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觀察組治療后臍上、臍下平均腹直肌分離量,均低于對照組("/>
樊琪 朱紅
【摘要】 目的:探討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在產后腹直肌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及對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療的產后腹直肌分離患者68例作為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4)和觀察組(n=34)。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方法治療,觀察組采用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治療,3個月治療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腹直肌分離量、VAS評分。結果:兩組治療后平均生產天數(shù)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臍上、臍下平均腹直肌分離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2個月及3個月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用于產后腹直肌患者中能減少腹直肌分離量,減輕患者疼痛。
【關鍵詞】
腹部超聲;康復按摩;產后腹直肌;臨床效果;視覺模擬疼痛評分
腹直肌分離是由于產婦妊娠晚期子宮不斷增大,從而會引起腹肌拉長,導致原處于平行并列的兩腹直肌在腹白線部位分離,嚴重者將會引起腹部肌肉變弱,對于腰背部的承托力下降,引起腰背酸痛[1]。同時,產婦分娩后腹部肌肉松弛無法立即恢復原有的位置與形態(tài),多余的贅肉將會在腹部堆積、突出,影響患者美觀??祻桶茨儆谑且环N物理治療方法,能促進肌肉組織細胞自動修復,加速多余脂肪的分解,發(fā)揮塑形的目的,但是對患者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的影響研究較少[2]。因此,本文作者以病例隨機對照展開,探討康復按摩聯(lián)合腹部超聲在產后腹直肌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及對VAS評分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療的產后腹直肌分離患者64例作為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4例,年齡20~27歲,平均(23.69±3.21)歲;身高156~177cm,平均(165.39±7.83)cm;孕周36~41周,平均(39.41±2.14)周。觀察組34例,年齡21~28歲,平均(23.11±3.24)歲;身高155~178cm,平均(166.11±7.86)cm;孕周36~42周,平均(39.47±2.17)周。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方法治療。給予常規(guī)產后自然恢復法,加強患者營養(yǎng)指導,讓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指導患者母乳喂養(yǎng)方法,避免提重物、增加腹壓動作等,正確指導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運動。
觀察組:采用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治療。1)腹部環(huán)摩法。利用兩手全掌從神厥穴開始進行順時針方向按摩,然后從左上腹到右上腹再回到神闕穴,完成環(huán)形運動,由神闕穴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5次;2)腹部推法。利用兩手掌分別放置在患側部位,從期門、天樞、中極等進行往返推摩,先推左手、然后推右手,交替運行;3)捏腹肌法。將患者拇指在后,食指在前,沿著任脈走向每次進行提捏數(shù)次;4)點揉法。兩手交叉腰部,拇指分別點揉腰部第3、4腰椎橫突部位,然后四指分別點按天樞穴,每次2min;5)點按法。利用兩手拇指尖端按足三里、涌泉穴、三陰交等,每個穴位按1min,產生中度刺激,3個月治療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
1.3觀察指標
1)腹直肌分離量。兩組治療后均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完成患者臍上、臍下平均腹直肌分離量,儀器為飛利浦epiq7,高頻探頭。記錄兩組治療后平均生產天數(shù);2)VAS評分。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2個月及3個月采用VAS量表對患者疼痛進行評分,該量表總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顯[3]。
1.4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表示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腹直肌分離量及平均生產天數(shù)比較
兩組治療后平均生產天數(shù)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臍上、臍下平均腹直肌分離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VA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2個月及3個月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在產后腹直肌分離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平均生產天數(shù)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臍上、臍下平均腹直肌分離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有助于改善產后腹直肌分離量,改善患者癥狀,利于患者恢復。腹部超聲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方法,利用腹部超聲能評估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分離量等,能為后續(xù)治療提供依據(jù)和參考??祻桶茨儆谝环N物理治療方法,能達到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有助于增加韌帶的彈性、接觸肌肉疲勞,從而提高肌肉工作能力與耐力,有助于促進產后各系統(tǒng)、器官的恢復,降低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康復按摩的實施能促進腹直肌分離,治療時根據(jù)經(jīng)絡的走向,刺激相應的穴位,結合中醫(yī)按、揉、彈拔、滾揉等手法,能做到柔和、均勻、持久及滲透。臨床研究表明:將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用于產后腹直肌分離患者中能發(fā)揮疏通經(jīng)絡,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為產后松弛皮膚、肌肉提供收縮的空間,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提高產后生活質量[4]。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2個月及3個月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能減少產后腹直肌疼痛。但是,患者行康復按摩治療時應加強腹部超聲檢查,評估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及治療預后,善于根據(jù)腹部超聲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療更具科學性。
綜上所述,將腹部超聲聯(lián)合康復按摩用于產后腹直肌患者中能減少腹直肌分離量,減輕患者疼痛。
參考文獻
[1] 張琮,胡驍驊,陳輝,等.皮瓣或肌皮瓣聯(lián)合闊筋膜或復合補片修復患者嚴重腹部高壓電燒傷創(chuàng)面的效果[J].中華燒傷雜志,2017,33(10):602.
[2] 李歡.探究電刺激聯(lián)合腹式呼吸治療產后腹直肌分離的臨床療效[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16(07):57.
[3] 耿雪紅.產后盆底康復鍛煉聯(lián)合生物電刺激對產婦產后康復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6):30603061.
[4] 龔濤武,趙楠,覃涵睿,等.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lián)合腹直肌后鞘阻滯在婦科開腹手術術后鎮(zhèn)痛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02(19):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