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軍
(甘肅省隴西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748100)
肺炎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肺實質炎癥,這些原發(fā)致病因素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吸入性異物等,也可由上呼吸道疾病蔓延而來。 各種羊均可患本病, 其中以綿羊發(fā)病引起的損失較大,尤其是羔羊較為多發(fā)。
1.1 感冒 圈舍潮濕、悶熱,天氣突變,寒流侵襲,通風不良并有賊風侵襲等均可導致感冒,如護理不當,救治不愈,即可發(fā)展為肺炎。
1.2 病原菌 當羊抵抗力下降時, 病原菌就會乘虛而入,如巴氏桿菌、鏈球菌、化膿放線菌、壞死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等。
1.3 異物刺激 吞咽障礙,如口炎、咽炎、食道阻塞等造成食物、唾液誤入呼吸道而引起本病。 灌藥時操作錯誤將藥物投人肺內,臨床上各種異物進人肺內,即發(fā)生異物性肺炎。
1.4 寄生蟲 如肺絲蟲病,由于肺絲蟲遷徙時的機械作用,損傷肺組織而發(fā)生肺炎。
1.5 繼發(fā)病 多種病如口蹄疫、放線桿菌病、羊子宮炎、乳腺炎等可繼發(fā)本病,此外還有羊鼻蠅、肋骨骨折、創(chuàng)傷性心包炎等也可繼發(fā)本病。
臨床肺炎可分為小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和異物性肺炎。
2.1 小葉性肺炎 疾病初期, 表現(xiàn)為急性支氣管炎癥狀,即干、短的疼痛性咳嗽,之后逐漸變?yōu)闈?、長的咳嗽,疼痛有所減輕。 體溫升高明顯,呈弛張熱型,脈搏隨體溫升高而加快,呼吸頻率增加,排出少量清亮的、黏稠或化膿性鼻液,可視黏膜發(fā)紺或潮紅。 聽診表現(xiàn)為,肺泡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出現(xiàn)捻發(fā)音和支氣管呼吸音,并可聽到干、濕啰音,健康肺組織肺泡呼吸音增強。
2.2 大葉性肺炎 臨床上呈持續(xù)性高熱,體溫可高達40℃以上,并持續(xù)不下,即稽留熱,幾天后減退或消失。 脈搏加快,呼吸急促,鼻孔開張,呼出氣體溫度較高,病羊久站不臥,呻吟不斷,磨牙??梢曫つこ奔t或發(fā)紺。 典型特征是病羊鼻孔流出鐵銹色或黃紅色的鼻液。 肺部聽診表現(xiàn)為,疾病初期肺泡呼吸音增強,出現(xiàn)干啰音,之后可聽到濕啰音或捻發(fā)音,肺泡呼吸音減弱。 有時聽不到肺泡呼吸音, 是由于肺泡內充滿了炎性滲出物。如果肺組織肝變,會出現(xiàn)支氣管呼吸音,隨后支氣管呼吸音逐漸消失, 出現(xiàn)濕啰音或捻發(fā)音,疾病痊愈后呼吸音恢復正常。
2.3 異物性肺炎 異物進入氣管和肺時,引起氣體流通不暢,同時異物強烈刺激氣管黏膜和肺組織,病羊表現(xiàn)為精神高度緊張,狂躁不安,咳嗽強烈, 有時可見病羊的鼻孔因劇烈咳嗽而排出異物。同時病羊呼吸困難。當肺內異物過多時,病羊表現(xiàn)為呼吸極度困難,短時間內便死亡,同時可視黏膜發(fā)紺;異物進入較少時,可隨病羊咳嗽排出,有時因異物本身帶有病原菌,可引起肺臟發(fā)炎,甚至發(fā)生肺壞疽。
病羊表現(xiàn)為咳嗽強烈, 弛張熱型或稽留熱型,聽診出現(xiàn)干、濕啰音等典型癥狀,再結合病史,即可做出診斷。 特別提醒,注意區(qū)分小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和異物性肺炎。
4.1 抗生素療法。 病情嚴重時,在肌內注射青霉素和鏈霉素的同時,再灌服或靜脈注射磺胺類藥物。四環(huán)素500mg 或卡拉霉素1000mg 肌內注射,每天2 次,連用3~4 天。
4.2 止咳祛痰。 灌服氯化銨2g,分2~3 次灌完,1天灌完,還可用噴托維林(咳必清)、甘草合劑、杏仁水等灌服。 再靜脈注射氯化鈣或葡萄糖酸鈣液10~20ml,可促進肺內炎性滲出物的吸收。
4.3 異物性肺炎的處置。 將病羊保持前低后高姿勢, 同時注射興奮呼吸的藥物如樟腦制劑或2%鹽酸毛果蕓香堿,使氣管分泌增強,促進異物的排出。 當異物過多時可施行氣管切開術,排出肺內異物,同時立即使用大劑量的青霉素、鏈霉素行肌內注射或氣管注射。
4.4 對癥治療根據病羊的不同病情,采用適當的療法, 如體溫升高時可肌內注射2mg 的安乃近,每天2~3 次;當呼吸極度困難時,可使用悠揚呼吸機,或者進行氧氣腹腔注射,劑量按100ml/kg,注射后可使病羊體溫下降,改善病情。 強心可使用樟腦油或樟腦水,若有便秘,可灌服植物油等溫和瀉劑。
4.5 花粉6g,貝母10g,杏仁7g,白芍6g,天冬7g,廣橘皮7g,木通8g,桑皮7g,黃芩8g,山楂5g,生甘草4g,水煎,去渣灌服。
4.6 茵陳5g,橘皮6g,黨參8g,百合6g,杏仁5g,防風5g,知母6g,貝母4g,冬花6g,天冬4g,寸冬6g,阿膠6g,桑皮5g,五味5g,黃連3g,黃芩5g,甘草4g,水煎,去渣灌服,每天1 劑,連用5 天。
4.7 太子參、黃芪、桔梗、半枝蓮各10g,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各15g,蘆根、浙貝、魚腥草各10g,麻黃5g,水煎候溫灌服,每天1 劑,連用3 天。 若兼有表證者,可加荊芥穗、薄荷;痰熱蘊肺者可去黃芪,加知母、生石膏;熱毒內陷者,可去麻黃;若有體虛,咳聲微弱者,可去麻黃、半枝蓮、板藍根,加麥冬和青蒿。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對病羊進行確診后,應及早將病羊關入清潔、溫暖、通風良好、無賊風的羊圈內,保持安靜,給予易消化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