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來
項目一般應用在企業(yè)運營過程中,將某個工程定義為項目,以項目的形式運行,可以有效地節(jié)省成本,提升成效。那么,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這樣的形式是否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呢?經(jīng)實踐檢驗證明,項目式學習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
本文從“三化”“實踐”“交流”“評價”等視角,結合“微電影的制作”項目案例分析,闡述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項目式學習的一些粗淺的實踐與思考。
● “三化”引領項目學習
項目式學習并不是一個新名詞,它在美國、北歐等許多國家的中小學里是比較常見的學習方法。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一個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驅動下,學生以合作的方式收集、加工處理信息,運用相關知識,探討、設計、執(zhí)行方案,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不再是講臺的中心,他們不會決定學生做什么,如何做。教師以引導者和協(xié)助者的角色,通過引導,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
1.項目選擇微型化
項目式學習本身就具有跨學科的特性,但信息技術這門科目要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中生根發(fā)芽,教師就必須要考慮好整個項目的實施時間和實施的可行度,不能指望花費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否則設想再美好,也可能會中途夭折。因此,項目的選擇要盡可能微型化,在教材的框架下進行,如在圖片的處理這一章節(jié),我們可以將其設計成宣傳海報的制作這一項目,而音視頻的處理這一章節(jié),我們可以設計微電影的制作,具體主題則由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商定,教師不進行過多的干涉。
2.基礎知識儲備化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嘗試通過微課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實際情況是,我精心準備的微視頻幾乎成了擺設。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需要一個過渡,因此必要的講演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微電影這一項目的準備階段,我特意從影視制作公司借來了一些宣傳片的制作源文件,和學生一起欣賞、分析,講解微電影制作的一些流程、方法,特別是運用“Premiere”這個軟件進行編輯的方法,如片頭、字幕、轉場、視頻剪輯。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些軟件供學生參考,如愛剪輯、格式工廠、會聲會影、Adobe After Effects。
3.探究合作務實化
項目式學習主要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雖然我們主要通過學生的意愿自由組團,但教師也要關注學生團隊的建設情況,防止小組探究流于形式。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jù)項目定人員,如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需要進行劇本的編寫、拍攝、音視頻的后期剪輯等,因為涉及內容較多,所以這個小組可以由5~7位成員組成。其次就是小組成員的分布情況,盡量保證每個團隊包含各個層次的學生,避免弱弱結合或強強聯(lián)合的情況出現(xiàn)。要讓小組成員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讓每個成員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此同時,讓能力強的學生帶領后進生共同進步。
● “實踐”助推項目實施
各小組確定具體主題后,填寫“項目計劃表和分工表”。在微電影這一項目中,組長要合理安排編劇、導演、攝像、音視頻的剪輯和合成、交流匯報等工作任務。要確保小組成員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人人有事可做,同時能夠相互協(xié)助。小組成員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商討,通過多種途徑去解決問題。教師應時刻了解各小組項目的推進情況,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予引導。當項目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涉及跨學科問題,而教師本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又無法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解決:一是加強欣賞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各小組商討劇本時,我通過投影的方式給學生播放了六部優(yōu)秀的微電影,如蘇州首部城市形象微電影《蘇州情書》、我們自己學校的宣傳短片《迎著春光,放飛理想》等。通過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來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提高他們學習的動能。二是請專業(yè)人員進行協(xié)助。例如,在作品的配樂方面,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學校的優(yōu)勢,邀請音樂教師過來一同參與。
項目的實施階段就是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階段,學生的潛能被不斷挖掘出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當看著一個小組的學生拿著攝像機走進辦公室,略帶羞澀地問他們的任課教師:“老師,我們能采訪一下您嗎?”那一瞬間,我感覺項目式學習是值得去嘗試并推廣的。
● “交流”促進項目分享
項目完成后,每個小組展示各自的作品,并派代表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說。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為了配合演說,有個別小組甚至還精心制作了PPT。演講的內容主要包括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小組的分工、創(chuàng)作過程中碰到的難題以及解決方案,另外就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獲得的收獲等。此外,各小組還需對班級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例如,有幾個小組在視頻剪輯時采用了“愛剪輯”這款軟件,導致在片頭和片尾都出現(xiàn)了愛剪輯的廣告。這時就有其他學生對此提出質疑:“視頻中不應該出現(xiàn)不相干的廣告,為什么不想辦法將它們去除呢?”該小組的學生回復說:“去除廣告需要付費?!边@時就有一個小組的學生提出建議:“可以用Adobe Premiere這個軟件切去片頭和片尾?!鄙踔烈灿袑W生提到了用“格式工廠”的截取功能。這就是一個展示的過程,一個激辯的過程,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一個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
● “評價”完善項目反饋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提倡學生在“做中學”的學習模式,是一個旨在提高學生多種能力的學習模式。因此,對項目式學習的評價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還要能完整體現(xiàn)整個學習過程。過程性評價主要通過學生自評和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基礎上,給予適當?shù)囊龑?,肯定學生的個人價值,充分發(fā)揮學習評價對項目式學習的導向作用。
對于學生完成作品后的階段性評價,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作用,將小組的項目設計方案、作品發(fā)布到網(wǎng)絡上,如先利用“云盤”進行資源共享,然后通過“金數(shù)據(jù)”或“問卷星”等工具設計評價量化表,也可以利用“UMU”這個互動平臺,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評價中。通過這些綜合性、全面性的評價,讓學生不斷認識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