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帆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是教師設計過程的關鍵,是打通學生知識吸收與自主表達隔閡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讀寫結合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設計卻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讀寫結合的目標設計相對模糊、讀寫結合的實踐方法相對單一等等。針對此,筆者結合初中閱讀與寫作教學實際,對二者的結合過程進行簡要探究。
理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是調整閱讀策略,加強寫作指導的基本前提。葉圣陶先生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文中指出:“有些人把閱讀和寫作看作不甚相干的兩回事,而且特別看重寫作,總是說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行,好像語文程度就只看寫作程度似的。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被谌~老的觀點,我們在初中讀寫結合教學中可以確定“以讀促寫”的基本目標,并從寫作的角度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在以讀促寫關系的基礎上,教師應賦予閱讀知識與素材積累的基本任務,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一文時,教師可以從文字閱讀和觀察生活兩個角度入手,幫助學生建立寫作素材庫,一方面在朱自清的文字中,體會春天的花木、山水以及各種展現(xiàn)出的無限生機,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深入生活,以自己對春天的經(jīng)歷與體會,形成個性化的素材積累,進而推進閱讀理解,充實關于春天描寫的素材庫。此外,教師還應利用文本閱讀,為學生設計寫作話題,以觸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例如在學習了《看云識天氣》《月亮上的足跡》等文章后,教師可以圍繞“探索月球”這一主題,要求學生進行想象與表達,用想象帶領自己漫游月球,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閱讀范圍,更能夠拓寬其寫作思路,啟發(fā)其在主題探究中形成寫作動機。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許多學生常常面對“如何寫”的困境,即缺乏對寫作技巧的掌握與運用,沒有建立完善的語言表達模型。語言表達模型簡單來講就是運用多種表達技巧對文字進行設計與組合的方式。從一些初中生的作文來看,其文字敘述蒼白無力,缺乏邏輯,對于描寫事物的結構缺乏理解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通過讀寫結合,幫助學生構建其語言表達的模型,引導其理解語言表達規(guī)律,進而引導其實現(xiàn)文字與情感的有效融合。在語文教學指導中,教師對于語言表達模型的構建應找到恰當?shù)那腥朦c,而對文本的模仿就是幫助學生“入門”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斑羚飛渡》的學習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閱讀后,一些學生對于斑羚的命運有著不同的觀點,教師則可以以此為切入口,指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改寫,從新的角度解釋、安排斑羚的命運,以抒發(fā)學生對斑羚飛渡這一過程的體會與感觸。再如在法布爾《昆蟲記》的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讀后感、心得體會等寫作任務,要求學生根據(jù)閱讀過程,做出自己的評論與分析,在閱讀中獨立表達觀點與看法,進而加強對學生的寫作鍛煉。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初中語文讀寫結合中,方法的選擇十分豐富,教師在寫作教學設計中的途徑也十分靈活,因此,根據(jù)讀寫結合目標,合理設計實踐方法則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
讀寫結合的方法有很多,擴寫、續(xù)寫、改寫、讀后感等都是教學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方法。在初中階段,學生經(jīng)過一定的知識積累,對于情感表達形成了一定的動機,而教師在教學指導中,應圍繞閱讀,要求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xiàn)創(chuàng)作,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譬如,教師可以圍繞新聞體裁,為學生提供更多貼近當前社會生活的新聞報道,并要求學生抓住某一社會事件,通過模仿格式、語言、表達方式等完成一篇新聞報道,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體會語言構建過程,摸索語言表達技巧,并對照新聞稿進行改寫與完善,從而提高對語言文字的調動與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翻譯內容,進行適當擴寫,用抒情散文的形式,將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所見所感描寫出來,并融合自己的體驗與想象,豐富寫作內容,擴展詩詞意境,依托詩詞完成自我創(chuàng)作。又如在學習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的過程中,故事在小男孩戳破謊言之后謝幕,這為故事的發(fā)展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留白”,為學生設計續(xù)寫任務,鼓勵學生通過想象與延展,對皇帝的態(tài)度、兩個騙子的命運、小男孩的際遇、大臣們的表現(xiàn)等進行描寫,從而接續(xù)故事情節(jié),將自我情緒融合到故事中來,在文字與情感的對接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立足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設計并完善教學目標;探索讀寫結合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建立基本的語言表達模型;創(chuàng)新讀寫結合方法,幫助學生在讀寫融合中提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