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宇
(牡丹江師范學院西方語言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生產茶以及飲茶的國家,因此我國的茶文化可以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著茶葉在對外貿易中不斷流入美國等西方國家,茶文化在西方國家中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尤其在美國華裔文學的興起中,中國茶文化更是以一種獨特鮮明的姿態(tài)迅速涌入美國人的視野。正是基于這樣一個現狀,本文對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進行了簡單概述,并在分析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茶文化成因的基礎上對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茶文化具體體現以及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茶文化的意義進行了一定探究,旨在促進茶文化的傳播以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根據相關數據結果統計,截止到2016年,我國移民到美國人數已然上升至260萬,在美國移民人口中中國移民數量比例占到將近5%[1]。長期生活在美國社會的華裔群體,其雖然在生活習慣和思想價值觀上受到了美國居民的很大影響,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其造成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最好的證明。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文化,隨著我國茶貿易出口規(guī)模不斷提升,我國茶文化不斷流向美國,其在美國華裔作家筆下也呈現出精彩綻放的姿態(tài)[2]。例如,一談到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吃碗茶》,這部美國華裔作家作品通過美國元素很好地呈現了中國特色茶文化。在《吃碗茶》中,茶文化貫穿文章始終,作家通過茶文化的描寫不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自己對于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于故土的思念,還很好地實現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在《吃碗茶》之后,很多華裔小說開始模仿《吃碗茶》的思路,基于茶文化進行情節(jié)撰寫、人物關系構建等,這些一系列蘊含茶文化的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不僅實現了東方文化和美國文化的融合,其對于傳承、傳播中國茶文化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在華裔美國文學的發(fā)展浪潮中很早就出現了茶符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一般就是小說中摻雜了各種各樣豐富的方言。這種文章的處理方式最大程度的反映了作者內心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向往和回味,因此才可以將茶文化描畫的如此豐富地道。很多這樣的處理手段也使得華裔美國文學中的茶文化凸顯的更加厚重、更加地道,另外在其他一些關于茶文化的小說中也有大量的方言存在,這會讓讀者產生一種代入感,讓更多的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對故土家園產生濃烈的思念情緒。顯然茶已經逐漸的從物質層面轉向了人們的精神層面,這種溫良沖淡的個性也是中國人的真實寫照,完全區(qū)別于美國人的個性,基于此,也讓茶文化成為了華裔作家思念故土紓解情思最直接的手段。
在美國華裔作家作品發(fā)展中,除了著名的《吃碗茶》,像《茶壺烈酒》也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濃濃喜愛。雖然兩部作品呈現的感覺不屬于典型的美式文學,但是其所蘊含的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讓許多美國讀者無法自拔。不過,美國華裔文學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和我國傳統茶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這跟茶文化在美國的傳播有著必然的聯系。首先,美國華裔作家在美國長期居住,其思想、價值觀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巨大沖擊,對于茶文化的認知往往源于小時候的記憶和認知,因此其對于茶文化的認識往往不夠成熟,在具體運用中也必然導致其所描寫的茶文化不同于我國傳統文化[3]。其次,美國華裔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基于作品要在美國出版的現實考慮,其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會將作品美國化[4]。
對于炎黃子孫而言,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無論身處何方,我們所熱愛的中國傳統文化永遠是那樣熠熠生輝、燦爛奪目。雖然美國華裔作家在美國社會居住生活多年,但是其和中國文化之間仍然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系。正是源于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化性,許多美國華裔作家在其創(chuàng)作作品中時常運用“神”、“鬼”、“茶”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華裔作家的實際生活背景和內化的東方文化相互作用,因而產生了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獨特鮮明的茶文化[5]。
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很多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看到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和華裔作家對于故土的濃厚思念之情以及其對于華人身份的強烈認同感有著很大的關系。美國華裔文壇在美國發(fā)展過程中主要經過了三個時期:初期階段,華裔作家受到了強烈的民族歧視,其為了表達自己身處異鄉(xiāng)思念故土的思鄉(xiāng)之情,便開始了其作品創(chuàng)作;中期階段,隨著華裔作家數量不斷增多,其在美國文壇中逐漸占據一席之地,這使得華裔作家在美國社會的身份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華裔作家對于自己的華人身份有了更高的認同;后來,美國華裔文學走向鼎盛,這時很多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經典作品不斷涌現,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此時出現地也最為頻繁,茶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為華裔作家作品增添了一種鮮明獨特的色彩[6]。于是,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不斷出現于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
在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家庭小說形式的作品不乏少數,在架構上其往往以闡述家庭瑣事為主要目的,因此小說中常常包含復雜的人物關系。以《吃碗茶》為例,該小說創(chuàng)作于1961年,故事發(fā)生背景為1940-1949年間的美國唐人街,故事主要講述了兩個不同家庭及其人物之間的關系。在該作品中,作者以兒女情長、家庭婚姻為線索對兩個家庭發(fā)生的一些家庭瑣事進行了詳細描寫,很好地凸顯了生活中的各種困境以及不同人物遇到困境時的心境變化[7]。如果對《吃碗茶》進行仔細閱讀,我們很容易發(fā)現,作品中人物十分重視家庭家庭觀念,這和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國”精神不謀而合[8]。
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中,人們十分重視忠孝仁義,這在《吃碗茶》中也有著明顯的體現。在《吃碗茶》中,作者借助作品人物的言行舉止,詳細闡述了“孝悌仁義忠恕”等儒家倫理觀念。例如: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有家庭的人,雖然其在生活中被戴了綠帽子,但是其為了保持家庭的完整,最后依然選擇了寬恕和忍讓,這和我國傳統儒家觀念有著直接的聯系[9]。另外,小說在講述中國式家庭關系的同時,還描寫了人們的遷徙和漂泊生活,各種各樣的人出于各種原因背井離鄉(xiāng),在流亡中經歷了孤獨、失信、婚姻以及愛人的背叛等,作者通過對于“在路上”生活的描寫襯托了生活中的艱難與不易,其很好地折射了華裔在美國社會生活面臨的困境。雖然整部作品在思想觀念上更符合華人的價值觀,但是其也借助兩代人的思想差異,凸顯了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巨大差異[10]。
在許多華裔作家作品中,小說人物的刻畫十分戲劇,雖然讀者在閱讀時會認為其比較滑稽,但是其卻是對實際生活的一種真實映射[11]。例如在《吃碗茶》中,單身漢經歷了長期的漂泊和流浪才感受到家的溫暖,其長期單身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社會中對于華人的排斥擠兌,因此其只能長期扮演一個單身漢的角色,不過最終其還是收獲了溫暖和幸福。另外,在對主人公經歷的遭遇描寫中,作者一方面從肉體方面對其遭受的折磨進行了闡述,另一方面從精神打擊方面對其承受的痛苦進行了描寫,在這樣艱難的困境中尋找出路是多么的不易,但是主人公最后依然用自己的堅強與溫良沖淡了一切困難。無論是單身漢的人物刻畫還是主人公的遭遇描寫,其都深刻闡釋了了中國茶文化中的“苦盡甘來”的精神[12]。
在《吃碗茶》中,一些作品人物的性格特點十分鮮明,其所刻畫的固執(zhí)呆板的角色也十分生動,因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時常感到十分氣憤。但是,仔細品味又會感嘆生活是多么的不公。受限于傳統倫理思想,作品中的家庭文化產生著各種各樣的摩擦。例如作品中的主人公總是強調本文,并要求家庭成員必須根據固定規(guī)矩做事,絕不能夠肆意妄為、隨性自由。中國茶文化蘊含了“謙遜溫良”的文化韻味,作品中很多內容對這一思想進行了體現,不過,其也凸顯了西方國家的茶文化特點,例如對保持本分的一種嘲笑,認為這是墨守成規(guī),充滿了消極倦怠的意義[13]。
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茶文化的出現,不僅體現了作家對于祖國的熱愛,也是美國華裔作家思鄉(xiāng)之情和認同華人身份的重要象征。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有著巨大的價值,首先其通過茶文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其次,其很好地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最后,其對于提高中國文化地位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世界文化大圈中,各國文化異彩紛呈、流光溢彩,由于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想要實現文化的融合并非易事。尤其在美國這片土地,想要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根發(fā)芽,文學作品的體現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14]。早在元朝時期,我國的茶文化就隨著茶葉出口走進美國,但是其始終難以融入美國本土文化[15]。通過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越來越多的美國讀者開始認識、熟悉甚至熱愛中國茶文化,例如《吃碗茶》和《茶壺烈酒》,其以一種美國讀者可以接受的形式走進了廣大美國讀者的生活,并吸引著大批美國讀者了解熟悉東方文化,其對于促進中西方文化融合產生了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擁有五千年古老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在世界經濟浪潮以及知識經濟挑戰(zhàn)中不斷增強著競爭力。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傳統文化向外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其中,華裔作家的茶文化作品也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國華裔作家以其作品為載體,向美國讀者不斷詮釋中國特色茶文化,通過其記載、描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途徑,像《吃碗茶》和《茶壺烈酒》等優(yōu)秀作品都使得中國特色文化在異國他家大放光彩。因此,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知識經濟挑戰(zhàn)下,快餐文化十分流行,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上屬于經久不衰的文化奇跡,但是在快餐文化的沖擊下,中國傳統文化也受到了很大影響,茶文化亦是如此[16]。長期以來,茶文化在文化傳播中,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語言環(huán)境等因素限制,其始終無法真正流傳到世界各地。通過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的茶文化,大批的美國讀者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知,其對于提升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中的文化地位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文化的提升意味著國家軟實力的提高,隨著美國華裔作家作品中茶文化的不斷推廣傳播,中國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有了很大的改變。
綜上所述,隨著美國華裔作家作品在美國文壇中的影響力不斷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認識和了解。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美麗瑰寶,其很好地闡釋了中國人“以和為貴”的精神,同時其也是美國華裔作家借以表達其思鄉(xiāng)之情的重要載體。茶文化之所以能夠漂洋過海并在西方文化中占據一席之地,其中美國華裔作家作品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正是由于美國華裔作家對于中國茶文化的喜愛、繼承與傳播,中國茶文化才能被一批又一批美國讀者所認識和熟悉,進而中西方文化融合得到了很好地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