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微(長春市標準研究院/長春WTO/TBT 咨詢中心 吉林 長春 130011)
●郭文場 蘇麗英 宮杰(中國人民解放軍吉林省軍區(qū)長春第五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 吉林 長春 130022)
●劉佳賀(長春市圖書館 吉林 長春 130021)
洋蔥是一種世界性蔬菜,在食用方面,既可作調(diào)味菜,又是可食用的莖類蔬菜,而且還可作脫水干制的原料;在醫(yī)用療效上,洋蔥含有的黃酮類成分在蔬菜中居于首位。它所含的揮發(fā)油中有降膽固醇的物質(zhì),還含有前列腺素樣物質(zhì)及能激活血溶纖維蛋白活性的成分,這些物質(zhì)均為功能較強的血管舒張劑,有降脂、降血壓和舒張血管的作用;從物流供應看,洋蔥耐貯存,耐遠途運輸,不僅在國內(nèi)各市場銷售,還遠銷俄羅斯、日本和東南亞各地;從栽培特點看,生產(chǎn)成本低,病蟲草害少,而且適應性強,還可與糧、棉間作。只要日照時間能達到形成鱗莖的要求,就能獲得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洋蔥可與茄科、葫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進行倒茬、輪作。
筆者根據(jù)相關文獻和菜農(nóng)在實踐中的寶貴經(jīng)驗及應用技術要點等,對洋蔥標準化栽培加以簡介。
洋蔥是典型的幼苗春化型2 年生作物,冬性弱的品種幼苗對低溫反應敏感,幼苗稍遇低溫就會抽薹;冬性強的品種幼苗稍大些感受低溫才會抽薹開花。洋蔥生長發(fā)育需要的條件如下。
洋蔥生長適溫為12~26℃。種子、鱗莖在3~5℃的溫度條件下即能緩慢發(fā)芽,12℃以上發(fā)芽迅速。幼苗生長適溫為12~20℃,但在 6 ~ 7℃的低溫條件下也可安全越冬。鱗莖膨大期適溫為20~25℃,溫度超過28℃,鱗莖會進入生理休眠期。
洋蔥屬長日照作物,只有較長的日照鱗莖才能形成。而在短日照條件下,如果具備較高的溫度,仍將繼續(xù)生長,地下部卻不能形成鱗莖。長日照型品種必須有13.5~15h的長日照條件才能滿足需要。
洋蔥根系淺,吸水能力弱,要求土壤濕度以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宜,當田間持水量在50%以下時,植株的吸肥能力就會受到影響。發(fā)芽期、幼苗生長旺盛期和鱗莖膨大期需水較多,而在幼苗越冬前和鱗莖收獲前需適當控水,以防徒長或影響鱗莖的耐貯性。
洋蔥栽培需要肥沃、疏松、保水力強的中性土壤。土壤黏重或沙土、堿性土壤不適宜栽植洋蔥。
春季栽培,可于9 月中、下旬育苗,11 月中、下旬定植,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采收,7月上旬采種。
選擇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抗逆性強的品種。
2.2.1 選地 洋蔥忌連作,應選擇3 年內(nèi)未種過蔥、蒜類作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中性砂壤土田塊作育苗地。
2.2.2 整地 前茬采收后,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機肥45000~60000kg/hm2或商品有機肥15000~22500kg/hm2、45%的三元復合肥450kg/hm2。施肥后深耕,施肥不宜過深,反復耕耙,使肥土摻勻,然后耙平作畦,畦寬連溝2m。要求深溝、高畦,并配套好田間溝系,以利排灌。
2.2.3 催芽 9 月中、下旬為播種適期。播種過早,則翌年春季抽薹率高,降低產(chǎn)品品質(zhì);如果播種過晚,則秧苗生長慢,產(chǎn)量低。種子催芽:先將種子用冷水浸泡10h,然后置于20~25℃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 次,當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播前苗床先澆透水,待水滲下后約2h,將種子均勻撒于畦面,然后覆蓋1~1.2cm的過篩細土。為防止地下害蟲為害,可在覆土前撒施一定量的鋅硫磷顆粒劑等。播種子量為37.5kg/hm2。
播種后育苗床土壤保持濕潤,以利出苗。出苗后應及時間苗、除草和澆水。當苗齡約30d時,結(jié)合澆水,施用尿素75~150kg/hm2,促進根系發(fā)育。定植前10d控制澆水,煉苗,使假莖充實,葉片不徒長。當苗齡達到45~50d、株高20~25cm、莖粗7~8mm、幼苗三葉一心的壯苗時即可定植。
2.4.1 分級選苗 定植時選取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大小均勻、符合壯苗標準的幼苗,剔除徒長苗、矮化苗、病蟲苗及分枝苗,按照幼苗的高度和直徑分級,一級苗高20~25cm,直徑0.8cm;二級苗高12~20cm,直徑0.6~0.7cm;三級苗高10~12cm,直徑0.5cm。分級后把同一級的蔥苗栽種在同一地塊,便于分級管理,使田間秧苗生長一致。
2.4.2 定植深度 定植深以約1cm為度。如果栽植過深,則鱗莖全部生長在土中,容易生長畸形;如果栽植過淺,則鱗莖膨大后,露出土面過多,易引起開裂,影響品質(zhì)。
2.4.3 定植密度 洋蔥植株直立,合理密植增產(chǎn)效果顯著。行距18~20cm、株距12~15cm,栽植密度為21 萬~30 萬株/hm2。早熟品種栽植宜密;大苗栽植宜稀。
2.4.4 定植時間 定植時間為11 月中、下旬。栽植后,可使根系恢復生長,植株進入越冬為宜。如果定植過早,則植株生長快,越冬苗過大,翌年春季易發(fā)生先期抽薹;如果定植過晚,則根系尚未恢復生長,易受凍害。
2.5.1 肥水及中耕管理 洋蔥幼苗定植成活后,即進入越冬期,整個植株的生長量少,對肥料的吸收量亦少,故不宜多施肥,尤其是氮肥。3 月至4 月上旬為洋蔥生長最旺盛時期,因洋蔥扎根淺,中耕也宜淺,應不超過3cm,以免傷根。追肥后適當澆水,加速肥料溶化,促進根系吸收。鱗莖膨大后期要停止施肥。
2.5.2 病蟲害防治
2.5.2.1 霜霉病。流行性強,且各地普遍發(fā)生。病原為蔥霜雪為鞭毛菌亞門真菌。實行輪作倒茬。收獲時清理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發(fā)病初期用58%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64%的殺菌礬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80%的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d噴1 次,連用2~3 次。
2.5.2.2 灰霉病(灰腐病、洋蔥瘟?。檠笫[貯藏和運輸中的主要病害。病原為蔥鱗葡萄孢為半知菌亞門真菌,另外,還可從病株上分離出蔥腐葡萄孢菌和蔥細絲葡萄孢菌。注意磷、鉀肥的施用,切忌氮肥過量。春播幼苗出土前后保持土壤濕潤,勤澆水、勤中耕,葉生長盛期和鱗莖膨大期應適時施肥、澆水。發(fā)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或50%的速克靈、50%的撲海因、50%的農(nóng)利靈1 000~1 5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d噴1 次,連用2~4 次。因病原菌極易產(chǎn)生抗藥性,應輪換用藥。
2.5.2.3 紫斑病。病原為蔥鏈格孢為半知菌亞門鏈格孢屬真菌。與非蔥類作物實行3~4 年的輪作。因病菌可附著在種子上傳播,可用50%的福美奴或50%的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4%藥劑拌種。發(fā)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1 500 倍液或64%的殺毒礬1 500 倍液、50%的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防治,幾種藥劑交替使用。每隔7~10d噴1 次,連用3~4 次。在每千克藥液中兌5~10g中性洗衣粉,可增加藥液的黏著性。如有蔥薊馬同時危害,可在上述農(nóng)藥中選擇能與20%的速滅殺丁乳油混用的藥劑噴霧,以兼治蔥薊馬。
2.5.2.4 銹病。病原為蔥柄銹菌和香蔥柄銹菌。前者多在寒冷地帶致病。兩者均屬于擔子菌亞門柄銹菌屬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而南方地區(qū)以夏孢子或菌絲體在田間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季以夏孢子飛散傳播。發(fā)病初期,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 倍液或50%的萎銹寧乳油700~800 倍液噴灑防治,每隔5~7d噴1 次,連用2~3 次。雨后需重新噴藥。
2.5.2.5 干腐?。ㄇo腐病、枯萎?。?。病原為洋蔥尖鐮孢洋蔥?;途Ec禾本科作物輪作3~4 年。以預防為主,如避免田間積水漚根,防止施肥燒根,及早防治蔥地種蠅幼蟲(蛆)等危害。當洋蔥地塊發(fā)生蔥地種蠅起蛆時,噴灑50%的鋅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或25%的喹硫磷乳油1 000 倍液。采收前停止用藥。貯藏期注意調(diào)整相對濕度,將濕度控制在70%以下。
2.5.2.6 黑斑病。病原為匍柄霉菌為半知菌亞門真菌,其有性階段則屬枯葉格孢腔菌子囊菌亞門真菌。加強田間管理和排水工作。發(fā)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50%的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200~1 5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d噴1次,連用3~4 次。
2.5.2.7 炭疽病。病原為蔥刺盤孢為半知菌亞門蔥刺盤孢屬真菌。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附在被害鱗莖上越冬。在多雨年份,尤其在鱗莖生育期陰雨連綿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發(fā)病較重。洋蔥白皮品種感染炭疽病較重。有色洋蔥品種鱗莖外皮含鄰苯二酚,可抵制病菌侵入,故栽培選種時應選抗病品種。與非蔥、蒜類作物實行2~3 年輪作。進入雨季前用5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1:1:160~240 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一旦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每隔5~7d噴1 次藥液,連用2~3 次。
2.5.2.8 黑粉病。病原為洋蔥條黑粉菌,為擔子菌亞門條黑粉菌屬。在較冷地區(qū)的洋蔥田中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會年年發(fā)病,還會使韭、蔥等作物染病。病菌的厚垣孢子,借風、雨及流水傳播。播種后在10~25℃時發(fā)病,20℃為發(fā)病適溫,超過29℃不發(fā)病。用生茬地育苗,杜絕苗期染病。選無病蟲害大苗定植。播種前,用商品甲醛50 倍液按75mL/m2的量噴灑床面或在播種前用50%的福美奴可濕性粉劑1g/m2處理苗土。
2.5.2.9 頸腐病。病原為蔥腐葡萄孢,以菌絲或菌核在病殘體或貯藏鱗莖上越冬后,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從傷口侵入。陰雨連綿濕度大時最易發(fā)病。田間忌連作、大水漫灌和偏施氮肥。貯藏前,用紅外線燈(距離15cm)照射6min。用藥可參照灰霉病。
2.5.2.10 軟腐病。病原為胡蘿卜軟腐歐氏桿菌胡蘿卜軟腐病亞種細菌。在洋蔥大田和貯藏期均可發(fā)生。南方地區(qū)發(fā)病較重。蔥薊馬和蔥地種蠅等也可傳病。發(fā)病初期,用30%DT殺菌劑500 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農(nóng)用鏈霉素、新植霉素4 000 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每隔約5d噴1 次,連用2~3 次。
2.5.2.11 黃矮化病。病原為洋蔥矮化病毒(OYDV),僅侵染蔥屬植物。主要是蚜蟲和蔥薊馬在田間傳毒。天氣干旱、管理粗放是發(fā)病的誘因。首先對蚜蟲和蔥薊馬采用趨避和防護措施。在苗床范圍按1m間距插高1~1.5m的架材,并在上面綁扎長約0.5m、寬3~5m的反光作用良好的塑料薄膜條帶,借風擺動可起到良好的驅(qū)避作用。如條件允許,可用防蟲網(wǎng)進行保護。發(fā)病初期噴灑1.5%的植病靈1 000倍液或20%的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每隔7~10d再噴施第2 次藥液。
2.5.2.12 蔥薊馬(金帳子)。為纓翅目薊馬科害蟲。成蟲和若蟲均以銼吸式口器危害寄主的葉片和嫩芽,使之形成黃白色斑紋。嚴重時,葉片生長扭曲、枯黃。在華北地區(qū)以4~5 月份為害嚴重。用0.3%的印楝素乳油800 倍液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50%的巴丹可溶性粉劑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7~10d噴灑1 次,連用2~3 次。
2.5.2.13 蔥地種蠅(種蠅、根蛆、蔥蛆、蒜蛆)。為雙翅目花蠅科害蟲。幼蟲在苗期蛀食鱗莖,引起腐爛或葉片萎蔫、枯黃,甚至成片死亡。蔥地種蠅對生糞有趨性,施用糞肥須充分腐熟??稍诩S肥上拌少量藥劑。早春耕地,避免濕土暴露地面招引成蟲產(chǎn)卵。晴天中午前后澆水,干擾卵粒孵化,避免幼蟲鉆土危害。用紅糖、醋、水按1:1:2.5 的比例配制誘蟲液,兌少量鋸末和敵百蟲,放入誘集盒內(nèi),每天在成蟲活動盛期打開盒蓋,誘殺成蟲,注意誘蟲液每天加半量。成蟲發(fā)生期噴灑10%的澳·乳油2 000 倍液防治。防治幼蟲用50%的鋅硫磷乳油500 倍液或90%的晶體敵百蟲800~1 000 倍液灌根。用藥不宜過量。
2.5.2.14 蔥斑潛蠅(蔥潛葉蠅、韭菜潛葉蠅、肉蛆)。為雙翅目潛蠅科害蟲。在不同年份該蟲的為害程度差別較大。幼蟲在葉片組織中蛀食或“隧道”為害,呈曲線狀,嚴重時呈亂麻狀,嚴重影響洋蔥的生長。在越冬代成蟲羽化盛期,利用其對甜味的趨性,用甘薯、胡蘿卜煮汁兌入晶體敵百蟲制成濃度為0.05%的誘殺劑,按每平方米設1 個誘殺株的比例,噴布誘殺劑,每隔3~5d噴1 次,連用5~6 次。當幼蟲開始為害時,及時用40%的樂果乳油和80%的敵敵畏乳油(1:1)2 000 倍混合液噴霧防治。如用20%的喹硫磷乳油1 000 倍液噴灑防治,須在采收前15d停止用藥,以免商品鱗莖農(nóng)藥殘毒超標。
2.5.2.15 蔥蚜(臺灣韭蚜、蔥小瘤蚜)。為同翅目蚜科害蟲。在葉部或花器內(nèi)刺吸汁液。在北京、天津地區(qū)7~8 月份發(fā)生無翅蚜。用抗蚜威乳油2 000 倍液,每隔10d噴1 次,連用2~3 次。
2.5.2.16 刺足根螨(球根粉螨、蔥螨)。為蜱螨目粉螨科害蟲,在上海、杭州、漳州、廈門、吉林、內(nèi)蒙古、甘肅、新疆、陜西、河北、臺灣、云南等地常見。受害地下莖變黑褐色而腐敗,或在鱗莖上產(chǎn)生褐色小斑而地上部黃枯,但這非病害癥狀,應引起注意,以免誤診。刺足根螨1 年發(fā)生多代,條件適宜時,9~13d即可發(fā)生1 代。刺足根螨在土中危害嚴重。洋蔥生育期發(fā)生刺足根螨危害時,可用50%的鋅硫磷乳油1 500 倍液灌殺??蓪⒎N鱗莖放入50%的鋅硫磷乳油1 000 倍液中浸漬15min后,撈出,晾干再栽植。
另外,洋蔥害蟲還有小地老虎(黑蠶、黑土蠶),為鱗翅目夜蛾科害蟲[1,2,4],可根據(jù)害蟲發(fā)生情況,采用相應藥劑或黑光燈進行誘殺。
當洋蔥基部第1、第2 片葉枯黃,第3、第4 片葉常帶綠色,假鱗莖逐漸失水變軟,地上部自然開始倒伏,外層鱗片呈革質(zhì)時為采收適期,于5 月底至6 月上旬采收。采收過早鱗片未完全膨大,含水量高,產(chǎn)量低,不耐貯藏;采收過遲,葉全部枯死,容易腐爛,不耐貯藏;采收時輕拿輕放,避免機械損傷。采收后放在陰涼通風處晾曬2~3d,剪下蔥頭,即可加工或按出口標準分級銷售。
用于貯藏的洋蔥,在采收前10d停止灌水。選晴天采收。采收時,全株連根拔起,避免折斷葉片和損傷鱗莖,便于以后編辮,也可避免貯藏時因傷口感染而造成大量腐爛。采收后在田間晾曬3~4d,晾曬時葉片遮住蔥頭,只曬葉不曬頭,可促進鱗莖后熟,外皮干燥,以利貯藏。
采收時,選擇優(yōu)良種株的鱗莖掛藏,10 月間按行距50cm、株距30cm定植,翌年5~6 月份抽薹開花,設支架防倒伏,同時,噴藥預防霜霉病。開花后分批剔除生長瘦弱的花薹,以集中養(yǎng)分使種子充實飽滿。當花球頂部少數(shù)蒴果變黃開裂露出黑色種子時,分期分批在露水干后距花薹33cm處將花球剪下,每7~10 個花球綁成一束,倒掛在陰涼處(不能暴曬)后熟。陰干后搓下種子,再適當晾曬,用隔濕材料包裝貯藏。留種量大而無法掛晾時,可攤開晾曬,但不要堆的太厚,以不超過20cm為度。每公頃可產(chǎn)種子225~375kg,種子使用年限約1 年[1,3,5]。
洋蔥是一種耐保存的莖類蔬菜,存放時不要沾水,不要剝皮,將洋蔥逐個鋪放,不要堆疊擠壓在一起,以防受潮而霉變。在干燥的紙張或干燥的塑料袋上,擱置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即可,這樣可存放14~2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