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林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南平,353000)
睡眠障礙患者均存在睡眠量不正常、睡眠過程中發(fā)生異常行為,患者由于睡眠與覺醒的正常節(jié)律性交替呈紊亂狀態(tài)。TBI患者極易出現睡眠障礙,胡順安等[1]研究中指出,輕度TBI患者中大約30%~70%存在睡眠障礙,包括失眠、嗜睡或者晝夜節(jié)律紊亂等情況。睡眠對腦損傷組織修復尤為關鍵,故而TBI患者出現睡眠障礙后,會對其病情恢復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更好的治療TBI患者病情及其睡眠障礙,本次研究旨在對TBI后出現睡眠障礙與腦損傷部位的相關性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后出現睡眠障礙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男女比例是63∶37,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35.60±3.14)歲。
1.2 納入標準 納入患者病情均通過CT、MRI檢查證實,被傷后入院診治時間≤6 h,腦損傷到睡眠障礙發(fā)生時間在5 d~3個月之間、平均時間(9.03±2.15)d,7 d內發(fā)病患者77例、超過7 d患者23例;患者年齡均≥18歲,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12分。
1.3 排除標準 排除合并先天性精神障礙、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原發(fā)性睡眠障礙、飲酒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對納入的100例患者進行CT掃查,觀察并確定其受傷部位,隨后根據患者的病情再次確定腦損傷部位。采用SPIEGEL量表評價患者的睡眠質量,分值≥12分時表示無睡眠障礙;注意回顧性分析患者的睡眠障礙情況[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部位TBI睡眠障礙和損傷部位的關系 納入100例患者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單部位TBI患者62例、多部位38例;本文重點對單部位TBI患者睡眠障礙情況作分析,額葉、基底節(jié)區(qū)以及腦干和顳葉、頂葉、枕葉、小腦部位損傷的患者睡眠障礙與無睡眠障礙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部位TBI與睡眠障礙的相關性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顳葉與頂葉以及枕葉、小腦部位的損傷和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的相關性不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額葉以及基底節(jié)和腦干部位的損傷與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的相關性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TBI患者的顱腦損傷情況包括直接損傷及間接損傷。常見原發(fā)性損傷會促使患者出現白質彌散性變性的情況,比如彌散性軸索損傷,造成損傷的剪切力會使透明隔、胼胝體以及深部灰質、中腦等部位被損傷[3]。Shekleton JA等人[4]的研究中指出,透明隔、胼胝體、中腦等部位和人的睡眠-覺醒機制息息相關。繼發(fā)性損傷主要是人的硬膜外和硬膜下以及腦實質中血腫,或者腦實質/腦干挫傷水腫造成的周圍組織機械性壓迫,從而對患者的睡眠-覺醒機制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隨后患者便產生睡眠障礙。
表1 單部位TBI睡眠障礙和損傷部位的關系(n=62,%)
表2 不同部位TBI與睡眠障礙的相關性
人的睡眠分期分為3個層次,包括上層和中層以及下層。上層主要是大腦皮質與蛋白質,額葉部位被損傷后,便會造成體內網狀激活系統不能將皮質激活,繼而產生持續(xù)性腦電圖變化或者睡眠障礙、昏迷等異常情況;中層則包括丘腦和中腦上部位,損傷后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的間歇性自發(fā)覺醒異常的問題,繼而導致患者的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異常。人的下丘腦被損傷后,便會出現體內醒的神經遞質減少,繼而導致患者出現嗜睡的情況;下層包括中腦下部、腦橋上部,其屬于人體網狀激活系統底端,管理感官輸入信號接收,被損傷后便會出現神經興奮抑制,逐漸影響到高級中樞神經[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額葉、基底節(jié)區(qū)以及腦干和顳葉、頂葉、枕葉、小腦部位損傷的患者睡眠障礙與無睡眠障礙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其中7 d內發(fā)病患者77.00%,額葉以及基底節(jié)和腦干部位的損傷與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的相關性顯著。詳細其原因主要是與患者的腦水腫、神經遞質異常有關,通?;颊叱霈F腦損傷后7 d內,腦水腫狀況會持續(xù)加重,繼而提高了顱內的壓力,導致腦灌注的壓力降低而產生腦組織血供不足的情況;腦梗死/出血面積較大時,患者會出現重度腦水腫,隨后顱內壓會不斷升高,導致腦組織出現局灶性壓迫而影響睡眠。Selim B等人[6]的研究中指出,人的腦部組織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后,會釋放出大量的毒性物質,繼而作用在人體的網狀系統中,對患者的睡覺-覺醒機制造成很大的影響。據上述所得,TBI患者產生睡眠障礙的情況和其腦損傷部位存在相關性,常見腦干和基底節(jié)以及額葉部位損傷的患者出現睡眠障礙,且發(fā)生率分別是在100.00%、83.33%、68.75%左右,臨床防治需高度考慮上述3個部位損傷的患者,必要時及早給藥防止患者出現睡眠障礙。
綜上所述,TBI后出現睡眠障礙與腦損傷部位有相關性,發(fā)生率較高的部位是額葉、基底節(jié)、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