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定軍
近年來,由于土地租金、人力價格等生產因素的上漲,農戶單一種植水稻已無利可圖,稍有疏忽,還可能出現(xiàn)虧本的結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增加農戶的收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縣許多農戶在不影響水稻收成的前提下,在稻田中放養(yǎng)小龍蝦,做到“一地兩用,一田雙收”,而且所生產出的小龍蝦及水稻品質優(yōu)良,深受經銷商、消費者和養(yǎng)殖戶的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也有不少農戶在開展這一農事活動中不懂得種養(yǎng)技術,盲目跟風,急促開挖稻田,冒險進行生產,結果造成較大的損失。因為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是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有機融合,屬于綜合種養(yǎng),既要滿足水稻種植的要求,又要兼顧小龍蝦養(yǎng)殖的需要,二者必須互惠互利,不能憑人為的想象從事。生產中,由于種稻技術比較普及,絕大多數(shù)農戶都能掌握,一般不會出現(xiàn)大的問題,但田中養(yǎng)蝦對新加入的農戶來說因了解的不夠,在實踐中會出現(xiàn)許多誤區(qū)。這里根據(jù)我地的養(yǎng)殖實踐,結合本人在包村聯(lián)戶中指導種養(yǎng)戶的經驗,將新挖稻田容易出現(xiàn)的幾個問題進行闡述,以供農戶們在種稻養(yǎng)蝦時參考。
稻田工程由邊溝、田間溝、池埂等組成,大小應與田塊相配套,溝寬3~5m、深0.5~0.8m,邊溝可比田間溝寬些及深一些,邊溝應挖成環(huán)形溝或“U”形溝,除留有機械下田的通道外,田間溝與邊溝應相連,做到溝溝相通、水流通暢。池埂為便于操作不能過窄,埂寬3m以上、高1m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邊溝不能緊貼田埂開挖,要離埂腳至少1~2m處取土,池埂及開挖的所有溝都應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以1∶1~2為宜,不能過陡,以免放蝦后池埂坍塌造成淤塞,這樣在以后的幾年中不需要頻繁清淤,可以減少生產成本。稻田土壤不能是沙土,以壤土為好,防止?jié)B漏和坍塌。進水口和出水口要完全分開,做到水系清楚、不混雜。田面和溝底、邊坡都應平整,最忌高低不平及坑坑洼洼。面積以20~50畝為一完整單元,過小單位面積開挖成本大,過大不便于養(yǎng)殖管理。開溝取土時,田面上的熟土層不能一棄了之或隨意開挖翻壓在埂下,應想法事先保留,待各種田溝建好后再回填溝中,這樣就可確保進水后田溝底部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利于水質的調節(jié)及種草的地方草的良好生長。
稻田養(yǎng)蝦在環(huán)境變化時,也可能出現(xiàn)蝦的逃逸,許多農戶認為稻田養(yǎng)蝦不需要防逃,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防逃設施應在放蝦前布設完畢,可用玻璃鋼瓦、油氈、厚農膜、彩鋼瓦等材料做成,高度35~45cm,埋入土中5~10cm,確保埂上不低于30cm。這樣做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防止田中蝦外逃;二是阻止水蛇、青蛙、老鼠等敵害入內傷害田蝦。此外,進、出水口也不能疏忽,應結合田間工程建設,盡早埋設好,并做好防逃、防敵害的各項準備工作,特別是進、排水時應經密網過濾,防止魚卵、小雜魚等敵害隨水帶入蝦田或逆水進入稻田。養(yǎng)殖多年的蝦田還要注意防鳥害,可通過扎稻草人、訓練狗驅趕、放鞭炮等措施驚嚇,也可通過布設防鳥網解決。
新開挖稻田由于部分表層肥土被取走,不易于肥水,導致水質偏瘦,容易滋生青苔,非常不適合立即放蝦??赏ㄟ^以下措施解決:一是在開挖田間工程時應設法保留原田塊中的表層土,待開挖結束后回填溝中;二是放蝦前應設法培肥水質,可事先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施放溝中,每畝可用雞、鴨、鵝糞300~400kg,豬、牛糞500kg,也可直接投施農用混合肥約100kg,若想快速肥水還可直接投施氨基酸肥水素、肽鋅費霸等漁用肥料;三是將水稻秸稈返田增肥,可以在收割水稻時有意留長秸稈,也可在水稻收割后將秸稈打捆下田,但必須采取綜合措施讓秸稈慢慢腐化,防止集中腐爛敗壞水質;四是出現(xiàn)青苔預示著田水過瘦,要盡早防治,可通過藥物滅殺、加深水位、快速肥水、人工撈除等多種措施綜合解決。
新挖稻田由于土壤耕作層、植物生長區(qū)被挖土時破壞,溝中水瘦土硬,田中稻樁較多,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差,直接放養(yǎng)蝦將會不適應,可以人工營造水中生態(tài)環(huán)境,通??稍诘咎镏惺孪确N草投螺。田溝及田面可栽種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保持品種多樣和合理的密度,力求分布均勻,后期水草瘦弱可施肥促長,缺草時還可補栽;水草過多要盡早割稀,防止密集成堆。特別要注意的是伊樂藻夏季容易瘋長,應提早割稀割短,理通水下草路,保證小龍蝦活動不受影響,盡量不讓草頭露出水面,也不要讓草體密集成堆,防止高溫蒸煮爛草、敗壞水質,這一點常被多數(shù)新的種養(yǎng)戶所忽視,認為水草越多越好,對合理的水草密度無直觀的印象,導致出現(xiàn)后期草多死蝦難以控制的局面。螺螄可以吸食殘餌、凈化水質,應適量投放,建議每畝投放50~100kg。條件許可時還應在田溝中放養(yǎng)少量鰱鳙魚,以抑制水體過肥。平時除水瘦時用生物漁肥快速肥水外,要多用芽孢桿菌和EM菌等生物制品不定期地調節(jié)水質,確保水質活爽、溶氧充足。
夏秋季開挖的稻田??杀M早投放種蝦或抱卵蝦,要求蝦體干凈無污物,體色亮麗活力強,規(guī)格以大為好。種蝦應注意雌雄搭配,保持雌雄比3∶1左右,多余的雄蝦要剔除。春季開挖的稻田可投放幼蝦,規(guī)格150~200只/kg,以遲放為好,盡量避開初春寒冷天氣,建議在每年3-4月氣溫穩(wěn)定時投放,防止溫差過大產生應激反應引起死亡。無論何時投放,都應提倡就近選擇,短途運輸,避免蝦種離水時間過長,造成蝦體和蝦鰓脫水,最好保持運輸2小時內投放完畢。投放蝦苗時應經緩苗處理、多點投放,不能操之過急,可確保成活率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新挖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養(yǎng)殖戶在田間工程建好后通常心里很著急,都想盡快將蝦放入田中,往往不經選擇,有蝦,只要是活的就迫不及待地購買投放,這種蝦不但價格較高,而且死亡率很大,特別是在春天投放的蝦苗,由于溫差不穩(wěn)定會造成應激反應,再加上不經過選擇及等待合適的投放時間,大多造成投放成活率不高,損失慘重!建議新開挖稻田的養(yǎng)殖戶一定要等待氣溫穩(wěn)定再投放蝦苗,蝦苗的來源應選擇附近農戶或正規(guī)育苗場剛起捕的幼蝦,不能擱置時間過久,更不要選擇商販多次剔除剩下的小蝦。對來路不明、傷殘過多、受到擠壓、體色不正、存放時間過長、帶有病害的幼蝦堅決不能投放。
新開挖稻田由于多年來以種稻為主,一方面施化肥、用農藥比較混雜,養(yǎng)蝦后,田間及土壤中可能存有農藥殘留及有害物質,對小龍蝦可能造成過敏或傷害,另一方面稻田中可能存有水蛇、青蛙、烏鱧、病菌等敵害生物,會危害小龍蝦,應設法清除。前者可以在田間工程完成后,先進水浸泡田面及土壤,經浸泡3~5天排出,如此反復2~3次再加到合適水位即可使用。使用前最好在放蝦時再施放水體解毒劑等藥物來化解田中及水中可能有的毒害物質。后者可用皂角素、茶籽餅等安全藥物清塘消毒,以殺死野雜魚、細菌、寄生蟲等敵害。除害時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要潑灑藥物,防止烏鱧、黃鱔等敵害隱藏其中。除害之前,一定要將四周防逃設施布設好,避免外源敵害再次進入。
新建稻田養(yǎng)小龍蝦,由于原田中土壤的耕作層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新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在構建之中,一般水質偏瘦,水草、底棲生物、浮游生物等種類一時難以長成,天然餌料偏少。小龍蝦攝食的餌料重要來源是靠人工投喂,所以在種苗下田后應視水溫的情況盡快盡早投喂。蝦苗太小可以少量投喂高蛋白的破碎料,以后隨著蝦體的長大逐步改變顆粒料的粒徑,以便適應小龍蝦的攝食。投料時也不能一次性投喂過多,防止高溫敗壞水質。
新建稻田養(yǎng)蝦,由于當年水沒受污染、田中環(huán)境好,一般不會發(fā)生病害,但必要的預防不可缺少。疾病預防通常是在初春用聚維酮碘、戊二醛等藥物進行消毒殺菌,在捕撈前還要用纖蟲克等藥物殺蟲1次,確保小龍蝦體質健壯、清爽、有活力。為保持水質和底質良好,應不定期地用氨基酸活水素、解毒活水爽等調節(jié)水質,用底克寧、生物底改等改良底質,確保水體環(huán)境良好,防止小龍蝦生病。敵害的預防應貫穿養(yǎng)殖過程始終,除正常的清塘除野外,防鳥防禽都應重視,平時應攔設好防逃設施,進水時應經密網過濾入田,排水時應注意攔網不被損壞,避免敵害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