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斌
某天,在市實(shí)驗(yàn)小學(xué)聽了一節(jié)六年級語文課——《變形記》。這是一個關(guān)于想象的寫作訓(xùn)練,讓孩子假想自己變成了一種事物,會經(jīng)歷什么。語文老師笑容可掬,循循善誘,引導(dǎo)著孩子們慢慢張開想象的翅膀。孩子們從拘謹(jǐn)?shù)椒潘桑胂蟮某岚蜷_始放飛。
教育就是這樣神奇,想象的翅膀一旦張開,孩子心中的世界就會變得無限廣闊。
地球、水滴、樹葉、螞蟻、垃圾桶……孩子的想象真是讓人驚喜意外。有一個小男生的“變形”聽起來很有意思,小男孩說:“我變成了一本書,躺在書店的書架上,標(biāo)價50元,封面精美,內(nèi)容精彩。很多讀者一看到我,就很喜歡,但一看標(biāo)價,太貴了。所以,我很長時間都沒有被賣出去。然后,我開始被打折,直到折價到5元的時候,才被賣出去。有一位讀者買走了我,雖然他窮困潦倒,但很喜歡我身上的故事。他讀著我的故事成長,然后不斷升遷,最終從一位極普通的伐木工成為一名大企業(yè)家。成功的他依然喜歡讀我這本書?!毙∧泻⒖谑龅拇笠馊缢?。班上的孩子們都笑了,覺得有趣。觀課的我也笑了,覺得有理。
課堂在繼續(xù),我的思緒卻飛向了課外。我在想,這個孩子為什么要想象自己變成一本書呢?他一定是一個喜愛讀書的孩子。我猜想,在他讀過的書中,一定有類似他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的故事打動了他,也激勵了他。那這個孩子為什么要想象書被打折呢?標(biāo)價50元一本的書在小學(xué)生的眼里確實(shí)價值不菲。心儀卻嫌貴,很符合孩童的心理。想象的土壤來源于生活,生活的體驗(yàn)有多豐富,想象就有多精彩。
我還在想,這個孩子為什么要想象一位伐木工人的成長史呢?我想起了一款名叫《羅馬》的游戲,我曾迷戀多年,游戲中的伐木聲極其動聽。在兒童繪本中,伐木的故事也很多。這個孩子想象這位伐木工一步步成長的故事,生動地解讀了“書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這個大家都懂的道理。
我很喜歡教師在歸納點(diǎn)評時的這個詞——“有意思”。有趣又有理,故事就變得“有意思”。寫作的層次不止于“有意思”,更在于“有意義”。這個孩子是怎樣把“有意思”的故事講得“有意義”的呢?他在反復(fù)的對比中,把他對讀書價值的理解簡單而又生動地表達(dá)出來了:讀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讀書能改變命運(yùn)。
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思想,這便是“變形”的真義?;頌闀?,看似無意,卻別具匠心。一次“變形記”告訴我們,讀書的生活很有意義;讀書的孩子很美。我不知道,這個孩子是不是還想告訴我們:真正有價值的書,是不應(yīng)該被打折的。如果是,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心愿。
其實(shí),作文教學(xué)的價值也是如此,不在技巧,而在意義。
(作者單位:湖北省松滋市教育局)
責(zé)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