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陸劍宇,辛武,尚超,顏曉蓮
(湖南省核工業(yè)地質局三○六大隊,衡陽 421008)
永興縣便江鎮(zhèn)水南村五星組滑坡位于水南村五星組,滑坡體積為9.4×104m3,滑坡自2013年6月出現(xiàn)變形開始,一直處于蠕動變形階段,嚴重威脅滑坡下方水南村安置點76戶31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潛在經濟損失約4 865萬元。本文通過對滑坡的基本特征、成因機制及穩(wěn)定性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
滑坡區(qū)屬湘東南低山區(qū),總體地勢為北西高南東低,高程一般120~170 m,地形坡度一般為10°~25°,屬緩坡地貌。滑坡區(qū)主要出露地層為第四系殘坡積層(Q4el+dl)含碎石粉質粘土及三疊系下統(tǒng)大冶組(T1d)強風化泥灰?guī)r、粉質粘土(滑帶土)、中風化泥灰?guī)r等。區(qū)內新構造運動不甚強烈,主要表現(xiàn)為區(qū)域差異性、間歇不均勻升降運動。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 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滑坡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相應地震烈度為Ⅵ度區(qū),為弱震區(qū)。
滑坡區(qū)及其附近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大類。根據(jù)對在滑坡場地鉆孔內所取的雨水匯集水樣進行了室內分析,地下水pH值7.29~7.32。場地內地下水對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鋼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
勘查區(qū)內人類工程活動對滑坡體影響較大,主要為坡體前緣人工切坡修建房屋,形成了局部的臨空面,樓高6~8層,滑坡后緣為五星學校的工程施工場地,地表標高151~152 m,滑坡體上及兩側種植了橘子樹。人類工程活動過程中形成不少陡坎,對山坡地貌有所改變。
滑坡區(qū)地勢整體北高南低,覆蓋層厚度小,山坡坡頂邊坡可見基巖出露(圖1)?;潞缶壩逍菍W校施工現(xiàn)場地面高程151~152 m,前緣高程122 m,相對高差29~30 m,一般坡度約為30°~35°,滑坡平面形態(tài)上呈半橢圓狀,后部呈弧形?;驴v向上坡度大體相等,前緣-中部陡,后緣緩?;麦w寬約170 m,縱長約55.5 m,滑坡體體積約9.4×104m3,滑坡主滑方向115°,滑坡類型為小型淺層牽引式土質滑坡。
2.2.1 滑體土
(1) 素填土(Q4ml) ①:土黃-黃褐色,為新近人工堆積形成,松散、濕,由含碎石粉質粘土和強風化泥灰?guī)r碎塊組成,碎塊粒徑1~6 cm,厚度2.5~5.0 m,主要分布于滑坡前緣擋土墻后。
(2) 含碎石粉質粘土(Q4)el+dl②:黃褐-棕紅色,硬塑,稍濕狀態(tài),巖芯切面稍有光澤,含少量礫石,粒徑0.5~1 cm,含量約10%,成分主要為泥灰?guī)r,無搖振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厚度0.5~4.4 m。該層主要分布于坡體上。
1.第四系殘坡積層;2.三疊系;3.學校規(guī)劃范圍線;4.滑坡邊界線;5.剪出口邊界線;6.裂縫及編號;7.剖面線及編號;8.已建擋土墻;9.擬建擋土墻;10.擬建樁板墻工程;11.擬建地平整區(qū);12.設計鉆孔及其編號、孔深;13.設計探槽及其編號、方量;14.設計探井及其編號、深度圖1 滑坡區(qū)工程地質平面圖
(3) 強風化泥灰?guī)r(T1d)③:褐黃色,泥質成分,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多呈碎塊狀夾土狀,碎塊狀巖芯粒徑一般為1~5 cm,干時可用手折斷或捏碎,遇水易軟化,為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厚度0.9~6.9 m,分布不均勻。
2.2.2 滑帶土
滑帶土(T1d)④(圖2、圖3):灰褐色,為粉質粘土和強風化泥灰?guī)r碎石組成,可塑,很濕,無搖振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層厚0.40~0.50 m。巖土力學性質詳見表1。
圖2 ZK5巖芯中滑帶土
圖3 ZK6巖芯中滑帶土
2.2.3 滑床
滑床主要由三疊系下統(tǒng)大冶組(T1d)強風化、中風化泥灰?guī)r組成,巖層產狀94°∠44°,與主滑方向115°為順向關系。
(1) 強風化泥灰?guī)r(T1d) ③:褐黃色,泥質成分,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多呈碎塊狀夾土狀,碎塊狀巖芯粒徑一般為1~5 cm,干時可用手折斷或捏碎,遇水易軟化,為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
(2) 中風化泥灰?guī)r(T1d)⑤(圖4):黃褐-青灰色,中厚層狀結構,巖石風化裂隙較發(fā)育,巖芯多呈柱狀,局部夾碎塊狀,節(jié)長5~20 cm,最長約30 cm, 錘擊聲不清脆無回彈,較易擊碎,為軟巖,巖石質量指標RQD值約85,巖體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級,厚度6.10~12.10 m。
圖4 ZK2中風化泥灰?guī)r
該滑坡自2013年6月形成以來出現(xiàn)了一些變形特征,隨著前緣居民的切坡等人類工程活動加劇了滑坡的變形。
(1) 滑坡前緣
滑坡前緣的變形主要滑坡不斷推動前緣的土體垮塌,威脅坡前居民的安全(圖5)。目前,該處隱患處于蠕動變形期,坡前擋土墻基本還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預計在暴雨沖刷、震動破壞等因素作用下,滑坡下滑速度可能加劇,滑坡范圍加大,滑坡土體有可能沖垮已有擋墻(圖6)或躍過擋墻沖進居民區(qū),對滑坡坡腳建筑物及居民構成威脅。
圖5 滑坡前緣居民密集區(qū)
圖6 滑坡前緣擋墻
(2) 滑坡后緣及兩側
滑坡后緣及兩側的變形主要以裂縫為主?;掳l(fā)生初期在滑體上出現(xiàn)了6條裂縫,裂縫長7~45 m,寬0.1~1.0 m,可見深度為0.2~1.4 m。目前開裂最為嚴重的為f3裂縫(見圖7、圖8,表2)。
圖7 滑坡中部右側出現(xiàn)的拉張裂縫f2
圖8 滑坡中部右側出現(xiàn)的拉張裂縫f3
裂縫編號發(fā)育位置長/m寬/m可見深度/m走向/°f1中部110.4~10.3~1.4235f2中部右側190.3~0.80.5~1.095f3中部右側450.2~0.80.3~1.095f4中部右側70.3~0.60.3~0.8130f5后緣350.2~0.60.2~0.9100f6左側160.1~0.50.2~0.8210
根據(jù)勘查結果并分析,地形地貌、巖土性質、水文地質條件是影響該滑坡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造成滑坡滑動的主要外界影響因素是大氣降水。人類活動在滑坡頂部后方建房,形成地面附加荷載,前緣坡腳局部進行了開挖切方,在暴雨條件下,地表水快速下滲,致使土體飽和,自重加大,潛在滑動面處的積水,造成土體抗剪強度降低,導致滑坡失穩(wěn)。
(1) 地形地貌因素
五星組滑坡坡度較陡,坡度達30°~35°,相對高差30 m左右,滑坡前緣由于修建房屋形成臨空面,前緣陡坎2~4 m高,邊坡土體為含碎石粉質粘土和破碎的強風化泥灰?guī)r,結構松散,易失穩(wěn)。
(2) 地質條件
組成滑體的物質成份為強風化泥灰?guī)r中的軟弱夾層,結構松散,透水性強,抗剪強度低,易于雨水入滲,降低軟弱夾層抗剪強度,下伏中風化泥灰?guī)r透水性差,位于土巖界面上的強風化泥灰?guī)r易軟化變形,形成貫通性滑帶,引發(fā)整體滑坡蠕動。
(3) 降雨
本區(qū)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雨量充沛。在降雨入滲后,土體含水量增加,坡體重量增加,強度減小,在重力作用小,易引發(fā)失穩(wěn)。
(4) 人類活動
在滑坡體頂部的建房振動加荷、在坡腳修建房屋、削坡過陡、坡腳開挖等人類工程活動,是形成本滑坡的重要因素。
本次滑坡以1-1′、 2-2′、 3-3′、 4-4′為穩(wěn)定性分析計算剖面,各剖面的布置情況詳見平面圖(圖1)。
滑坡穩(wěn)定性計算及滑坡推力計算,其目的是為滑坡在不同工況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評價及滑坡防治提供設計依據(jù)。計算荷載考慮滑體自重、地表荷載、暴雨、動荷載、地震等因素。按《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DZ/T0219-2006),滑坡治理根據(jù)其危害對象程度及潛在經濟損失,滑坡穩(wěn)定性計算工況、荷載組合及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見表3。
表3 穩(wěn)定性計算工況、荷載組合
滑坡各剖面穩(wěn)定系數(shù)見表4。
通過采用折線滑動法分別計算滑坡各剖面的穩(wěn)定系數(shù)及剩余下滑力,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滑坡在自重工況下,處于穩(wěn)定-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與宏觀分析結果一致;在暴雨工況下,滑坡處于基本穩(wěn)定-不穩(wěn)定狀態(tài)。
在自然條件下,由于滑坡滑體中土體結構松散,透水性較好,在降雨條件下,隨著雨水入滲,自重加大,基巖頂面處的強風化泥灰?guī)r遇水易軟化變形,抗剪強度降低,在暴雨時期,易形成貫通性滑帶,從而誘發(fā)上部滑體向下滑移,導致滑坡的整體失穩(wěn)。經近期多次觀察,滑坡地貌變化大,滑坡有向后緣、西側繼續(xù)發(fā)展明顯跡象,變形速度呈加劇的趨勢。結合滑坡穩(wěn)定性計算結果,該滑坡在暴雨工況下,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危險性大,應盡快進行治理。
表4滑坡穩(wěn)定性計算結果表
剖面編號工況滑坡安全穩(wěn)定性系數(shù)滑坡穩(wěn)定系數(shù)評價結果1-1'1(自重)1.201.347穩(wěn)定2(自重+暴雨)1.051.079基本穩(wěn)定2-2'1(自重)1.201.028欠穩(wěn)定2(自重+暴雨)1.050.840不穩(wěn)定2-2'(a-a)1(自重)1.201.336穩(wěn)定2(自重+暴雨)1.051.023欠穩(wěn)定3-3'1(自重)1.201.145基本穩(wěn)定2(自重+暴雨)1.050.938不穩(wěn)定3-3'(a-a)1(自重)1.201.879穩(wěn)定2(自重+暴雨)1.051.098基本穩(wěn)定4-4'1(自重)1.201.184基本穩(wěn)定2(自重+暴雨)1.050.954不穩(wěn)定
根據(jù)災害體的特征及變形破壞模式,在掌握斜坡可能的形成滑坡的機制和主要誘發(fā)因素基礎上,結合場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施工條件對其進行工程治理。通過對場地的調查,居民房屋多靠近滑坡體,前緣施工空間小且坡度較陡,應采用截排水工程+場地平整工程 +樁板墻工程 +擋土墻工程+裂縫填埋工程+監(jiān)測工程相結合進行防護。
該滑坡位于水南村五星組,在暴雨、人類活動等強誘發(fā)因素作用下,滑坡處于基本穩(wěn)定-不穩(wěn)定狀態(tài),嚴重威脅前緣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滑坡主要采用截排水工程+場地平整工程 +樁板墻工程 +擋土墻工程+裂縫填埋工程+監(jiān)測工程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切實可行,最終達到消除滑坡隱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