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所降低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降低較于對照組的更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6.0%(24/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0%(18/25"/>
劉菊蘭
【摘 要】目的:探究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近期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患溝通技巧的心理疏導干預措施。結(jié)果:經(jīng)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差異微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所降低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降低較于對照組的更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6.0%(24/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0%(18/25),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jié)論:將護理溝通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其效果顯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護患溝通;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應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若血糖管理不好將會出現(xiàn)感染、白內(nèi)障、腦血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足等并發(fā)癥[1],多集中于老年群體,再加上生活條件的改善及不斷變化的飲食習慣,使得糖尿病的患病人群趨于年輕化,若不及時治療輕則截肢重則危及生命,目前主要通過胰島素等對血糖進行控制達到治療效果。由于長期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患者心中難免出現(xiàn)負面情緒甚至抵觸心理,因此在注重疾病治療的同時還需向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本文為了深入探究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選取了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總結(ji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療,納入時間由2016年3月開始,到2019年4月結(jié)束,均分成兩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男17例,女8例,年齡80-94歲,均值(85.1±3.0)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8.3±1.4)年。觀察組男18例,女7例,年齡62-75歲,均值(61.2±2.8)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8.4±1.3)年。此次試驗研究通過了醫(yī)院中倫理委員會的核實及批準;所有納入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并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兩組資料比較后差異性小,符合研究要求(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nèi)容包括:入院宣教、飲食干預、用藥指導以及運動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患溝通技巧的心理疏導干預措施,主要實施方法如下:
(1)患者入院宣教過程中留意患者的神態(tài)、情緒、言語等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并以溫和的口吻安慰患者,及時消除患者因過分擔心醫(yī)藥費、擔心拖累家人、擔心異樣眼光等產(chǎn)生負面情緒,避免過度焦慮發(fā)生抑郁。
(2)對積極配合用藥的患者予以“您真棒”、“血糖控制得不錯”等肯定語句,加強患者對未來的渴望信念并構(gòu)建一張幸福家庭的藍圖,從內(nèi)心感受到溫暖。對堅持配合運動的患者予以“您今天氣色真好”、“您真是越運動越年輕”等真誠的夸獎、贊美,使患者熱愛運動后轉(zhuǎn)移疾病注意力趕走不良因子,促進血糖平穩(wěn)控制。
(3)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在對待患者的態(tài)度上要保持熱情,減少專業(yè)術語的使用,并對患者及家屬展示圖片或者視屏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機制、并發(fā)癥以及控制方法等知識,并且還要告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值得留意的事情,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此外,還多對患者進行鼓勵,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并滿足其需求,以樹立治療信心及依從性[2]。
(4)營造舒適的治療氛圍:做好病房的清潔及通風工作,勤更換病房用品,依據(jù)季節(jié)的更替和患者需求,對病房的溫濕度進行適當調(diào)節(jié),此外還需要保持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等。
1.3 評價標準
(1)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3]對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予以評分,以下簡稱:SAS評分和SDS評分,憂郁判定標準:評分>53分、焦慮判定標準:評分>50分。評分越低表示心里狀態(tài)越好。
(2)應用我院門診自制的問卷對本次研究中入選患者進行調(diào)查,主要調(diào)查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程度,問卷總分為100分,分為了高度滿意(評分≥98分),中度滿意(評分≥80分且<98分)以及不滿意(評分<80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借助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當結(jié)果為P<0.05時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價值。
2 結(jié)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評分
經(jīng)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差異微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所降低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降低較于對照組的更明顯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6.0%(24/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0%(18/25),詳見表2,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糖尿病可由壓力過度、熬夜過度、飲食過度、運動過少等誘因引起,在早期患者可能出現(xiàn)異??诳?、身體乏力、皮膚干燥發(fā)癢、饑餓感反復出現(xiàn)等癥狀,嚴重高血糖可引發(fā)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4],目前只能長期通過各種途徑來控制血糖,患病后患者的精神壓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不間斷的服藥和注射胰島素日積月累的經(jīng)濟壓力造成患者嚴重的心理負擔,應及時合理予以心理疏導,幫助患者驅(qū)趕焦慮、抑郁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配合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能夠有助于增近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及認同感,這對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還能夠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溝通關系,為患者的后續(xù)質(zhì)量做好了鋪墊[5]。
從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中可知,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用的護患溝通技巧進行心理疏導的觀察組患者,其護理后的心理狀況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將護患溝通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其效果顯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汪麗,任啟芳,汪瓊,等.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22):254-256.
[2]張肇會,羅艷.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應用護患溝通的臨床效果研究[J].特別健康,2017,11(18):260-260.
[3]劉娜.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應用護患溝通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23):171-172.
[4]李妍.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8(5):179-179.
[5]劉延華.老年糖尿病護理中護患溝通的應用與意義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