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值日趨多元化的新時代,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币殉蔀榻逃氖滓蝿铡0嗉壒芾硖幱趯W校管理系統(tǒng)的基層和前沿,承載著直接的育人功能,通過班級管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自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來,各地各學校都在探索通過班級管理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做法有:在教室環(huán)境布置中加以突出,與各種“創(chuàng)建”活動相結(jié)合,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班級文化中滲透,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對于中小學生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jù)有關調(diào)查顯示,活動開展以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注度和知曉率明顯提高,文明素養(yǎng)也普遍有所提升。但總體來看,與“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預期目標還相去甚遠,“知而不深”“知行不一”的問題仍很突出。究其原因,與我們長期形成的重形式輕內(nèi)容、重灌輸輕體驗、重理論學習輕實踐養(yǎng)成的育人理念及模式不無關系。也就是說,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我們還局限于外顯形式上的“進入”班級,而未能在內(nèi)容上真正地“融入”管理。那么,如何在班級管理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確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需要深思和探究的課題。
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xié)調(diào)、控制,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班級管理既包含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組織管理、活動管理等共時性的因素,也包括計劃、組織、協(xié)調(diào)、評價等歷時性的過程。所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班級管理,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班級管理的全要素、全過程,使其“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習近平語)。在新時代,融入班級管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具有如下特征:
即管理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一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班級管理的指導思想,也是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即在班級管理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念進行管理的頂層設計,通過類比等手法,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要求具體化為班級建設的終極價值目標,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定位為班集體的核心價值追求,而“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則是每一位學生應有的價值取向。如此,班級管理有了鮮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通過班級管理得以落地落細落實。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國家戰(zhàn)略、社會主要矛盾和個人需求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反映在核心價值觀上,在國家層面,既要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也要建設“美麗”中國;在社會層面,除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還有人民對社會“安全”的更高要求;在個人層面,不僅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而且要崇尚勞動,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這些都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同時,新時代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從世界范圍來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依然復雜,因此,在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聚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權與話語權”,著眼于“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基礎教育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班級管理中,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穿于班級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健全班級管理制度規(guī)范班級治理行為,形成全體學生廣泛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制度規(guī)范,形成學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表述高度抽象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未成年人特別是初中小學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認同的前提是理解,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有必要對其概念進行具象化改造,尋求適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水平的表達方式。具體言之:一是將抽象的概念轉(zhuǎn)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行為要求,比如誠信,可轉(zhuǎn)化為“說真話不撒謊、獨立作業(yè)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等二是將深奧抽象的理論故事化,在班級管理中不妨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將國家民族的宏大敘事與個人敘事結(jié)合起來,廣泛收集班級中的鮮活事例,用心講述學生身邊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寓于其中,使學生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
現(xiàn)代管理理念觀照下的班級治理,是基于“自由、平等”,追求“公正、文明、和諧”的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管理,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取向不謀而合。
一是核心價值制度化。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指出,價值系統(tǒng)不會自動地實現(xiàn),制度化是實現(xiàn)價值的一項重要機制。價值觀是制度的內(nèi)在靈魂,制度是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制度一旦形成就會鞏固和強化其承載的價值觀。在班級管理中,師生可通過民主的方式,在充分協(xié)商與討論的基礎上建立廣泛認同的班級制度與規(guī)范,并嚴格執(zhí)行。在此過程中,師生都是制度的制訂者、執(zhí)行者和維護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就會如鹽溶水般滲透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修正著學生的價值取向。
二是組織結(jié)構社會化。班級是有組織的管理單位,班集體的共同愿景、發(fā)展目標、組織結(jié)構、角色分配、人際互動等都是社會關系的縮影和投射,深刻影響著學生社會化的進程。在某種意義上,班集體就是教育化的微型社會。不同的組織結(jié)構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化的方向。實行班主任指導下的以班委會為核心、團委會和家長委員會為兩翼的扁平化班級組織新架構,民選班干、輪崗服務,與現(xiàn)代治理理念高度契合,平等觀念和民主意識等在多元主體共治中自然得以培植、生長。
三是主題教育活動化?!暗啦豢勺?,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绷暱倳浀倪@番話道出了活動之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組織之于班級,是名詞,更是動詞。班主任可聯(lián)合任課教師和班委以及家長,群策群力、共同出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主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科學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元素,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會于無形。
四是評價導向一元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是引領各種社會思潮的價值標桿,為人們樹立了評判是非善惡的終極標準。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要特別注重評價體系的建設,評價的主體、方式可以多元,但評價的導向要旗幟鮮明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元化取向,引領學生撥開多元價值觀的迷霧,找到前行的正確方向。
3.班本化的榜樣引領,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班級管理的內(nèi)生動力。
“言傳”是立德樹人之標尺,“身教”是高山仰止之路徑。對于學生來說,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班主任就是最鮮活的人格范本,是自己有意無意模仿的榜樣。因此,班主任要加強自我教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引導學生親師信道、見賢思齊。同時,要重視發(fā)揮班級中的團員和班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各種評選活動發(fā)現(xiàn)、樹立和宣傳班級中的“道德標兵”,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典型感召同伴、引領同伴。當然,典型宣傳要實事求是,不可隨意包裝、拔高甚至催生,務求讓學生“信得過,夠得著,學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