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東園小學 韓梅波
閱讀教學中的練筆是閱讀和寫作靈活結合的產物,新課標(2011版)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平時練筆的指導”。有效的練筆,既可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又能鍛煉書面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筆者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以文本為憑借,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目的,以發(fā)展思維能力為重點的練筆策略,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如果說前面的仿寫是一種不自覺的運用,那么這里所說的“用”是指通過閱讀教學習得某種寫作方法之后及時加以自覺能動性的運用。如果前面是以讀帶寫,那么這里可稱為以讀促寫。這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用性更廣。
略讀課文作為精讀課文的有益補充,不論在教學形式的選擇還是教學目標的確定上,教師都有更大的自主權。因此,教師碰到合適的略讀課文可以把主要目標定位在以讀促寫上。我在教學《小橋流水人家》這篇略讀課文時,先通過“那些美好的印象具體包括什么”這一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成寫景和敘事;接著通過“你從她的回憶中感受到了什么?這種感情是通過哪些途徑來表達的?”問題的牽引,理出情感表達的三種方法和途徑;最后引導運用:什么地方給你留下過很深的印象?你對那個地方有怎樣的感情?請運用這三種方法,寫一個片段,寫出你對那個地方的感情。
閱讀教學正是在推進寫作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補”指“補白”,即填補空白,是指閱讀主體將文本中沒有以語言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內容與情感用自己的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補白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是創(chuàng)造性想象,即對作品未進行形象性描繪的部分展開合理而豐富的想象。
《去年的樹》行文簡潔,以白描手法為主。我在教學該文時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情感的基礎上為文本填補了關于語氣語調和神態(tài)表情的修飾詞。修飾詞的使用不僅使閱讀主體的感悟更趨于豐滿,更使學生感受到了修飾詞在作文中的神奇作用。另外,我發(fā)現(xiàn),這一文本把重心放在了“鳥”的言行上,而樹作為主人公之一被忽略了。于是,我引導學生想象樹在遭遇不幸的過程中的想法,通過讓學生站在另一個人物的角度來思考和想象,不但加深了情感體驗,體會友情的相互性,還打開了學生話語的閘門,做到“言為心聲”。
除文本內容外,文本中的插圖也是有效的補白資源。在教材中,許多文章都配有生動鮮明的插圖。有些插圖課文中已經作了細致的描繪,就無須再寫,有些插圖文中只是一筆帶過,閱讀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以課文內容為背景,把“畫”變成“話”,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這里的“延”重在指思想情感的延伸。如果說閱讀教學點燃了思想和情感的火花,那么這時有效而有力度的練筆會使火花進一步碰撞、跳躍,延伸的是文字,而升華的是情感與思想。
我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在感悟到德國的美麗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境界的關系后,引導學生“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過美麗的人或事?把它們寫下來吧”。這一練筆是基于文本旨意上的拓展和延伸。又如在教學《麻雀》一文的課末,在提升到“母愛”的情感高度后,再用補充的一首小詩將情感推向高潮,接著,峰回路轉,化無聲為有聲:“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你媽媽說什么呢?請你寫下來放學后送給你媽媽好嗎?”學生的文字間浸滿了真摯的情感,這不僅標志著閱讀教學情感目標的有效達成,也意味著寫作教學真情實感要求的輕易實現(xiàn)。
以上所述為閱讀教學中練筆的策略。為保證練筆的有效性,在具體實施中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閱讀和寫作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要求,練筆作為讀寫結合點也應注意學生的學段特點。教師在設計練筆時要注意兩點:練什么;練到怎樣的程度。
一個文本往往可以有好幾個讀寫結合點,教師在選擇練筆的內容時要考慮該內容對自己的教學對象而言有沒有價值。如果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那么還需考慮該怎樣練、練到怎樣的程度,即確定練筆的教學目標。目標過低,則流于形式;目標過高,則過猶不及。因此,恰當?shù)木毠P一定要讓文本特點和學生之間取得一致,走向和諧,才能讓練筆真正發(fā)揮作用。
練筆時機就是指什么時候練。練筆時機可分為預設和隨機。
就預設而言,可分為課前(課剛開始)、課中(課進行到中途)、課后(課進行到比較后面的時候)。很多老師往往會把練筆放在課后,對于情感性較強的課文來說,這有利于教學的整體性。課前和課中也各有所用,如初讀課文后可讓學生來表達對課文的理解、對文中人物的初步情感等,動筆能促使學生認真閱讀文本,也能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隨機的練筆往往會成為課堂中“不曾預約的精彩”,對時機的把握顯得更為重要。如《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寫了草原有美麗景色后,又寫了自己的感受:“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睂W完這一段后,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遼闊與美麗。我乘興問學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會低吟一首什么樣的小詩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紛紛動筆,當起了“小詩人”。
教師的調控作用在練筆前、練筆時、練筆后這三個不同的時段應有不同的體現(xiàn)。
練筆前,教師重在把握“多言”還是“寡言”。有的練筆是在閱讀教學的高潮部分設計的,是直抒胸臆的,這時教師沒有必要再畫蛇添足。而有些是思辨性的或相對有些難度的練筆,教師還是應該做些具體的提示或者指導。譬如提些具體的要求、做些必要的鋪墊、加以有效的引領、指點某些應注意的細節(jié)等等。
練筆時,教師應注意控制學生的寫作時間和寫作狀態(tài)。時間要安排充裕,要讓學生有思考的過程。當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處于停滯狀態(tài)時,應及時給予激勵和點撥。
練筆后,教師一定要進行反饋,讓學生在反饋的同時分享自己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
教師的調控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三個不同的時段,還體現(xiàn)在對練筆性質的把握上。練筆是閱讀教學中讀寫的結合點,是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因此不能成為課堂的主角,不能“喧賓奪主”,否則閱讀和練筆就會成為“兩張皮”。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中的小練筆唯有恰到好處、恰如其分,方能使讀寫真正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方可謂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