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園
看過《獅子王》的朋友,一聽到斑鬣狗只怕不會有什么好印象,再加上它一身土黃色的斑點,卷曲打結(jié)的毛發(fā),已和光鮮亮麗這樣的詞匯相去甚遠(yuǎn),若是見過斑鬣狗用餐時的兇殘吃相,配上它用餐過后被血液沾滿了臉和脖子的可怖模樣,想說它漂亮,好像并沒有什么底氣。我們的非洲之行,就被這樣的斑鬣狗下了一大跳!但實際上,這樣的斑鬣狗,是個不折不扣的“背鍋俠”,人們對它們的誤解之處可著實不少。
斑鬣狗喜歡群居,由雌性帶領(lǐng)。在斑鬣狗群中,地位最高的是雌性,其次是幼崽,而生活在最底層的則是成年雄性,在食物缺少的情況下,即便只有一塊肉,也要讓給雌性。而斑鬣狗之間解決矛盾的方式,也并不向動畫片中那樣兇殘,最多只是吵吵嘴,想打架,可是會被大家長制止的。
斑鬣狗還有一處被人誤解最深的地方,就是它們的食性。人們通常認(rèn)為斑鬣狗總是在獅子狩獵后偷走獅子吃剩的食物,甚至是腐肉,但其實斑鬣狗和獅子一樣都是非洲草原上的頂級獵手。在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hù)區(qū),斑鬣狗的數(shù)量遠(yuǎn)多于獅子時,獅子還會反過來搶奪斑鬣狗的食物。而斑鬣狗那樣兇殘的吃相也就有了解釋,吃得慢了,誰知道會不會被獅子搶走!
想到這里,我們回過頭再看眼前這只沖著我們翻白眼的斑鬣狗幼崽,忽然覺得,這個小家伙沒準(zhǔn)就是在嘲笑我們這些愚蠢的人類對它們誤解甚深。
單查“疣”這個字,字典上的釋義會告訴你,這是一種皮膚病,俗稱“瘊子”,但在疣豬的臉上,這些大疙瘩可是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人們對“瘊子”的理解。頂著這一臉的巨型“青春痘”,沒有一張平滑的臉蛋,還有一對長長的獠牙,在人們看來,疣豬不僅是有幾分丑陋,還頗讓人望而生畏。
可是,別看這些大疙瘩不怎么美觀,這些疣對于疣豬來說可是有著大用途的。首先就是可以用這些疣來區(qū)分雌雄。雄疣豬通常具備兩對疣,而雌疣豬卻只有一對疣,與雄性相比,少了嘴邊的一對。除了作為性別的判斷,這些大“青春痘”還有著一項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疣豬挖土取食時保護(hù)好它們的眼睛和嘴巴。
我們在拍攝的途中,恰好碰見幾頭疣豬在不遠(yuǎn)處向我們張望,這幾只疣豬還沒有生成碩大的獠牙,僅僅是在嘴邊翹起兩截小短牙,看它們的毛色,我猜這些疣豬或許還沒有成年,所以才是這樣泛著棕黃色。還有一頭疣豬在我們的鏡頭前歡快地奔跑著,支棱著小尾巴似乎在歡唱著“HAKUNA MATATA”,而它們的眼神似乎在傳遞著,嘿,別瞧不起我們,天生我“疣”必有用!
頭頂上見不到幾根毛發(fā),從脖子到臉上的皮膚拖著一層又一層的褶皺,遇到享用大餐的時刻,還會興奮地憋紅了臉,還有享用“美食”時沾染的一臉血跡……這個造型的皺臉禿鷲,無論怎樣看都是有些恐怖。有人將它列入“非洲五丑”,也并非沒有道理。
皺臉禿鷲是出了名的霸道兇猛,在非洲草原上,不論是不是它們先發(fā)現(xiàn)的獵物,它們總是要強(qiáng)硬、霸道地?fù)屧诘谝粋€享用,如果其他的禿鷲不肯讓出獵物,那么一場大戰(zhàn)就在所難免。
與斑鬣狗不同,在皺臉禿鷲群體中,雖然也有著“讓”的概念,卻是將食物讓給身強(qiáng)體壯的同胞先進(jìn)食。在動物世界中,物競天擇的規(guī)律有著十分鮮明的體現(xiàn),雖然與人類社會的“敬老愛幼”截然相反,卻是動物們保障族群發(fā)展的生存本能。說皺臉禿鷲“聰明”也正是由此處體現(xiàn)。
樹上的一群禿鷲不知是不是在偷偷地望向我們,僅僅是通過鏡頭與它們對視,就讓人有幾分膽寒,萬一這些草原飛行獵手對我們?nèi)浩鸲ブ菆鼍翱刹皇情_玩笑的。不過,在非洲的草原上,只要是遵守規(guī)則的游客,與這些生靈之間總是能夠和諧相處。
在非洲,頭頂一片“光明頂”的可不止是禿鷲,非洲禿鸛也是其中之一。說起非洲禿鸛,除了毛發(fā)稀疏的頭頂與脖頸,喉嚨附近粉紅色的大“肉瘤”也十分“惹眼”,據(jù)說是求偶時用于炫耀的。這樣的樣貌,和一般意義上的“美”的確不太沾邊。不過千萬不要因此覺得非洲禿鸛可憐,它們可是實實在在地依靠實力,才不需要靠顏值。
只要是看過非洲禿鸛的人,都會知道,這些家伙可是真正的大塊頭,據(jù)了解,它們的身高約150cm,體重超過8kg,這樣的身體構(gòu)造在鳥類中可以說是非常笨重了,但它們在野外一流的飛行技術(shù),可是不容質(zhì)疑的,它們不僅能夠像其他鳥類一樣在天空滑翔,還懂得善用熱氣流,使身體上升。有報道稱,它們甚至可以飛升至4000米的天空。
正好拍到一只非洲禿鸛翱翔于天空的畫面,這讓我們欣喜不已。而當(dāng)我們接近一只禿鸛時,恰好撞上了它的眼神,木木呆呆,竟有幾分呆萌可愛。不過想了想它用榔頭一樣的腦袋湊近獵物,用尖嘴撕扯肌肉的畫面,可愛這個詞還是暫時收回了。
來到非洲旅行,不看看成群的角馬怎能算是圓滿?角馬成群的行動確實十分壯觀,但是單挑出來一位角馬小伙伴,它的長相可就很難用一些秀美的詞匯去形容了。
《駢雅》曰:“獸似牛而馬尾,曰精精。萬歷二十五年,括蒼得異獸,其角雙,身作鹿文,馬尾牛蹄。”郭璞圖贊:“精精如牛,以尾自辨。”看到角馬的第一眼,給人的感覺仿佛是遇見了希臘神話中的牧神也就是摩羯座的原型——潘,牛頭、馬面、羊須,角馬的面貌好似一個大拼盤。這樣的面容,被評為“非洲五丑”之一,想來也確實不奇怪。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被這樣的面容嚇到,而拒絕了解它們,不然你可是會錯過了解一群紀(jì)律嚴(yán)明的大家伙的機(jī)會。
角馬喜歡群居生活,它們的遷徙之旅頗受人們的關(guān)注,在這條遷徙路上,每群角馬都由一只成年雄角馬率領(lǐng),角馬群移動時,由強(qiáng)壯個體領(lǐng)頭和壓陣,其他成員在中間一個挨著一個地隨后跟著順小道行走。角馬群平時活動時,一般有一只強(qiáng)壯者屹立高處瞭望放哨,如遇敵害,頭領(lǐng)會率領(lǐng)角馬群沖向前去,勢不可擋,直至脫離險境。角馬行進(jìn)時的隊伍非常有紀(jì)律,健壯的公角馬分別走在隊伍的前面和后面,隊伍的中間是母角馬和幼角馬。
由于我們此次旅行的時間所限,并沒能欣賞到角馬大遷徙,但眼前時不時聚成團(tuán)的角馬群,和偶然間望向我們的單獨的“四不像”,也讓我們著實過了一把角馬癮。
其實動物們的長相都是進(jìn)化的結(jié)果,在這些奇特的長相背后,流露出來的是大自然的選擇,美與丑本就是人們主觀的審美觀念,但在自然母親看來,一切生靈,都有各自的美麗,在各自的生存環(huán)境中,靜靜地等待著你來發(fā)現(xiàn)獨屬于它們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