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北辰
【摘 要】《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這部小說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內(nèi)容也有其消極的一面,許多黑人并未給予該書高度的評價。本文結(jié)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經(jīng)驗收獲,談一談黑人領(lǐng)袖、黑人作家不喜歡該書的原因,及該書在20世紀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的原因。
【關(guān)鍵詞】《湯姆叔叔的小屋》;消極思想;黑人領(lǐng)袖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3-0219-01
《湯姆叔叔的小屋》(以下簡稱該書為《湯姆叔叔》)在出版后的第一年銷量即達到30萬冊,出版后的10年間被譯成22種語言。林肯總統(tǒng)也對該書作者說:“So youre the little lady who made this big war.”由于該書銷量高、影響大,所以在學習《美國文學史》課程時,很多學生先入為主地認為該書的寫作技巧高,受到的評論好。在教師講解之前,學生很難想象有黑人領(lǐng)袖、黑人作家不喜歡該書,且該書在20世紀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本文談一談黑人領(lǐng)袖、黑人作家不喜歡該書的原因,及該書在20世紀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的原因。
一、黑人領(lǐng)袖、黑人作家對《湯姆叔叔》的看法
黑人知識分子對《湯姆叔叔》持有非常不同的態(tài)度。Frederick Douglass,美國社會改良者、廢奴主義者、演說家、作家,他把《湯姆叔叔》稱作“a work of marvelous depth and power”,但Douglass對該書的稱贊并未阻礙他在自己出版的報紙上刊登相反的意見。新聞記者Martin Delany指責Douglass對《湯姆叔叔》的高度贊揚,實際上是過度依靠白人的支持來取得社會的進步。Delany還指出《湯姆叔叔》的作者借鑒了黑人作者的作品并從中獲益。在兩人爭辯的過程中,Delany一直堅持黑人應(yīng)該自己取得應(yīng)得的權(quán)利,而不是靠白人的支持。
James Baldwin,美國小說家、劇作家,把《湯姆叔叔》稱為“a very bad novel”。他指出,書中對黑人形象的描繪很極端,且該類小說的目的是“給被壓迫的人帶去更多的自由”,但該類小說也被政治左右,并不會給黑人帶去自由。Baldwin認為這類小說是“trapped and immobilized in the sunlit pris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二、《湯姆叔叔》體現(xiàn)的消極思想
《湯姆叔叔》于1852年出版,同一時期,在新英格蘭興起的超驗主義運動給當?shù)氐娜藗儙砹诵滤枷?。愛默生、梭羅等人都在強調(diào)個體的價值,而《湯姆叔叔》的故事則構(gòu)建在家庭、群體、母子關(guān)系之上。斯陀夫人贊揚家庭、歌頌把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紐帶。
《湯姆叔叔》不乏情節(jié)?。∕elodrama)的特征:奴隸主Legree痛打湯姆、Eliza為救孩子踩著浮冰跨過俄亥俄河、Eva臨終的情景,這些場景都催人淚下,但是小說對于人物的刻畫卻很模式化。湯姆是純正血統(tǒng)的黑人,性格逆來順受、從不反抗,虔誠地相信上帝,最終死于Legree的毒打。但書中對黑白混血角色Mulatto characters的描寫,以及這些角色的經(jīng)歷都與純血統(tǒng)的黑人角色有巨大不同。小說第11章如此描寫:
...that George was, by his father's side, of white descent. ...
From one of the proudest families in Kentucky he had inherited a set of fine European features, and a high, indomitable spirit.
From his mother he had received only a slight mulatto tinge, amply compensated by its accompanying rich, dark eye
George從白人父親那里繼承了優(yōu)良的品質(zhì)和高傲的精神,也正因為他外貌接近白人,才有可能通過種種障礙,最終逃到加拿大與家人團聚。這種經(jīng)歷,是不可能發(fā)生在純黑人血統(tǒng)的湯姆身上的。因此,該書雖然真實地描寫了南方的奴隸制,深刻揭露了它的黑暗和反動,但書中的黑奴,大部分是像湯姆一樣服從主人、沒有反抗性的人物。湯姆既不懂得苦難的根源,更無反抗的意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黑人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像湯姆那樣逆來順受的黑人越來越少,小說中的故事已經(jīng)遠離現(xiàn)代社會,因此,該書的受歡迎程度遠遠不及19世紀中期。
參考文獻:
[1]吳偉仁.美國文學史及選讀2[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2]斯陀夫人.黑奴吁天錄[M].南寧:漓江出版社,1982.
[3]Robert S.Levine.American Literature[M].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