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峰 周玉剛. 王 晏 胡言輝 李守國 黃飛騰張 敏 王 強 李春財 鄧元寶 熊 波 陳遠洋
(1 四川國豪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綿陽 621023;2 四川綿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綿陽 621023;3 綿陽明生農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綿陽 621023)
2014-2018 年四川國豪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在綿陽游仙、三臺、梓潼、安州區(qū)水稻制種區(qū)域對蓉7 優(yōu)523 分別進行了小制種和300hm2以上大面積制種技術探索。在綿陽地區(qū)夏季制種,抗倒抗病,制種產量高,種子質量好,制種安全系數(shù)高,最高產量可達4.5t/hm2。結合綿陽當?shù)貧夂蛱攸c及親本特征特性,從制種田選擇、隔離環(huán)境要求、父母本播種期、栽插規(guī)格方式、秧田本田肥水管理、全期病蟲害防控、父母本花期預測和調節(jié)、父母本“九二0”噴施、全生產過程去雜保存等方面對其高產優(yōu)質制種技術要點進行以下總結。
1.1 蓉7A是成都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于2006 年秋在海南陵水以宜香1B/D702B ∥江農早2B 雜后材料47B 為母本,川谷B/蓉18B 雜交F1為父本進行復合雜交,F(xiàn)4選株與川谷A 測交,經多代回交育成。至2019 年夏保持系為F21,不育系為回交11 代。一般配合力高,可恢性好,落黃轉色極好,不早衰,米質優(yōu),抗稻瘟病。
1.2 綿恢523是以內恢99-14 為母本、蜀恢881/千粒稻后代中優(yōu)良單株為父本雜交,經系譜選育而成的中秈遲熟恢復系,現(xiàn)為F16。農藝性狀整齊一致,遺傳性狀穩(wěn)定。株高120cm,穗長26cm,穗平著粒200 粒左右,千粒重26g 左右。
2.1 農藝性狀該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5.2d,比對照F 優(yōu)498 晚熟1.9d。
2.2 品質2015 年經中國水稻所米質鑒定:整精米率66.0%,堊白粒率20%,堊白度3.4%,直鏈淀粉含量15.6%,膠稠度76mm,長寬比2.9,達到國家《優(yōu)質稻谷》標準3 級。
2.3 抗性2016 年、2017 年經四川省農科院、貴州省湄潭縣植保所、重慶市渝東南農科院鑒定,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分別為3.9、2.2,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中等,耐冷性中等。
2015-2016 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2 年區(qū)域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674.7kg,比對照F 優(yōu)498 增產5.8%。2017 年參加生產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654.7kg,比對照F 優(yōu)498 增產3.5%。2018 年在四川、重慶、云南高產栽培推廣示范,每667m2平均產量700kg 以上,大田種植680kg以上。
4.1 選擇基地,適期播種選擇氣候狀況良好、地勢開闊、光照充足、溫度適宜、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病蟲害發(fā)生輕、肥力中等的多年制種區(qū)域。搞好制種田的隔離是保證種子純度的一個重要條件。制種基地首先要隔離條件好,具有天然的隔離屏障[1],比如河道、山林、連片的房屋等。其他利用空間隔離的區(qū)域更要加強過程監(jiān)控。要做到早規(guī)劃,重落實,從育秧移栽到授粉前要多次檢查核實,務必保證在制種盛花期間,周邊50m范圍內無其他水稻抽穗揚花,如遇風口位置,隔離距離不小于100m。
依據(jù)綿陽地區(qū)氣象歷史以及本組合近幾年制種經驗總結,結合父母本特征特性,7 月中下旬為最佳抽穗揚花期。安排父本播種期為3 月15-29 日,分期播種,抽穗期為7 月中下旬,播抽期120~130d,父母本播種時差45~55d,葉差8.5~9.5 葉;母本5 月1-10 日播種,播抽期70~80d。
4.2 精選種子,培育壯秧播種前,對父母本進行精選,去除癟粒、病粒后選晴好天氣曬種,提高發(fā)芽率和出苗率,隨機取樣,做好播前芽率試驗,做好種子計劃。浸種用3‰的強氯精消毒滅菌12h,再用清水浸泡2d,農膜平鋪堆放增溫催芽,芽長達到谷粒一半左右時撒播。依據(jù)父母本芽率安排種子用量,一般每667m2父本芽谷0.5~0.8kg,母本芽谷2~3kg。1 期父本短期薄膜拱蓋,4~6d 后收膜;2 期父本和母本自然育苗。
4.3 選好秧田,施足底肥父本稀播育壯秧90~110粒/m2、母本900~1000 粒/m2。每667m2制種大田需準備父本秧田為33~40m2、母本130~140m2,1.5m開廂,廂面1.0m,做到廂面平整無積水,溝直暢通。秧田每hm2施水稻專用復合肥450~500kg 作底肥;秧苗3 葉1 心時開始追肥,施復合肥105~120kg 或碳酸氫銨150kg,間隔5~7d 追施1 次,由輕到重父本追肥4~5 次、母本3~4 次,看苗施肥。移栽前10d每hm2追施送嫁肥,尿素60kg。秧苗期以淺水為主,促進分蘗。
4.4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通過近幾年的制種摸索,父本移栽最佳時期在5 月下旬至5 月底,秧齡為50~55d 為宜,不能超過60d。母本秧齡不超過30d。本田移栽,先栽父本,后栽母本。
制種田插秧要堅持淺插、穩(wěn)插,并且要插直,以不倒、不浮為原則。父母本返青后,秧苗低位分蘗多,發(fā)得早、發(fā)得快,穗大粒多,較大程度提高制種產量。開廂3.1~3.3m,父母本最適宜行比為1∶12。2 行父本行距50cm,株距30cm×30cm,每窩栽足25 苗左右。父本與母本間距 26.7cm,母本株行距20.0cm×20.0cm,每窩栽10 苗左右,基本苗在10萬~12 萬。主穗和分蘗穗抽穗開花較集中,與父本花期花時相遇較好,異交結實更好,更能獲得高產。栽秧前5~7d,大田每hm2撒施水稻制種專用復合肥350~400kg 作底肥;父本移栽后5~7d 返青后,單獨撒施專用肥150kg 或者尿素100kg,或者碳酸氫銨225kg 和氯化鉀120kg 混合作追肥。
4.5 科學管理,水分調控大田水分管理根據(jù)親本生長發(fā)育特性與需水規(guī)律,調節(jié)大田中的水、肥、氣、熱,做到以水調氣、調溫、調肥的管水原則[2]。5 月底6 月初移栽至返青,保持田間水深一掌,促扎根返青活苗;6 月20 日前返青秧苗期,田間保持花花水淺水層,促根分蘗;6 月下旬7 月初,排水曬田,曬至白根外翻有一指裂縫,葉片直立,腳踏不陷復水;7月中下旬抽穗揚花期到灌漿期至收獲期,田間保持5~10cm 水層。授粉停止5d 后,及時排水,以利后期收割機下田收獲。
4.6 花期預測,科學調節(jié)花期預測采用幼穗剝檢法,觀測幼穗分化進程。每667m2隨機選擇5~8 個固定點,每點每次選8~10 株主穗,定點不同株。通過近幾年的田間調查分析,父母本差期標準為:父本Ⅲ期時,母本處于Ⅱ期最佳,是該品種大面積生產制種的理想花期,后期父母本花期未作任何化學藥劑調整。
如果花期相差1 期以上,在花期調節(jié)上,以調控父本幼穗分化進程為主,調控母本幼穗分化進程為輔;以促為主,以控為輔。主要的調節(jié)措施有:針對幼穗分化處于Ⅴ期以后的親本,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采用割葉的方法促進發(fā)育遲緩且肥力偏重的親本,還可以葉面噴施“調花寶”促進生長,利用親本對藥劑敏感程度差異性進行化控處理等。另外,撒施尿素推遲發(fā)育偏快且肥力偏弱親本。通過不同方法,力爭使雙親花期、花時相遇,爭取高產。
4.7 科學使用“九二0”,整齊穗層蓉7A 異交結實習性好,營養(yǎng)生長繁茂,易于繁殖制種?!熬哦?”的合理使用時間和使用量以及使用方法,以離頸不包頸、不倒伏為最佳。父母本穗層整齊,盛花期5~7d 花時相遇,是水稻制種能否取得高產的最關鍵技術措施。在不同的田塊之間,土壤肥力不一致,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各制種戶具體技術措施落實時也有先后,導致田間長勢達不到整齊一致。這就要求技術管理人員對所有制種田的情況要做到了如指掌,“九二0”施用分別指導落實,打好豐產基礎。一般情況下,母本抽穗15%~20%及以后2~3d是最佳噴施時間,宜早不宜遲。母本“九二0”總體用量控制在280~450g/hm2。一般情況下,在父本抽穗達20%~25%時開始噴施,總用量控制在150~200g/hm2。
4.8 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制種產量父本晴天11:30開花,12:00-13:30 為盛花期。陰雨天可適當延遲趕粉時間到14:30,堅持有粉必趕為原則。目前比較高效的人工輔助授粉方法主要是竹竿趕粉和繩索拉粉。
竹竿趕粉授粉時,農戶行走在2 行父本間,一手一根長度3~4m 的竹竿,將父本植株用力推向母本,父本的花粉飄起來,散落到母本行。每天2~3 次。一人一天能完成0.2~0.33hm2的趕粉工作。
繩索拉粉授粉時,2 人分別站在對面田埂上,各拉住繩子的一端,順著父本行將父本拉向母本,使父本植株上的花粉散落到母本柱頭上。每隔20~30min 趕粉1 次,趕粉3~4 次/d。2 人可以負責1~1.33hm2/d 成片的授粉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今后必將成為水稻制種戶的發(fā)展趨勢。
4.9 病蟲草鳥害防治雜交水稻制種田種植密度大、肥力高,是病蟲鼠草害的易發(fā)區(qū)域。其中蟲害主要有稻薊馬、蚜蟲、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和稻蝽象等;主要病害有紋枯病和稻瘟病等。秧苗1.5 葉前后,每667m2用10%千金乳油60mL 加上48%滅草松水劑160~180mL 或掃弗特15~20g,混配兌水15L噴霧,消滅稗草和闊葉性雜草[3]。病蟲鳥害防控主要分為4 個時期:3 月下旬到5 月中旬,主要防控稻薊馬、蚜蟲和藥物除草;5 月底到6 月底,主要防控二化螟、紋枯病、稻瘟病以及大田除草;7 月中下旬到8 月初,主要防控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稻蝽象、麻雀。防治原則:綜合防治,預防為主,以控為主,以治為輔;減少化學藥劑使用量,相同類型的藥物交替使用;結合栽培措施、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和農業(yè)防治等手段進行綜合防控。種子成熟期可采用蓋防雀網、拉驅雀帶、掛假人等方法防控麻雀為害。
大田制種用親本,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田間鑒定,純度合格方能使用。去雜工作貫穿整個生產過程,早動手,重落實,本著“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方針來實施。秧田期多次反復去除父母本落田谷和雜株,重視“九二0”使用后2~4d 的去雜和檢查,重點為抽穗期清理保持系雜株異型株。派駐質量監(jiān)督員到生產基地督促去雜。去雜必須在上午進行:一是光線不強,容易辨認;二是避免可育雜株開花串粉影響種子質量,一旦發(fā)現(xiàn)串粉植株,周圍2m 范圍內植株全部割除。
蓉7A 種子轉色快,成熟一致,閉穎較好。授粉結束15~20d,90%的種子黃熟時,隨時關注天氣情況,擇晴收獲,適時搶收。父本提前收割,避免混雜;母本收割前,收割機必須由生產管理人員檢查清理干凈后方能下田,在收、運過程中要嚴格操作,避免機械混雜。收獲后要及時攤曬,保證種子質量。充分曬干后,做好標識記載,及時入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