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實驗小學 孫倩玥
電子白板整合了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功能強大、操作簡單,在課堂教學中優(yōu)勢顯著。那么教師如何恰當?shù)厥褂秒娮影装?,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電子白板在數(shù)學課堂中的使用。
在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中,課件的播放是線性的,引導教師和學生一步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展示預設的畫面。而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課堂行為,教師很難全部預設到,會出現(xiàn)一些別出心裁的想法,這時候教師就無法在課件上展示,只能在黑板上另辟“戰(zhàn)場”或者一帶而過,這樣久而久之難免會禁錮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唯書是從。而電子白板卻打破了這一限制,能很好地協(xié)調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例如,在三年級下冊《面積的含義》一課中的例2,讓學生比較兩個長、寬各不相同的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比較接近,學生觀察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分歧,這時候就要想辦法來比較,有些學生想出了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這時候可以讓學生上臺用手指觸控大屏幕上的圖形,從而進行隨意拖動重疊。
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會將他們直接重疊,有的會將左邊的長方形豎過來進行重疊,還有的會將右邊的圖形橫過來進行重疊……讓他們上臺到大屏幕上進行充分的展示可以讓其他學生看得更清楚。如果只是用PPT按照教師預設的方式進行重疊,有些孩子的心里難免會嘀咕:也許那樣重疊能比較出來呢!
獨立的對象個體可以任由學生進行操作,這樣大大地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但是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在數(shù)學課堂中常常會進行一些數(shù)學游戲。但是適合在課堂上開展的游戲數(shù)量有限、方式較為單一,有些活動也很難和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不合時宜的課堂游戲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白板軟件中的課堂活動這一功能中有連線達人、分類達人、填空達人、趣味競賽四種大項目,每個項目里面嵌入了6個小游戲,如開心農(nóng)場、小蜜蜂、草地打地鼠等。豐富的活動類型多樣,基本涵蓋了數(shù)學課堂的常見題型。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這節(jié)課中,需要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教師可以通過白板軟件新建一個課堂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知識,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分類達人目錄下新建一個小蜜蜂游戲,學生可以通過拖拽將每個圖形代表的小蜜蜂拖拽到相應的蜂巢里,當小蜜蜂貼近蜂巢時會自動進入蜂巢中,答題結束后,按界面上的“√”按鍵,如果題目做對了會出現(xiàn)獎勵的畫面。
教師根據(jù)兒童好奇、好動、好玩的特點,設計了這樣的數(shù)學游戲,寓教于樂,將枯燥的分類連線用這樣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游戲后,教師不妨追問:“在長方形的蜂巢里還會有哪些圖形呢?”……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其實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還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教學,都可以用相適應的游戲穿插其中,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在課后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自己制定游戲內容,或游戲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多屏互動能讓教師的手機和大屏實現(xiàn)無線連接,雙向互動。多屏互動包括四個主要功能,分別是影像上傳、投屏、課件播放和直播。在日常教學中常常會利用展臺,在使用展臺時需要切換界面,還需要學生走向展臺,然后放置作業(yè)并調整畫面。而如果使用影像上傳功能,教師就可以直接拍照,然后瞬間就上傳到了大屏幕進行展示或對比。還可以拍攝視頻,實時上傳到大屏上。例如,在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一課中,例3 提出問題:你知道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嗎?要引導學生在測量、交流的活動中產(chǎn)生統(tǒng)一面積計量單位的需求,從而引出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用數(shù)學書封面測量,有的用文具盒蓋測量……這一在課桌面上進行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很難用普通的展臺進行相應的展示,而如果此時使用影像上傳功能,教師在巡視時就可以拍攝視頻,然后在交流時上傳至大屏幕,這樣可以讓全班同學都能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測量方法,能提高教學效果。
其實,除了在數(shù)學課堂,在學生的課外學習實踐中也可以拍攝一些圖片或者微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例如,在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課中,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按照要求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對物體進行拍攝,在拍攝的過程中學生會有體驗和收獲,會用心地去比較從不同方向拍攝的物體。在課前有了這樣的體驗,那么在課堂上交流時,學生就有話可說。在交流從不同方向觀察的物體后,還可以要求學生從之前提交上來的所有畫面中,分別找出哪些是從前后左右面拍攝到的。從這么多的教學資源中,找出共性地從哪一面拍攝的,有利于知識的總結和提升。
白板中為每個學科設置了很多教學工具,數(shù)學常用的有:直尺、圓規(guī)、量角器等。利用這些工具能更清晰地展示作圖的方法,避免部分學生因為看不清教具而影響學習。同時白板提供了這些工具,還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想法。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中,要求學生量出三種三角形的每一個內角的度數(shù),再分別求和。學生通過測量后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內角和是180°,那么不禁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首先要初步判斷這個結論是否正確,那么,是否正確呢?教師可能會讓學生自己任意畫一個三角形,然后測量內角度數(shù)再求和。可是對于任意三角形而言,由于測量的誤差,很有可能不是180°,這時候就容易出現(xiàn)錯誤。
在白板軟件中,可以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并通過操作自動顯示每個內角的度數(shù)以及內角和。這樣,不論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如何改變,他的內角和都是180°。可以讓學生上臺拖動大屏幕上的三角形,進行任意調節(jié),從而感受到這一結論的合理性。在學生經(jīng)過充分的實驗后,會認可這一結論,然后才能想辦法去證明這一結論。
其實很多數(shù)學上的定理,都是從普通的題目中偶然發(fā)現(xiàn),然后經(jīng)過多種驗證,發(fā)現(xiàn)這一定理是普遍存在的,然后才回去想辦法證明。那么在我們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適時地讓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對長遠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
電子白板具有保存功能,可以及時記錄和保存課堂上的圖文資料,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及時進行調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在日常課堂中,一節(jié)課下來后會進行小結回顧反思,這時候如果能及時調出課堂中的一些畫面,對照這些記錄進行有針對性的小結,會比泛泛而談有什么收獲更有針對性,更實在、高效。
保存的功能在習題課中也很好用。例如一些題目的解決方法有很多,但是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可能沒辦法讓學生盡興地了解所有的方法,這時候如果用到保存功能,可以把已有的方法保存下來,等到下次上課的時候先進行簡要的回顧,然后繼續(xù)進行交流,這樣能基本做到無縫對接。在習題課時,保存功能對于解決難題也是很有效的。
保存的功能也能為復習課增磚添瓦。在復習課時,知識點較為零碎,如果使用白板復習,把每一個知識點相關的內容先暫時保存起來,最后再將他們串聯(lián)起來,就可以形成一個知識網(wǎng)絡,有利于讓學生形成更清新的知識體系,能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要想讓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實現(xiàn)最大化,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不僅需要教師熟練掌握并運用白板的功能,更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這樣才能做到“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