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通常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自身獨特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從知識、情感、技能等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但當前的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師缺乏教學熱情等問題,這些情況也導致了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因此,應該充分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促進初中美術教學質量實現(xiàn)有效地提升。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一直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家長和教師都存在著這種固化思維,一味地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導致美術課被隨意占用。對于初中美術教師而言,不僅需要加強對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還需要一些輔助工具,比如說畫畫需要用到的畫筆與畫紙,還有剪紙、墨水等,因此,在課前老師要做好準備,還要做好備課任務,為了課堂能夠順利進行提供有利條件。
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就地取材,在自己的身邊發(fā)現(xiàn)一些喜歡的東西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些雞蛋殼、易拉罐、塑料瓶、雪糕棍等物品,要求他們獨立制作簡單的工藝品,從而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目前很多初中美術課堂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地選擇接受,這種模式勢必會導致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美術的好奇心。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與繪畫技巧相關的內容時,要鼓勵學生多去留心觀察身邊的情況;在組織學生進行室外寫生訓練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多感受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自由想象,做到身心放松,積極地投入到美術創(chuàng)作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讓學生在繁忙的課業(yè)之中得到放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去觀察與探索蘊含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促使學生能夠在感知美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的能力,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將美麗的事物展示在畫紙上。根據(jù)相關的研究顯示,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學習環(huán)境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與熱情,在學生上交作品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與指導,以此來增強學生參與美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階段的美術欣賞課,通常都是教師單純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一堂課停下來,學生往往感覺很迷茫,仿佛收獲也不大,也無法深切體會到美術所帶來的藝術感,長久以往,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意境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設置獨特的意境氛圍。
例如,教師在講解《洛神賦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播放一些古箏樂曲,在欣賞婉約動人的圖案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感官,營造出一種美妙的欣賞意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品所帶來藝術魅力。這種方式可以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增強美術教學效果。
依照目前新課標的要求,初中美術教師需要采用更加多元化與靈活化的理念開展教學,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不斷拓展教學思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與探究機會,使其能夠形成獨立思考的品質,這些對于學生在未來的發(fā)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老師在講解《家具》這一節(jié)的時候,為了能夠將作品中的細節(jié)內容展示給學生,可以從網(wǎng)絡中搜集一些不同樣式與風格的家具圖片。這些圖片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程內容的學習當中去,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美術思維得到有效地拓展。在此過程中,老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問學生喜歡哪一種類型的家具以及原因,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覺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美術經(jīng)驗與知識,為之后學習的過程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本文對目前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提升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進而對美術課程保持長久的新鮮感,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美術課程學習中去。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方法與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的手段,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便發(fā)揮出美術學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