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
摘 ?要:通過對語料庫中1985個動詞重疊使用頻次、使用語境的定量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動詞重疊式的使用頻次差異顯著,AA式動詞重疊占總用例的80.45%。在語用環(huán)境上,陳述句是使用動詞重疊最多的句類,占總用例的70%。在各類重疊式中,A一A式動詞重疊在祈使句中的使用量超過了陳述句,較為特殊。同時,也討論了頻次差異及特殊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動詞重疊; 頻次;語境;句類
一、引言
漢語動詞重疊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問題:什么是動詞重疊式(何融,1962;李人鑒,1964;范方蓮,1964;劉月華,1983;李宇明,1996;華玉明、馬慶株,2007),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趙元任,1979;朱德熙,1982;朱景松,1998;陳立民,2005;鞠志勤,2013;熊仲儒,2016),什么動詞可以重疊(何融,1962;劉月華,1983;李珊,2003;華玉明,2003),動詞重疊后有什么語法功能和句法限制(王還,1963;趙新,1994;李宇明,1998;楊平,2003;李珊,2003;陳立民,2005;張愛民、杜娟,2005),動詞重疊有何語用特點(邢福義,2000;邵敬敏、吳吟,2000;徐連祥,2002;徐陽春,2007;鞠志勤2013)等。
這些研究非常深入細致,但是內省式的定性研究較多,基于語料庫的定量分析較少。有鑒于此,本文擬通過語料庫對動詞重疊的使用情況進行定量考察,以期對動詞重疊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具體來說,本文擬從以下兩個角度展開討論:各類動詞重疊式的使用頻次及比例;各類重疊式的使用語境。在正式討論之前,我們將首先對本文的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予以說明。
二、研究范圍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圍
不同學者對動詞重疊包括哪些形式的觀點并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
1.僅限于AA式(如:看看),包括ABAB式(如:研究研究)。李人鑒(1964)認為,只有“AA式”和“ABAB式”是動詞重疊,中間加“一”、“了”的都不是?!癆著A著”“A啊A啊”是動詞連用,不是動詞重疊。
2.包括AA、A一A、A了A、A了一A四式。范方蓮(1964)認為,這四式是動詞重疊;劉月華(1983)、房玉清(1992)等也把這四式看成是動詞重疊。
3.除了AA、A一A、A了A、A了一A外,還包括“A著A著”和AABB(如:說說笑笑),共六式。張靜(1979)、李宇明(1996)、王茂林(2007)等均持此類觀點。
除以上觀點外,何融(1962)認為,動詞重疊式包括AA式、A了A式(含雙音節(jié));李珊(2003)認為,動詞重疊式主要包含兩大類:能產的和不能產的,其中,能產的包括AA式、AAB式、ABAB式,不能產的包括AA式、AABB式;華玉明、馬慶株(2007)則從語音角度,把動詞重疊區(qū)分為輕聲式和重音式,輕聲式指的是重疊后出現(xiàn)輕讀現(xiàn)象的動詞重疊,重音式指的是重疊后動詞仍然讀原來的聲調,沒有變化。
基于前人的研究,我們認為,只有動詞重疊后出現(xiàn)輕讀現(xiàn)象的為動詞重疊式。具體來說,本文擬考察六種動詞重疊式:
1.AA式:聽聽、看看、說說話、聽聽歌、散散步;
2.A一A式: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聊一聊;
3.A了A式:洗了洗、等了等、想了想、笑了笑;
4.A了一A式:聽了一聽、想了一想、看了一看;
5.ABAB式:商量商量、研究研究、解釋解釋;
6.AB了AB式:研究了研究、商量了商量、打掃了打掃。
在這六種重疊式中,單音節(jié)動詞A重疊后第二個A出現(xiàn)輕讀,雙音節(jié)動詞AB重疊后B出現(xiàn)輕讀。這種語音上的輕讀與動詞重疊“動量小”“時量短”的語法意義相契合,爭議較小。有爭議的是那些重疊后讀音無變化的重疊式,本文暫不討論。
(二)研究方法
對自然語料的定量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語言研究的客觀性,為了真實呈現(xiàn)動詞重疊的典型用法,本文考察了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所收錄的京籍作家王朔的作品,近135萬字,對其中出現(xiàn)的動詞重疊進行了窮盡性提取。之所以確定這一語料范圍,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南方方言中存在“看看清楚”“說說明白”等動詞重疊后仍然加補語的情況,北方話和普通話中很難接受這一形式,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論,我們選擇京籍作家;二是一般認為動詞重疊主要用于口語中,而王朔小說的語言被認為是當代北京口語的真實代表(張伯江、方梅,1996)。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的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可以自動識別AA、A一A、ABAB、A了A四種格式,檢索起來相對容易。不過,由于該語料庫是以漢字為基本單位,不能針對詞性自動檢索,而漢語可重疊的詞類較多,因此,需要對檢索出的重疊式進行人工二次篩選。篩選步驟與原則如下:
1.剔除詞語反復。例如:
(1)好好,你們別送了。(《橡皮人》)
2.剔除形容詞、副詞、名詞、量詞等詞類的重疊式。例如:
(2)我連連對高晉說:……(《許爺》)
3.本身為動詞,重疊后詞性發(fā)生變化的重疊式,不在本文討論范疇。例如:
(3)我也被兩個警察死死扭住胳膊戴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4)看到白麗手里握著一把大號水果折刀,鋒刃寒光閃閃。(《人莫予毒》)
4.重疊擬聲詞不在本文討論范疇。例如:
(5)在場的人都呆了,我也驚呆了,只是喃喃地說:……(《許爺》)
5.AABB(含AA類)綿延式或重音式重疊不在本文考察范圍。例如:
(6)周圍全是腦門晶亮五官模糊的陌生孩子,擠擠挨挨。(《看上去很美》)
該語料庫雖然可以自動識別AA、A一A、ABAB、A了A四種格式,但是對于A了一A、AB了AB兩種格式卻無法自動識別,需要人工干預。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出現(xiàn)頻率為1次的居多,有68個:
幫助、表現(xiàn)、表演、補充、布置、參謀、墊巴、疊巴、動彈、鍛煉、改造、感慨、勾搭、鼓勵、觀察、回想、集中、講究、教訓、解釋、精神、撅巴、開導、考驗、擴大、浪蕩、涼快、溜達、摩挲、暖和、攀談、盤算、批判、批評、撲落、切磋、燃燒、熱乎、散蕩、拾掇、收集、收拾、說搭、體會、體驗、填補、托咐、慰問、習慣、欣賞、形容、研究、演習、意思、引見、醞釀、咂摸、眨巴、粘乎、照顧、折騰、斟酌、爭取、征求、整頓、質問、準備、琢磨。
可見,單、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式的區(qū)別不只是多少,頻次差別更是巨大。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頻次高,雙音節(jié)動詞頻次極低,朱景松(1998)的統(tǒng)計也反映出這一點。
以上基于使用數(shù)量和頻次的統(tǒng)計,讓我們對動詞重疊的使用情況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但是要真正了解動詞重疊的使用情況,還需考察動詞重疊運用于什么樣的語境。
四、動詞重疊式的使用語境
(一)動詞重疊式的使用語境
本文所說的使用語境指的是陳述、祈使、疑問、感嘆四種句類環(huán)境。句類與動詞重疊關系密切,比如:一般認為在祈使句中,動詞重疊可以緩和語氣(朱德熙,1982);朱景松(1998)指出,祈使句和敘述句均是使用動詞重疊的典型環(huán)境;楊平(2003)、潘國英(2007)也認為,祈使句是使用動詞重疊的典型環(huán)境。這些論斷是否正確,有必要定量考察各類動詞重疊式在四類句子中的使用情況。
(二)動詞重疊式的句類分布
我們對1985個用例,按照陳述、祈使、疑問、感嘆等句子類型進行了逐一標注,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類動詞重疊式句類分布表
重疊式
句類 AA A一A A了A A了一A ABAB 總計
數(shù)量及比例 數(shù)量及比例 數(shù)量及比例 數(shù)量及比例 數(shù)量及比例 數(shù)量及比例
陳述 1088 .55 22 .01 217 .11 1 .00 63 .03 1391 .70
祈使 420 .21 25 .01 0 .00 0 .00 52 .03 497 .25
疑問 89 .04 1 .00 0 .00 0 .00 7 .00 97 .05
感嘆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注:由于AB了AB未在語料中出現(xiàn),所以沒有標注。 1985 1.00
從表2的“總計”部分可以看出,在語料中,動詞重疊式主要用于陳述句,占比達70%。祈使句也經常用重疊式,數(shù)量僅次于陳述句,但差距較大。重疊式在疑問句中的數(shù)量較少;語料中沒有用于感嘆句的例子。動詞重疊式在四類句子中的數(shù)量、占比依次為:
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無)。
(三)定量統(tǒng)計使用語境的價值和意義
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1.使用動詞重疊的典型語境到底是祈使句還是陳述句?2.為什么A一A式在祈使句中的使用數(shù)量超過陳述句?3.含“了”的重疊式為何只用于陳述句。其中,第三個問題比較容易理解,因為“了”是表示動作或事件完成的體標記,用于陳述句不難理解,這里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討論前兩個問題。
1.動詞重疊使用的典型語境
一般認為,祈使句是使用動詞重疊的典型性語境,但是在我們統(tǒng)計的語料中此類用例為497條,占總量的25%,遠低于陳述句的1391條及占比的70%。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通過對語料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陳述句中的動詞重疊主要用于描寫動作,尤其是連續(xù)動作,具有極強的描寫性。例如:
(9)方方看看我,沒說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0)馮小剛擦擦淚,走了。(《你不是一個俗人》)
(11)講師推推眼鏡,低頭翻翻講義,抬起頭。(《癡人》)
(12)楊重看了看表,倏轉身向另一個方向匆匆而去。(《一點正經沒有》)
(13)夏順開想了想,道:行,你們趁今晚好好串串供……。(《無人喝彩》)
例(9)~(13)均是對連續(xù)動作的描寫。這些描寫動作的用例在陳述句中大量存在,遠遠超過祈使句的用例。由此可見,只是簡單地從語感出發(fā),就判定祈使句是使用動詞重疊的典型語境,可能并不客觀。至少在本文確定的語料中,祈使句并不是最典型的使用環(huán)境,描寫動作的陳述句才是使用動詞重疊最多的語境。
動詞重疊式在陳述句中比祈使句中多,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一是似乎與語料選擇有關,因為我們的語料主要是小說,小說中存在大量對人物動作的描寫,所以陳述句的使用數(shù)量較多;同時,小說中也有大量的對話描寫。就此而言,我們認為這些確定的語料是較為客觀地反映了動詞重疊的使用情況的。二是動詞重疊大量用于陳述句,與其基本語義和認知象似性有關,即動詞重疊表達“同質概念元素在一定認知域的復現(xiàn)”(張敏,1997),或者說用語言形式的重復表達同一動作的重復和延續(xù)。劉丹青(2012)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用認知象似性模型來解釋動詞重疊表達的短時、少量等減量性的語義“捍格難通”,因為“以能指的增量表達所指的減量,不符合理想的象似性模型”。我們認為,重復并不必然是大量,也可能是短時少量的重復,與語言的象似性并不矛盾。通讀上述各例的描寫,給人以生動形象之感,是符合認知的象似性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學者基于動詞重疊經常用于祈使句的判斷,提出“委婉”“嘗試”是動詞重疊的的語法意義。我們認為,“委婉”“嘗試”宜看作動詞重疊在特定語境下的語用意義或“格式意義”(邵敬敏、吳吟,2000),動量小、時量短才是動詞重疊的基本語法意義。這一語法意義也與語料中動詞重疊大量用于描述動作的陳述句相一致。
2.A一A句類分布的特殊性
表2的數(shù)據(jù)顯示,與AA式和ABAB式不同,A一A式在祈使句中的使用數(shù)量超過了陳述句,前者為25例,后者為22例,這一現(xiàn)象比較特殊。我們認為,這一特殊現(xiàn)象支持邢福義(2000)對A一A的論斷。邢先生認為,“VV是自由式,用VV顯得很隨便;V一V是鄭重式,用V一V往往是為了對某種短暫的行為作特意的強調”。蕭國政、李汛(1988)也指出,A一A式的祈使程度要比AA式高。試比較:
(14)a.停一停,姐妹們,慢點動手。(《癡人》)
b.停停,姐妹們,慢點動手。
(15)a.我這問不涉及具體人,只是泛泛一問,從理論上問一問。(《癡人》)
b.我這問不涉及具體人,只是泛泛一問,從理論上問問。
例(14a)為祈使句,例(15a)為陳述句。兩者都可以用AA式替換,但是替換后祈使句(14b)就失去了“鄭重”“強調”的意味,而陳述句(15b)則沒有這種感覺。不過,現(xiàn)在我們需要解釋的是,為什么A一A式在祈使句中既有委婉的功能,又能表達“鄭重”“特意的強調”?
我們認為,二者看似矛盾,但是A一A式卻實現(xiàn)了二者的統(tǒng)一。眾所周知,祈使意味著說話人希望聽話人能夠做某事,自身即蘊含鄭重強調之意,同時,出于交際的禮貌原則,說話人又希望能夠委婉地表達出意愿。因此,會選擇量小時短的動詞重疊式以舒緩語氣,如AA式;但是太委婉了又缺少祈使的力度,于是說話人又更多地選擇了增加了一個音節(jié)的A一A式,用語音的延長表達鄭重強調之意。同時,“一”又是最小的整數(shù),與委婉的整體語用效果并無悖逆,反而讓委婉與鄭重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基于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AA式與A一A式的差別:一方面是頻次差異,即AA式使用更為頻繁;另一方面是句類選擇存在差異,A一A式在祈使句中更常見一些。
以上是對動詞重疊使用語境的定量考察,通過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陳述句是使用動詞重疊最多的句類;在各類動詞重疊式中,A一A式因為有“鄭重”“強調”的意味,所以在祈使句中的使用數(shù)量超過陳述句。
五、結語
動詞重疊的定量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在確定六類動詞重疊式的基礎上,對近135萬字語料中的1985個動詞重疊進行了使用頻次、語境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以下發(fā)現(xiàn):
1.六類重疊式的使用頻次差距較大,其順序依次為:AA>A了A>ABAB>A一A>A了一A>AB了AB,其中,AA式占總用例的比例達80.45%。
2.定量分析表明A一A式與AA式存在顯著差異:一是在使用頻次上,A一A式僅占總用例的2.42%,遠低于AA式的80.45%;二是在使用語境上,與AA式不同,A一A式在祈使句中的用例超過了陳述句。這一特殊現(xiàn)象為邢福義(2000)A一A具有“鄭重”“特意的強調”的論斷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持。我們也解釋了為什么A一A式在祈使句中既有“委婉”的功能,又能表達“鄭重”“特意的強調”。我們認為,相對于AA式, A一A增加了一個音節(jié)“yi”,用語音的延長表達出鄭重強調之意;同時,“一”又是最小的整數(shù),在語義和語用上更能傳達出委婉的效果,從而實現(xiàn)了委婉與鄭重的統(tǒng)一。
3.單、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的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數(shù)量上,也表現(xiàn)在頻次上。ABAB式雙音節(jié)重疊僅占總用例的6.15%,頻次均未超過10次;而AA式單音節(jié)重疊占比達93.85%,部分動詞的重疊頻次甚至超過100次,如:“看(376次)”、“想(112次)”。
4.A了A式與A了一A式雖然只差了一個“一”,但使用數(shù)量差異巨大。A了A式共217個用例,占總用例的10.93%;同樣是表達已然狀態(tài),A了一A式僅1例。這主要是語言的經濟性原理在起作用。此外,含“了”的動詞重疊只出現(xiàn)在表達完成狀態(tài)的陳述句中。
5.從使用語境看,陳述句使用動詞重疊的用例有1391個,占比70%,這些用例具有很強的描寫性,主要用于描述動作,尤其是連續(xù)動作。祈使句有497個用例,占比25%,遠低于陳述句。數(shù)據(jù)比較支持陳述句是使用動詞重疊最典型的語境,祈使句雖然也大量使用動詞重疊式,但是典型程度缺少數(shù)據(jù)的強有力支持。
本文從頻次和語境對動詞重疊進行定量分析,一方面佐證了現(xiàn)有的觀點,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問題,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定量分析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參考文獻:
[1]陳立民.論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J].中國語文, 2005,(2).
[2]范方蓮.試論所謂“動詞重疊”[J].中國語文,1964,(4).
[3]房玉清.實用漢語語法[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4]何融.略論漢語動詞的重迭法[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2,(1).
[5]華玉明.漢語重疊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6]華玉明,馬慶株.重音式和輕聲式動詞重疊的功能差異及其理據(jù)[J].語文研究,2007,(4).
[7]鞠志勤.動詞重疊的體標記地位及語篇語用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3,(2).
[8]李珊.動詞重疊式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9]李人鑒.關于動詞重疊[J].中國語文,1964,(4).
[10]李宇明.論詞語重疊的意義[J].世界漢語教學, 1996,(1).
[11]李宇明.動詞重疊的若干句法問題[J].中國語文, 1998,(2).
[12]劉丹青.原生重疊和次生重疊:重疊式歷時來源的多樣性[J].方言,2012,(1).
[13]劉月華.動詞重疊的表達功能及可重疊動詞的范圍[J].中國語文,1983,(1).
[14]潘國英.論漢語動詞重疊的主觀性表達[J].修辭學習, 2007,(1).
[15]邵敬敏,吳吟.動詞重疊的核心意義、派生意義和格式意義[J].漢語學報,2000,(1).
[16]王還.動詞重疊[J].中國語文,1963,(1).
[17]王茂林.留學生動詞重疊式使用情況淺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4).
[18]蕭國政,李汛.試論V一V和VV的差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6).
[19]邢福義.說“V一V”[J].中國語文,2000,(5).
[20]熊仲儒.動詞重疊的句法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 2016,(2).
[21]徐連祥.動詞重疊式VV與V一V的語用差別[J].中國語文,2002,(2).
[22]徐陽春.漢語動詞重疊式的語用考察[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
[23]楊平.動詞重疊式的基本意義[J].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3,(5).
[24]張伯江,方梅.漢語功能語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5]張靜.論漢語動詞的重迭形式[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3).
[26]張敏.從類型學和認知語法的角度看漢語重疊現(xiàn)象[J].國外語言學,1997,(2).
[27]張愛民,杜娟.動詞重疊與句類的語用制約[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28]趙新.動詞重疊在使用中的制約因素[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3).
[29]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呂叔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0]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31]朱景松.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J].中國語文, 1998,(5).
Corpus-Based Analysis on Verb Reduplication
Li Zha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requency and contexts on 1,985 tokens of verb reduplications from corpus, this paper find six types of verb reduplications dramaticall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on frequency. The type of AA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it accounts for 80.45% of total tokens. The study show there are more verb reduplications in declarative sentences than other sentence types in total, the percentage is 70%. But the verb reduplication of A一(yi)A is exceptional, it is used more in imperative sentence than declarative sentences.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d the reasons of difference and exception.
Key words:verb reduplication;frequency;context;sentence 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