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盤錦 124000)
妊娠分娩雖然是女性異常正常的生理過程,但由于其具有的時間長及疼痛等特點,給孕婦帶來了不小的精神壓力,大部分的孕婦在臨產時,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緊張不安、焦慮、害怕等負面情緒,進而對分娩效果及母嬰結局產生不利影響[1]。在此種情況下,臨床醫(yī)護人員就應積極做好孕婦的助產護理工作,將其負面情緒消除,幫助她們以輕松、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來面對分娩[2]?;诖耍疚囊晕以菏罩蔚?0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就其應用產時全程陪伴責任護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展開探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0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3例。對照組中,孕婦年齡為21~35歲,平均(25.1±3.7)歲;孕周為38~41周,平均(38.7±1.8)周;體質量為58~76 kg,平均(65.8±4.2)kg;初產婦34例,經(jīng)產婦19例。觀察組中,孕婦年齡為22~36歲,平均(25.7±3.9)歲;孕周為38~41周,平均(38.9±2.0)周;體質量為56~78 kg,平均(66.2±4.5)kg;初產婦37例,經(jīng)產婦16例。所有孕婦均為單胎妊娠,排除存在頭盆不對稱及妊娠并發(fā)癥等孕婦。在基本資料方面,兩組孕婦差異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孕婦接受臨床常規(guī)助產護理,也即在臨產時指導孕婦正確的呼吸方法,對其宮縮強度及頻率進行按時觀察,認真監(jiān)聽胎心情況,并將整個產程進展情況詳細記錄下來。觀察組孕婦則采用產時全程陪伴責任護理模式進行助產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建立責任助產護理小組:每組設置組長及責任助產士各1名,護士2名。組長主要做好組內安排工作,組員需積極配合;責任護士則負責孕婦的產前教育及產時全程陪伴。②產前護理:責任護士需幫助孕婦熟悉醫(yī)院及病房環(huán)境,告知其分娩是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叮囑其無需過分擔憂與緊張。同時,將正確的呼吸及放松練習法教會給孕婦,給予其及時安慰與心理疏導,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③分娩時護理:責任護士應全程陪伴在孕婦身邊,指導其展開合適的坐位或站位,維持子宮處于前傾狀態(tài)。另外,在活躍期,助產士還可通過腹部四步觸診法來檢查胎兒的位置,當發(fā)現(xiàn)胎位不正或其他異常情況時,需及時指導孕婦采取正確體位來改正胎位,或報告給主治醫(yī)師。在正式分娩時,助產士應實時安慰并鼓勵孕婦,促進其信心增強。④分娩后護理:在娩出胎兒后,需要對產婦2小時留產房觀察,助產士需要全程陪伴產婦,對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等進行密切監(jiān)測,并根據(jù)產婦的情況讓產婦與新生兒接觸,給予正確的生活指導,耐心講解哺乳方法,告知產婦有效的收縮子宮,以便有效的預防產后出血。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孕婦的產后出血率、剖宮產率、產程持續(xù)時間、產后出血量,以及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
2.1 兩組孕產婦分娩相關指標對比:觀察組中,孕婦的產后出血率為1.9%(1/53),剖宮產率為18.9%(10/53),產程持續(xù)時間為(9.4±1.2)h,產后出血量為(78.6±1.4)mL;對照組中,孕婦的產后出血率為15.1%(8/53),剖宮產率為49.1%(2653),產程持續(xù)時間為(13.8±2.4)h,產后出血量為(142.5±3.9)mL。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觀察組孕婦上述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2.2 兩組在胎兒及新生兒不良反應情況對比:觀察組中,胎兒窘迫1例,新生兒窒息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8%(2/53);對照組中,胎兒窘迫5例,新生兒窒息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0%(9/53),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分娩過程中,孕婦不僅要承受因宮縮而帶來的疼痛,并且還會擔心胎兒的情況,以及分娩能否順利進行等,進而便會出現(xiàn)一系列負面情緒,如緊張不安、焦慮、害怕等。這些負面情緒會使得交感神經(jīng)興奮,導致體內兒茶氨酚分泌量增加,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量減少,進而引起宮口擴張緩慢,宮縮乏力及胎先露下降受阻等不良情況,不但導致產程延長,增加孕婦的負擔,而且還會導致剖宮產概率增加[3-4]。
分析相關調查研究得知,我國目前的剖宮產率高達45%左右,相比于臨床推薦的剖宮產率要遠遠升高[5]。在此種形勢下,為降低剖宮產率,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改善母嬰結局,做好其助產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新型產科護理模式,產時全程陪伴責任護理模式要求助產士在孕婦分娩全程,從身心及情感等各方面給予其呵護,將產程進展情況詳細講解給她們聽,并教會其正確的呼吸及放松練習法,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確保以最佳的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來面對接下來的分娩[6]。其中,助產士在分娩全程,應對孕婦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進行密切監(jiān)測,與其展開良好的腳力與溝通,通過告知其分娩是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以及其他轉移注意力等方式,將孕婦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消除,并將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在以往分娩過程中,要求孕婦在沒有親人陪伴下獨自分娩的,這不僅無法給予孕婦足夠的安全感,而且也不利于醫(yī)患之間的良好交流與溝通,稍有差錯就有可能導致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7]。而通過應用產時全程陪伴責任護理模式,可讓助產士與孕婦展開良好交流與親密接觸,不僅可緩解孕婦不良情緒,促進其分娩信心的增強,而且對醫(yī)患良好關系的建立也是非常有利的[8]。
本實驗中,觀察組孕婦的產后出血率、剖宮產率、產程持續(xù)時間及產后出血量以及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了產時全程陪伴責任護理模式在助產護理中的應用優(yōu)勢與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應用產時全程陪伴責任護理模式對孕婦展開助產護理,可有效緩解其緊張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消除,充分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母嬰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實現(xiàn)分娩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