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廷遠
(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如今,教學中顯性教育仍然是主體方式,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條件的變化,顯性教育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單純的顯性教育已難以完成本科生“果蔬貯運學”教育的長期任務。如何全面深入發(fā)揮隱性教育在本科生“果蔬貯運學”教學的功能,是亟待認真研究的問題。因此,對本科生“果蔬貯運學”教學現狀、本科生果蔬貯運學中隱性教育研究近況及實施隱性教育的途徑進行詳細探討,為本科生“果蔬貯運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科學參考。
“果蔬貯運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園藝等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1]。然而,現階段絕大多數高校本科生“果蔬貯運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教師多半采取“獨奏”表演方式教學,使得“果蔬貯運學”課堂呆板而無活力,實驗課更是形同虛設。此外,有學生認為“果蔬貯運學”是選修課、非專業(yè)核心課,是無用之課,因此造成大多數本科生忽視“果蔬貯運學”的重要性[2]。另外,受經費不足、實驗設備缺乏、教學觀念滯后等因素影響,“果蔬貯運學”實驗教學在我國很多高校教學中更是寸步難行。然而,“果蔬貯運學”是基于植物學、機械制冷、植物生理學、化學、運輸流通、微生物學、互聯(lián)網等學科,研究果蔬采后生理、質量評價、采后病蟲害、運輸等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的學科,尤其強調國內外最新動態(tài)及新技術的應用[3]。
隱性教育在中國古代稱之為“潛移默化”式教育,其中戰(zhàn)國時期的“孟母三遷”肯定了隱性教育的價值[4]。1968年,美國學者杰克遜提出隱性教育的概念[5]。改革開發(fā)以來,我國教育者認識到隱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隱性教育的運用開始進行研究與探索。其中,研究和運用較多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而將隱性教育與本科生“果蔬貯運學”聯(lián)系起來的研究較少。我國當前本科生更多的偏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忽視教學中隱性教育的運用。另外,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大量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對本科生帶來巨大沖擊,這是過去的課堂教育無法比擬的。然而,本科生顯性教育仍然是主體方式,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條件的變化,顯性教育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單純的顯性教育已難以完成“果蔬貯運學”教育的長期任務。如何全面深入發(fā)揮隱性教育在教學中的功能,是亟待認真研究的問題。
要能夠實現“果蔬貯運學”教學中隱性教育的進行,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隱性課程(Hidden curriculum)也叫隱蔽課程(Hidden curriculum)、潛在課程(Laten curriculum)等[6]。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后,迅速引起課程研究者的極大興趣,并迅速為人們所接受[7]。在“果蔬貯運學”教學中,隱性課程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隱性課程具有不易覺察、潛在多樣性等特點;而且其作用方式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是促進學生身心更加全面發(fā)展及思想意識形態(tài)形成的重要誘因;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素養(yǎng)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8]。因此,隱性課程對教學活動的質量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對不同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組織能力和知識結構等隱性資源進行合理分組,實現相互間的信息和資源共享,不斷完善自我認識;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巧用動態(tài)生成性課堂資源;轉換實驗形式,生成探究性學習資源;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經驗資源;潤物無聲,開發(fā)利用教師自身資源等方式,挖掘和利用好隱性課程提高教學效果[9]。
“親其師、信其道”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學生一般都喜歡自己喜歡的教師所教授的課程,而不喜歡的教師會影響學生對其所授課程的興趣,這是向師性激發(fā)學習興趣的表現。而教師的人格魅力可較好地增強學生的向師性,“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才藝出眾、言行優(yōu)雅、儀表莊重”的教師學生普遍喜歡[10]。適時給予學生鼓勵或表揚,站到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帶領學生了解“果蔬貯運學”的前沿進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反之,并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甚至恐懼心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熱情[11]。
在本科生“果蔬貯運學”教學過程中,要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果蔬貯運學”學習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收知識。另外,減少外界對學生學習的壓迫感,并且始終保持良好心態(tài)進行學習。最終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隱性教育效果[12]。換言之,就是在課件、實驗室和教學設施等方面植入“果蔬貯運學”文化元素,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極積性。
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背景下,“果蔬貯運學”作為我國食品類本科生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應給予足夠重視。由于本科生“果蔬貯運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本科生“果蔬貯運學”過程中實驗教學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其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并加強實驗教學理念、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13]?!肮哔A運學”的特性決定了本科生“果蔬貯運學”難度比較大,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以書本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更多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教學的效率[14]。教師要依據學科特性,從主觀上認知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指導學生對書本實驗進行操作和延伸;學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時間[15]。而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實驗教學過程存在的不足之處,勇于發(fā)現問題、敢于承擔問題,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為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在本科生“果蔬貯運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改變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能使教學中抽象的變得更加形象,給人全方位的視聽感知,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但要認識到運用多媒體教學,并不是完全代替教師的講解和板書,更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及師生的互動交流。只有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其作用,促進“果蔬貯運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教師應撐握當前本科生使用的公眾媒體,如微信、QQ等,建立公共賬號,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學生推送一些積極向上、具有吸引力的可讀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