷史信息傳輸給學生,要講究實事求是,篩選后的歷史知識要與課程需要解讀的理論相關,這不僅關系著教師的嚴謹性和權威性,也關系著整個課堂的權威性,甚至關系到政治理論教學的權威性。
教師在選擇歷史事件時,要講究實效性原則,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最具有實效性的歷史知識,選擇能夠引起學生思想共鳴的歷史事件。對于那些在歷史重大的轉折點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事件人物進行分析時,要引導學生分析這位人物是否對社會生產、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以及國際交往等作出貢獻,是否順應了歷史潮流。這些偉人的案例為學生日后的為人處世都能夠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學習政治理論課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自己內心正確的價值觀,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教師在選擇歷史事件時要遵循目的性的原則,選擇的歷史事件要貼合所講述的理論知識,引入歷史知識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了解歷史,了解當今國情,尤其是要讓學生們認識到“述往事、看今天、思未來”,發(fā)揮政治理論課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針對性的解析相關重大歷史事件的緣由,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并從歷史事件中領悟到更深層次的道理。
通過以上的探究以及歷來政治理論課教師們總結歸納出的經驗可以看出,將歷史知識恰當引入政治理論課程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不僅能夠讓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更加輕松有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在素質教育的浪潮下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