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霞
(河北省館陶縣特殊教育學校,河北 邯鄲 057750)
有效性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適應當前教學現(xiàn)狀的需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得以更好的發(fā)展,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課堂上,它的意義更是如此。
(一)注重兒童的內(nèi)心感受。特殊兒童的內(nèi)心是十分敏感的,他們因為自身的缺陷面產(chǎn)生孤獨感科自卑感,對身邊的事情都會有細微的觀察,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從細節(jié)入手,用積極的教學方式去溫暖特殊兒童的心靈。首先,教師一定要以真摯的情感去面對學生,用微笑的方式,拉近與學生們的距離,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調(diào)動課堂氣氛。在學生的心里,教師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崇拜、尊重老師,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所以,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一個眼神、一個微笑 都會深深刻在學生的心里面,讓他們從心里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陽光,從而提升自信,找到自我。其次,教師委關心特殊兒童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在思想方面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重獲自信。大部分的特殊兒童的性格都是偏于內(nèi)向的,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想自閉癥樣,影響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所以,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還要多月積極的方式帶領學生克服心理障得。首先,教師可以諧領學生去人多的地方,并鼓舞他們主動的去和人們溝通,讓他們感受到大家的熱情,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其次,也可以去參加一些義務活動,去幫功其他孩子,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是一件多么輸快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語文知識大容豐富多彩,并且大部分都源于生活,每一位學生每天都在生活中經(jīng)歷不同的事物,探尋生活的真諦,感受生活的美好。如果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又能夠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肯定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由于課堂中學習時間的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教學內(nèi)容來不及拓展延伸,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課堂,以彌補課堂教學的弊端。教學老師要鼓勵學生多留心生活中的點滴知識,引導學生多觀察、勤思考的好習慣。另外,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對學生的生活知識進行提問,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對生活與語文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多角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特殊人群,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點要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是指引者學生勇敢向前沖、向前看,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nèi)在力量。因此,語文老師在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所以:在語文老師在教學課堂中,可適當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特殊兒童的思維方式都很簡潔,對于復會知識結(jié)構(gòu),理解上有困難,對于這樣的情況,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采體現(xiàn)復雜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習內(nèi)容筒單化、直觀化,降低教學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質(zhì)量。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新鮮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狀態(tài)下學到知識。在學習中輕松、有趣,學生就愿意去學習。這是一個利用信總技術來幫助特殊學生學習的好方法。
其次特殊兒童人群的心理大多數(shù)是自泉、膽怯的。他們渴望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卻又因為自身的鐵陷而感到自卑無助。在教學中,語文老師也要多關心呵護他們,幫助他們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自卑感心理。具體在數(shù)學課堂中可以多提問,讓學生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回答問題的對錯上,老師要多調(diào)表揚與裝勵,少些指責和批評。長此以往,他們的自信心會慢慢建立,內(nèi)心的自卑,會慢慢消除。逐漸地,他們會變得越來越積極勇敢,也越來越喜歡學習語文。這也一個非常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生興趣的方法。
(三)要大力發(fā)展特殊兒童的閱讀。書籍是人類的魂寶,它記載著世界各處文化歷史的方方面面,集結(jié)了無數(shù)文學巨匠的心血,融入了無數(shù)人的汗水和淚水。所以,閱讀對于特殊兒童來說是獲取知識的橋梁,是學生認知世界的來源。在小學這個時期中,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都需要汲取許多知識。況且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還處于啟蒙階段,形象思維占據(jù)主導意識,抽象思維偏弱,教師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情況,可以向其推薦一些講述故事 、帶有插畫的有關讀物,提高閱讀興趣。
(四)采用分層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分層異步教學的教學理念便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進步。這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并且可以使用在不同層次的學生身上的教學方式。特殊學校學生的特殊性,多層次性,等要求語文教師采取分層這種教學方式。首先就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的不同,進行不同層次上面的劃分,當然這是在教師自己心目中的劃分,并不需要學生知道,以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然后在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總之,特殊教育面對的是特殊兒童,在教學方式、內(nèi)容都有特殊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關心孩子們的行為活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以釋放孩子的天性為基礎,給予他們溫暖,帶領他們?nèi)フJ識世界,去了解知識的力量,在快樂中學習,從而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