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玉 (江蘇海安市開發(fā)區(qū)實驗學校)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推理能力正處在快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數(shù)學教育是促進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小學高年級在結題過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對審題的效果產(chǎn)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要從學生心理障礙的具體表現(xiàn)出發(fā),采取針對性的干預策略,消除學生審題心理障礙,提高審題實效是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解題能力,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路徑之一。
1.學生輕視審題。通常是部分學生對審題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或者是部分學生存在一定驕傲心理,認為不用審題就能解題。這部分學生在拿到數(shù)學題目后,自己不假思索、不讀題目就作答,根本沒有或者認真讀題,對題目內(nèi)容進行思考,解題時帶有盲目樂觀的心理,一味追求解題速度,結果導致對題目信息掌握不全、掌握不準導致解題錯誤。
2.學生畏懼審題。這種障礙心理通常表現(xiàn)為學生害怕審題,抓不住題目的關鍵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小學生由于平時在家中受到家人的溺愛,習慣了遇到困難有家長解決的生活,在數(shù)學學習中缺乏自身獨立面對苦難,克服和解決困難的意志和能力;有些學生則是遇到難題就害怕,存在心理緊張,情緒波動等問題;學生們存在的這些問題反映到具體的解題過程中就表現(xiàn)為遇到感覺做不了的題目,或者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就直接放棄,缺乏面對困難題目迎難而上,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3.審題思維定式。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審題和解題方面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這種思路與方法往往是在長期和重復練習中獲得的,這就客觀上使得學生養(yǎng)成了的審題和解題上的定式思維習慣,他們熟悉了習慣性的審題和解題思維習慣,拿到題目后往往從原有的思維習慣出發(fā)去審題、解題,因而不能對題目進行結合實際的思考與審題,導致審題效果低下,影響解題效果。
1.對輕視審題心理的干預。審題輕視心理是審題心理障礙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針對這一類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干預要注重幫助學生提升對審題重要性的認識,在教學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我們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審題輕視心理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干預措施。一方面,教師要以具體的數(shù)學題目練習作為突破口,讓學生認識到解題過程中審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在教學中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2.對審題畏懼心理的干預。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身體心理障礙表現(xiàn)為審題畏懼心理,對自己不熟悉的或者是較難的題目往往產(chǎn)生畏難情緒。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針對這一部分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從具體的題目訓練中通過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加以訓練,同時還要注意通過故事、案例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激勵和鼓舞,讓學生走出脆弱心理、畏懼困難的心理障礙。通過合理的引導和教育讓學生逐漸提升學生的信心和意志力,讓學生養(yǎng)成面對數(shù)學題目能夠迎難而上、克服困難,不斷探索的堅強意志力和勇氣。
3.對審題思維定式的干預。審題思維定式是影響學生審題效率、提升審題準確性的內(nèi)在因素,這部分學生往往是因為在審題時習慣于沿用以往的知識經(jīng)驗和思路,導致難以對變化了的題目進行全面客觀的把握,進而導致審題失誤和不準確。針對這一部分心理障礙的學生,我們要注意利用多種不同的題型訓練,一種題目多種不同解題方法的訓練教學讓學生在訓練中不斷突破原有審題和解題思維模式,在將原有知識和思維運用于新題目、新題型審題解題的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思維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審題是一個知識能力、思維模式、意志品質結合的綜合性學習過程,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和效率,要從其具體的審題心理障礙及其原因入手,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進而從心理上消除學生的審題障礙,提高學生審題能力,促進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提升和學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