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柏林學校 王向東
愛國主義會隨著歷史的更迭而被賦予不同的內涵,它的范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它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內容。因此,對中學生實行愛國主義教育要保持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但在目前實際教育中,對中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往往比較老舊,不能體現(xiàn)出現(xiàn)階段我國的真正國情,不能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采取針對性的教育,從而使得中學生不能對愛國主義的實質有較好的認識,嚴重阻礙了對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正確落實。
有了良好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良好的教育方法在對中學生實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在目前實際教育中,教師采取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往往比較陳舊和單一,從而使得教育工作嚴重缺乏時效性。主要在以下這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教師仍然還在沿用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從而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浮在表面,沒有具體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沒有遵照學生道德素質以及個性特點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使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在成效上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另外,由于對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心沒明確到位,教師往往只在思政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主要目的也是應付中考,使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質沒有得到較好的體現(xiàn),忽略了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真正意義。
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淀了許多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這些在歷史演變中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對每個人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多種方法對中學生進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讓學生充分汲取歷史長河中的營養(yǎng),以提升學生的民族情懷和自豪感。教師可以加強對我國的歷史、人口、環(huán)境、地理等基本知識教育。
在當前社會發(fā)展階段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學生實行這方面的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將責任心教育、誠信教育、法治教育以及愛國教育等工作內容具體落實到學生的身心層面上,讓學生真正明確國家的要求,即自己理應要做到的內容。
針對目前愛國主義教育方法陳舊、途徑單一的現(xiàn)狀,教師要對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不斷優(yōu)化教育載體,主要可以從以下幾處來進行教育:一是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由于學生大部分接受教育的時間在課堂上,因此,課堂教學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無可厚非。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并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情感發(fā)展歷程出發(fā),引導學生一起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內容和重要意義,讓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來。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交互平臺?,F(xiàn)階段互聯(lián)網的信息量大、時效性、便捷性等優(yōu)勢使之成了一個嶄新的學習平臺。
總而言之,為了加強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以身作則,讓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浮于表面,從而失去對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意義,沒有體現(xiàn)出教育工作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