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蝦稻連作第一人”,劉主權養(yǎng)蝦的故事之前媒體已經多次報道過。但是,當劉主權作為親歷者,將當年養(yǎng)蝦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時候,我們聽來仍然覺得很神奇。
7月12日,天一直下著小雨。在潛江市積玉口鎮(zhèn)寶灣村的老房子里,劉主權花了半天時間講述當年養(yǎng)蝦的故事。
寶灣村得名于野豬湖,因傳說湖心有一顆“夜明珠”,野豬湖又稱“夜珠湖”,后演變?yōu)椤皩殲澈薄?969年,由于田關河的開挖,寶灣湖湖水泛濫時的下瀉通道被阻斷,寶灣村上千畝農田長期受到水的困擾,成了典型的“水袋子”村。由于一年只能種一季中稻,種田收入低,加上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后要交“三提五統(tǒng)”,寶灣村村民紛紛拋荒外出謀生。
1980年高中畢業(yè)后,劉主權一直在外面打工。由于當地群眾和干部經常為交公糧和提留、電費扯皮打架,在村里有一定威信的劉主權1992年從借糧湖聯(lián)合養(yǎng)殖公司回到了村里,先后擔任過九組組長和村委會副主任。1998年夏天,36歲的劉主權當選為寶灣村黨支部書記。
劉主權告訴新華網采訪團隊,他當村支書時,除了村里有一百多萬元的債務外,當時村里還有大量的低產拋荒田。為完成鎮(zhèn)里下達的消滅150畝拋荒田的指標任務,1999年10月,他和村里的電工褚洪榮分別承包了70畝和80畝低湖田。
劉主權說,剛承包這些拋荒田時,到底種什么他并沒有什么主意,只是想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完成上面交辦的任務。但他喜歡琢磨。在田間轉悠時,他發(fā)現田里有很多小龍蝦,市場上蝦子一斤也能賣到將近一元錢,比種糧食強。為了保險起見,第一年,也就是1999年,劉主權蝦稻是分開的,40畝田拿來種水稻,另外30畝田拿來養(yǎng)蝦子,沒想到養(yǎng)蝦子效益還不錯。由于摸索到蝦怕熱、怕冷的習性,第二年(2000年)劉主權開始蝦稻連作,當時叫稻蝦寄養(yǎng),養(yǎng)一季蝦,種一季水稻。
劉主權說,這一帶的低湖田一年四季干不了水,只能種一季中稻,養(yǎng)蝦正好利用了冬閑季節(jié),八九月份投苗下去,第二年四五月份起蝦,小龍蝦還對稻田起到了松土、除草、增肥的效果。
從積玉口鎮(zhèn)發(fā)源的蝦稻連作模式,后來又發(fā)展成蝦稻共作模式,迅速帶動了潛江市的蝦稻產業(yè)騰飛。蝦稻共作這種高效的模式,漸成燎原之勢,在湖北乃至全國開始推廣。
2001年,劉主權辭去了寶灣村黨支部書記職務,一心一意養(yǎng)蝦。
“稻谷和蝦子可以錯開養(yǎng)?!眲⒅鳈嗟姆N植經驗不脛而走,這種方式很快被附近的農民效仿。一傳十,十傳百,全村人都投入到養(yǎng)殖小龍蝦的行業(yè)之中,均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被視之為包袱的低湖田又成了搶手貨。本來劉主權承包的70畝低湖田承包期限是10年。當地拋荒田被劉主權承包的老百姓看到養(yǎng)蝦能夠掙錢,紛紛到市里反映,要求收回他的承包田。2004年,劉主權主動退出了這70畝承包田。但是,他的龍蝦人生并沒有就此終結。
2005年,劉主權所在的湖北潛江市與科研部門聯(lián)合,全面總結“蝦稻連作”技術,并探索小龍蝦的人工繁育技術。劉主權也在這一年里承包了積玉口鎮(zhèn)牛灣湖300畝荒湖,開展小龍蝦大規(guī)模養(yǎng)殖。
劉主權介紹,從2005年到2016年底,除了承包田花了30萬元以外,他累計投資70萬元,為基地修路、架橋、通電等,通過開渠、挖溝,將牛灣湖300畝湖田變成了300畝標準蝦稻連作示范田。2007年成立的牛灣湖合作社除了解決了6名村民的就業(yè)問題,還帶動了1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劉主權第一次在稻田里養(yǎng)蝦的時候,“小龍蝦”的名聲并不好,農村流傳它是外來物種,它們生長繁衍于溝渠之間,喜歡打洞害莊稼,農民用鐵夾對付它。然而,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隨著油燜大蝦、清蒸龍蝦、蒜蓉龍蝦、鹵制龍蝦等吃法的推出,它逐漸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吃水不忘挖井人。2007年,潛江市授予劉主權為“蝦稻連作第一人”榮譽稱號。2008年,劉主權被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農業(yè)部四部委聯(lián)合授予“全國農村優(yōu)秀人才”榮譽稱號。作為2013年度湖北省農村實用人才,劉主權還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10000元專項津貼。
劉主權的龍蝦傳奇并不局限于寶灣村和潛江市。稻田里養(yǎng)蝦的生產方法快速擴散,從江漢平原走向湖北全省,走向江西、安徽、江蘇、貴州等地,劉主權也走出了潛江市和湖北省,在湖北省外開辟一片新天地。潛江市委書記吳祖云稱劉主權是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的優(yōu)秀個人代表。
2017年5月,致力于打造全國最大“龍蝦之城”的安徽省蒙城縣通過招商引智,以50萬元年薪聘請劉主權建立蒙城縣蝦稻共作養(yǎng)殖示范基地,成立蒙城縣華蝦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同時,根據蒙城縣農業(yè)委員會與劉主權注冊成立的湖北華蝦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技術服務合同,當地負責協(xié)調流轉土地551畝,由劉主權負責建設標準養(yǎng)殖示范基地,政府前三年按照每畝800元給予補貼。
在劉主權的帶動下,蒙城縣小龍蝦養(yǎng)殖面積目前達到了6萬多畝,當地計劃到2020年將養(yǎng)殖面積擴大到20萬畝,整條產業(yè)鏈的年產值預計可達16億元以上。華蝦科技2017年進入蒙城縣,2018年即收回成本,2019年預計獲利200余萬元。
除了安徽蒙城外,貴州省錦屏縣也向劉主權伸出了橄欖枝。今年6月,錦屏縣委、縣政府聘請劉主權為錦屏縣龍蝦產業(yè)發(fā)展首席專家。劉主權蝦稻連作技術在貴州開花結果。
談到未來的規(guī)劃和夢想,劉主權說,作為富民產業(yè),他希望蝦稻種植模式能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落地,他個人也愿意繼續(xù)為提升小龍蝦養(yǎng)殖技術,為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據測算,2017年全國小龍蝦的產值是2000億元,2018年是4000億元,預計2019年可達8000億元,基本以倍數增長的趨勢在增長??梢灶A見,在全國小龍蝦產業(yè)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劉主權還將繼續(xù)譜寫他的龍蝦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