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蕓
(上海民遠職業(yè)技術學院,上海 201210)
當前,國家政策對于成品房開發(fā)出臺了鼓勵性的政策,這使得城市內的成品房也日漸增多。然而,隨著城市住宅也存在著同質化的現象,整個居住空間給人一種千篇一律的感覺。為了避免這種“千家一面”的現象,人們對于軟裝也愈加重視,這也直接導致社會對于軟裝設計人才的需求量大漲。再者,部分高校對于學生的就業(yè)率、就業(yè)情況也十分看重,這也是影響學校招生率的重要指標。為了提高學校的就業(yè)情況,高校需要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更多實用型人才,而軟裝設計人才是當前較為緊缺的人才,因而高校有必要將軟裝設計課程納入整個環(huán)藝專業(yè)課程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根據一些學術資料或社會報道,茶文化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教育革新、設計創(chuàng)作等領域且取得了可觀的效果,因而高校教學工作者也可以從茶文化出發(fā)開展教學,運用茶文化推動環(huán)藝專業(yè)軟裝設計課程的完善。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可以拆解為兩個部分:其一是物質層面的茶文化,主要包括茶葉、茶具等;其二是精神層面的茶文化,主要包含茶思想、茶俗等。茶文化于唐代時期正式形成,在宋代達到鼎盛,接著在元明清得到發(fā)展,并一直傳承至今。茶文化有著無窮的魅力,其既包括頗具生活化的哲學道理,又具備真誠的待客禮儀,同時還有著無盡的藝術美感。茶文化在形成后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融合,這在“倒茶三分滿”等茶語言中均能得以體現。除此之外,對于環(huán)藝設計而言,茶文化中又具有很多獨特的元素,比如茶畫元素、茶色元素等,當然還有很多傳統茶事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元素,這些都值得設計者加以運用。當然,最具教益作用的因素當屬茶文化思想,設計者同樣可以對此加以考量。
環(huán)藝專業(yè)(Environmental Art Major)的全稱是“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這是一門“文理科兼招”的專業(yè)。由于該專業(yè)屬于近年來新興的專業(yè),且相對邊緣化,所以該專業(yè)僅在國內少數高校有所開設,這些高校主要包括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以及武漢紡織大學等。環(huán)藝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主要分為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其中基礎知識包括數理化知識、計算機知識、力學知識等,而專業(yè)知識則包含幾何制圖、工程檢測等內容。該專業(yè)的課程主要包括《工程數學》、《設計規(guī)劃》、《景觀生態(tài)學》、《道路勘測設計》、《地理信息系統》和《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等,其旨在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級環(huán)藝設計人才。事實上,社會對于這類專業(yè)人才有著較大的需求,因而該專業(yè)也有著相對廣闊的就業(yè)空間。
軟裝來源于英文“Soft Outfit Design”,其也可被稱作“軟裝修”。一般來講,在家居或商用空間中的移動性元素就是所謂的“軟裝”。比如,家居、窗簾、花藝擺設、各類裝飾等都屬于軟裝的范疇。打個比方來說,硬裝就好比一個人先天具有的身軀,這是人們很難去改變的;而軟裝則好比“化妝”,可以讓外在得到美化。事實上,軟裝需要結合客戶自身的審美品位來進行,同時還要基于一定的裝飾理念展開。軟裝設計需要綜合考慮空間布局、自然光與燈光、裝飾擺件等要素的搭配。時下較為流行的軟裝設計風格主要包括自然主義、新古典主義和中式風格等,不同的設計風格往往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為了避開設計誤區(qū),設計人員需要對空間的色彩選取和功能選取有一個明確的把握。
軟裝設計課程是一門較為新穎的課程,這就使得一些教師在講解該門課程時也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對一些高校環(huán)藝專業(yè)軟裝設計課程開展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課程教學中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
雖然高校在環(huán)藝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引入軟裝設計課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卻不夠重視教學目標的設置,部分教師在開始教課前會照本宣科地將教材首頁編者所寫的內容作為教學目標告知學生。也有部分教師直接讓學生采用整齊劃一的學習目標,而這種教學目標的設計則嚴重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差異性。事實上,教學目標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極為關鍵的,如果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夠嚴謹科學,或者教學目標存在漏洞,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就無法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從而導致他們在學習中難以真正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獲取相關專業(yè)技能。
高校教師針對環(huán)藝專業(yè)軟件設計課程所準備的教學內容不太全面,且他們所講的內容主要為理論知識。這些教學內容主要為軟裝設計概論、設計流程、設計注意事項、花藝擺設等,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主要源自于規(guī)定教材,很少有教師會結合互聯網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再者,我們知道軟裝設計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僅僅學習理論知識與“光學不練假把式”沒什么區(qū)別。再者,有很多知識需要結合實際案例加以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將生硬難懂的理論知識“吃透”,也才能夠明白該在何種環(huán)境下采取何種設計風格。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環(huán)藝專業(yè)軟裝設計課程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很多教師雖然會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講解知識,但他們卻習慣性地采用“灌鴨式”教學方式,牢牢把握課堂的主動權,導致很多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整個軟裝設計課堂上,教師以自己為中心,整節(jié)課以口頭講授為主,其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學生遇到難懂的問題也無法及時請教教師,這就使得學生的課堂體驗較差,進而影響到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效果。再者,相對單一的教學方式也會使整個課堂氛圍變得凝滯、枯燥。
由上述分析可知當前環(huán)藝專業(yè)軟裝設計課程教學還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這導致整體的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收效也十分一般。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將茶文化與環(huán)藝專業(yè)軟裝設計課程教學相結合,具體方式如下:
茶文化思想包括“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等,這些可用來優(yōu)化整體的教學目標。就“以人為本”來講,教師在針對環(huán)藝專業(yè)學生設置軟裝設計課程的目標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針對那些領悟力較強、實踐能力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多給他們設置一些實踐活動,以幫助他們以更快的速度掌握相應的技能。針對那些學習能力一般、實踐動手能力也一般的學生,教師則應該相應放低要求,讓學生用更多的時間鞏固所學理論,并讓其在優(yōu)秀學生的幫助下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早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很多都市家居設計也會增設茶室空間,且不少地方都建有茶館、茶樓等消費場所,這些都是學生可以真切感受和認識到的。教師不妨將此類與茶文化相關的室內設計作為例子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讓整個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更加具備“親切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茶室中的軟裝設計元素羅列出來,使學生對軟裝概念等有一個更為具體而詳細的認知。很顯然,這種“課本+課外知識”的教學內容設計將更有說服力。
為了使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師不妨采取茶文化活動的形式開展教學。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坐在一起,模仿古代茶人進行交流,這種方式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能夠幫助教師在該過程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這對于自身教學架構的完善都是極為有利的。當然,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真實的茶室場景中感受整個空間的軟裝設計布局,從而使其更加對軟裝設計的規(guī)律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