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徽縣水陽鎮(zhèn)梁村學校 馬建強
教育行業(yè)有一個俗語叫作“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意思是教育教學沒有什么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法則,而是要尋找和掌握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方式方法。這個俗語飽含教育者的經驗精髓,符合教育教學的實際,無疑是十分正確的。我認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貴在得法”,必須遵循“三位”原則,即不錯位、不越位、不缺位。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在“得法”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不入誤區(qū)。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能否有效實施教育教學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中一切教學行為的指南與航標,是檢驗教師把控教材、運用教材、整合教材能力的試金石。因此,對于施教者而言,如何確立既要守住課標底線又能適應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目標,是個關鍵性話題。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我認為教師在課堂預設過程中,必須做到備課標說明、備教材內容、備學生知識儲備,才能準確把握教材難點、重點,鎖定教學目標,而不至于產生錯位現象。
備課標說明,就是要熟悉課程設置意圖與目的,把握教育教學的思維導向,了解對學生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上線目標和下線要求;備教材內容,就是要求教師熟悉實現課程設置要求與目的的教材這一載體,找到學生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必須掌握的重點,尋找影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yǎng)能力技巧的難點;備學生知識儲備,就是通過對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能力的了解,確定目標的難易度,力求不拔高,不降低,難易有梯度。另外,教師要備好教材所附設的思考練習、配套練習等訓練性材料,在各種題型的考查中捕捉課堂教學目標的“蛛絲馬跡”。
其次,要確保課堂活動不錯位。課堂活動是教師實施課堂預設、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的主要手段和載體。當課堂目標、重難點確定后,教師要以之為主題,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組織課堂,開展師生互動,切不可游離于主題之外,隨心所欲,漫無邊際,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造成課堂低效或無效。
眾所周知,新一輪課程改革界定了教師課堂教學引導者、組織者、評判者的角色,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和發(fā)揮,提倡主動性的合作探究學習,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并非舶來之物,它與中國傳統(tǒng)教學之中優(yōu)秀精華元素一脈相承。從《論語》中我們可以得知,孔子是教育史上第一位主張積極培養(yǎng)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因材施教的教師??鬃又鲝垺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意思是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已的程度就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就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反復地給學生舉例子了。這些觀點說明孔子對學生不但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而且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fā),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946年,美國著名學習專家埃德加·戴爾就發(fā)現并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他用數字形式顯示了采用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兩種不同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多少學習內容。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聽講、閱讀、視聽、演示等幾種學習方式都是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討論、實踐、講授給他人等學習方式都是主動學習。基于古今中外教育理論,主動學習是被實踐證明、科學核定了的有效學習方式,是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
不少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對“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抱殘守缺,對探究式、合作式、講授給他人等主動學習方式淺嘗輒止,由于教師理念滯后、不放心學生、急于趕進度,結果在課堂中習慣于把持課堂話語權,習慣于滔滔不絕地講授,在課堂各環(huán)節(jié)處處“越位”,處處“犯規(guī)”,導演的角色完全越位成演員,本應該是教師講的內容不夠精準,本應該讓學生體驗的內容越俎代庖,學生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得到調動和激發(fā),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結果欲速則不達,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站好自己的位”,是語文課堂成功的關鍵所在。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終極目標的,語文學科也不例外。講授只是知識傳授的一個方面,如果我們的教師只是將課堂定位在講明白、講透徹、做練習上完全是不夠的,要把解決問題作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意識和能力技巧的主要手段和途徑。那些講講、問問、練練的語文課堂完全是教師教學行為上的“缺位”。這種缺位,必然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弱化和缺失,課堂效果的差化和低劣,嚴重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中心任務應該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和塑造上,如果僅僅停留在語文基礎知識、文學常識等方面的講授上,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積淀和拓展,也是教師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一種嚴重缺位。另外,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總結一堂課的得失與成敗,成功則繼續(xù)保持,失敗則吸取教訓。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以此類推,教而不思亦則罔。教師只有經常性地自我反思,總結歸納,有所取舍,才能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藝術水平,在專業(yè)化成長的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