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重慶 408000)
在全面實行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在面對學習的時候也會獲得良好的心態(tài)。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要讓心理健康教育展現(xiàn)出巨大價值和意義。教師實行有力教學舉措,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準備。在實行有力教學方法和舉措下,保證學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
在現(xiàn)代教育要求背景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進行人類文化的傳遞,也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塑造。教師要展現(xiàn)出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維護者。有的歷史教師在自身專業(yè)的感染下,能夠展現(xiàn)出高尚的品格,形成完善的人格。在展現(xiàn)出自身個性的情況下,教學上也擁有了十分鮮明的風格。歷史教師擁有愛崗敬業(yè)精神,能夠默默奉獻。但是,有的時候歷史教師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經受各種壓力的情況下,歷史教師也容易形成心理問題。通常,歷史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心理品質發(fā)展也產生了很大的關系。歷史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才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1]。因此,歷史教師就要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在展現(xiàn)出積極樂觀和開朗的性格下,能夠進行自我調控,不能出現(xiàn)不良嗜好。
興趣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會讓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情況下,現(xiàn)代教學技術逐漸完善,歷史遺留下了很多的資料。教師則要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讓學生在感性認識上,產生情感共鳴。比如,針對美蘇爭鋒和國際局勢變化的內容,為了讓歷史教學和生活相貼近,并融入學生生活之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品質,教師就可以把《大國崛起》和《大道行思》作為教學載體[2]。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針對當前世界局勢和機遇挑戰(zhàn)等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不能出現(xiàn)錯誤的心理偏差。
在現(xiàn)代心理學中,指出學生在平等和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才會展現(xiàn)出想象力,并擁有創(chuàng)造的空間。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就應該轉變教學觀念,這不僅要進行知識傳授,還應該讓師生在理性和情感上進行交流。教師和學生都要成為課程資源的重要開發(fā)者,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也是民主的。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就應該擺正正確的教學觀念,讓學生能夠和教師之間形成平等和密切的關系[3]。在關心和愛護學生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中指出,在緊張的師生關系下,就會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在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會讓學生擁有舒暢的心情,并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滲透教育之中。
教育的基本核心內容是對學生心靈的喚醒。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想要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并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全面提升。每一個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的時候,都會獲得快樂,并得到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健康的心理氛圍,正視學生在智力和心理上存在的差異。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出發(fā),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之中。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情況下,讓學生張揚個性。教師要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交流中,進行大膽質疑,并開展探究,展現(xiàn)出自身獨特的看法。這樣,學生在成為了課堂主人的情況下,才會形成健康的心理。學生擁有活躍的思維,讓課堂教學更好地為學生擁有健康心理服務。
結論: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在其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情況下,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同時,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對所學習初中歷史知識進行準確定位,讓學生能夠形成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整合初中歷史學習內容的情況下,讓學生擁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教師讓學生在輕松和民主的學習氛圍下,能夠在良好的學習領域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并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