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續(xù)慧穎
方言隨時讓你找到組織,口音則可能隨時準備出賣你。傳媒高度發(fā)達的英國,政客的口音被無數(shù)倍地放大。曾經(jīng)為了尋求進入上流社會的門票,費盡心力不讓口音出賣自己,如今為了尋找與平民的親近,又費盡心機在高貴的倫敦音中加入平民發(fā)音法。在世界各地,上流社會的口音一般比較清晰。衣著光鮮的正面人物都說一口標準洪亮的普通話,被視為正統(tǒng)。而發(fā)音各異帶著濃重地方特色的方言則代表著各地土壤的成分。有聲傳媒的流行,讓方言跨越區(qū)域的壁壘,突破信息的必要性,包裹上文化的外衣,大放異彩。
方言江湖,江湖易改,鄉(xiāng)音難忘。
說“您”不是抬舉,是揶揄?!霸邕?,您吃了嗎?”“您真行!”北京話的精髓,就在于話中有話,話里話外都是梗。鋪梗、藏梗、抖包袱,是北京話的逗趣,也是說話的藝術(shù)。
侯寶林先生的相聲有一段說北京人南北城做買賣吆喝的差別。北城多深宅大院,吆喝起來聲音比較深邃,才能讓院子里的人家都聽見。南城都是老百姓,吆喝干脆亮堂。早年間,北城做官為宦的多,說話慢、穩(wěn)、雅;南城平民較多,走街串巷做小買賣的也多,說話連、吞、垮?;食歉碌氖芯f著接地氣俏皮的南城胡同土語,多了一點見過世面的詼諧,又混雜著江湖的痞氣。
一旦把北京放進河北地段做對比,北京話的發(fā)音也是獨樹一幟。有人臆想過北京話可能受了滿語的影響, 恰恰相反,北京話的特殊主要是受到南方影響。殊不知, 引領(lǐng)語言風尚的主要是通過運河北上的南方士人,尤以江南人為主。北京話其實是受到南方官話深度影響的北方官話,經(jīng)常抱怨?jié)M人污染北京話的南方人,才是北京方言真正的影響者。經(jīng)常瞧不起南方特別是江滬地區(qū)軟綿的北京人,此刻是不是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東北話作為最具有大規(guī)模傳染性的“高殺傷性武器”,不論是哪兒的方言,碰上東北話,基本全白瞎,不管你以前是哪兒人,只要交上了東北朋友,你都不知道自己啥時候成了東北銀。也只有在東三省人的耳朵里才能分得清楚,到底是大碴子味、海蠣子味還是苣荬菜味。伴隨東三省近些年的經(jīng)濟衰退,東北人紛紛走出家鄉(xiāng)到全國各地謀求發(fā)展,其中又以陽光煦煦海風習習的沿海城市居多。全國人民一下子發(fā)現(xiàn)身邊哪哪兒都是東北人。這種強烈的“存在感”可能并不是在外的東北人真的多,而是東北話實在很刷存在感。嘮嗑、拉家常,東北話的氣直接來自土地本身,絲毫未做精修,始終保持著原汁原味的處理方式,就好比餐桌上那道綠色農(nóng)家食品:“五谷雜糧”。武功沒有高低,最怕的是一日三餐式的浸淫,你可以三頓不吃肉,你很難三頓不吃主食,這就是來自黑土地和如何度過寒冬的智慧。
作為方言文斗一直以來的金腰帶保持者,南京方言身份的正統(tǒng)與悠遠歷史,身上的皇家氣息與濃厚文化氛圍足足輻射了整個神州大地并且深遠地影響到直至今天的中國語言形態(tài)。南京話在中國歷史上長期是官方標準語,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統(tǒng)嫡傳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的標準音,并加之六朝以來漢人文化上的優(yōu)越意識,清代中葉之前歷朝的中國官方標準語均以南京官話為標準。南京話里的書袋不是一般水準,比如南京話叫美女為“盼兮”,來自《詩經(jīng)》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叫小人“帶璧”,則出自“君子佩玉,小人帶璧”,與英文nice發(fā)音極為接近的“來斯”就是日??淙藚柡Φ某S谜Z。雖然時不時總被隔壁洋氣的上海話Diss,說南京話有一股土味,南京人大多都一笑而過,內(nèi)心的潛臺詞大概是:“你不懂我,我不怪你?!?/p>
作為如今方言說唱界的扛把子,成都方言與重慶方言還來不及向其他省份方言發(fā)起挑戰(zhàn),自己已經(jīng)打得不可開交了。其實兩地方言體系相同,僅在發(fā)音上和情緒表達上存在差異。成都話比較偏向于“搡別個”,會頻繁使用“牙尖十怪、占花兒、瓜娃子”之類的描述性語言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有種酸溜溜的幽默。重慶話則像他們的火鍋,“別跟老子整那些個花椒,全辣椒才是正宗”,簡單直接粗暴,不繞那么多彎子。但兩地方言最大的特色則在于語言表達中時刻存在的宿命感。它以一種特有的刻薄和清醒,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表達一種對人生的達觀。
臺灣腔不算是方言,它僅僅只算一種發(fā)音表達方式。但因特殊性使其能夠成功在此榮獲一個席位,讓我們來聊一聊中國臺灣人說話是什么時候“變溫柔的”。臺灣本地人多以閩南話為主,閩南話中對語氣詞的使用遠遠多于大陸的普通話,這使得臺灣人的語氣比大陸人要親和得多。而更為綿甜軟糯的口音則源自外省人的出身。而外省子弟的上層多來自江浙地區(qū),外省人中也有很多人說山東話等北方語言,但他們大多是眷村的下層軍官和士兵,對臺灣“國語”并沒有形成太多影響。在這兩者的作用下,臺灣“國語”形成了曾經(jīng)一度被大眾潮流所追捧的高級腔調(diào)“臺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