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文
看完上文,我似乎找到了我眼中的譚老師成長的密碼。她是如此鮮活地、耀眼地在我身邊。
如果你要問我譚老師的性格,很遺憾,我也不能給出一個精確的詞來形容。若一定要說,就用“古怪”二字吧。為何?前幾天她還認(rèn)真地說:“不要,不要,我不要過生日。”到了生日當(dāng)天,她卻有點羞澀地告訴我們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等來我們的祝福后,快步“逃離”教室,還“大方”收下了我的禮物。上課還對某個同學(xué)氣沖沖地說:“你再這樣我真的不會管啦!”下課鈴一響,又將那個同學(xué)拉到一邊,開始了“母親”式的長談。前一秒還說與我共享晚餐(一個饅頭),后一秒?yún)s將饅頭拱手相讓,然后自己啃那個已有些氧化了的蘋果……
在這短短的幾個月里,這樣矛盾的案例不知積累了多少,而恰恰是這些零碎小事,給“語文譚老師”這幾個字籠上了一層蒙蒙的神秘色彩和格外美好的暖意。但,無論她心口不一多少次,我總是能感到她這副嬌小身軀下強(qiáng)大的力量,感到她熾熱的內(nèi)心。
她可不是“古怪”,她是“精靈”呀!
微涼的清晨,伴著門把手一聲“咯吱”的脆響,她進(jìn)來,羞澀的陽光躲在她背后。這時的譚老師格外精神,一身著裝搭配得十分好看,她美麗得像從詩詞中走出來一樣。老師的課堂,總是流溢著宮商角徵羽的韻律,樂聲中,朗誦的聲音愈發(fā)飽滿,筆下的文字琳瑯而出。
有時老師在班守晚自習(xí),那么高的一摞本子,一點點變矮,又在另一邊堆成一座小山。當(dāng)這些“小山”在溶溶月華中漸漸隱去,夜深了,人靜了……一切都睡了嗎?次日清晨,“誨人慧語”的公眾號又能看到新一期的專輯,那些“山”中的文字,已然串成珠璣,唯美的配圖和精彩的點評相得益彰,可又有誰會在意發(fā)布時間旁的“凌晨”二字?
我知道,譚老師就是這樣啊,她總是持一份對生活的熱忱,她做什么都那么認(rèn)真,那么努力。笑也好,怒也好,在不經(jīng)意間,就將她的溫度傳給了我們,把淡淡的生活烘焙得有滋有味。她是一個極其純粹且專注的人!
親愛的精靈,感謝您降臨在我初三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