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魯民
人生如書,書如人生。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都是作者,也是讀者,寫自己的書,讀他人的書,磨自己之筆,評他人之文。
“書名”是家里老人起的,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叔伯舅姨。有的用了一輩子,好賴就是他了;有的中途改過,為了吉利響亮。彭清宗改名彭德懷,馮基善改名馮玉祥,劉福榮改名劉德華,李振藩改名李小龍,周樹人改名為魯迅,舒慶春改名老舍,李堯棠改名巴金,管謨業(yè)改名莫言……都改得很成功,對事業(yè)幫助不小。
“封面設(shè)計”是父母之功。一個人的顏值如何,身高多少,胖瘦幾許,都拜父母所賜,遺傳基因決定。若生成潘安之貌、貂蟬之容,你就好好感謝父母,并充分利用好你的天然資源去開疆拓野。或生成東施之顏、嫫母之貌,那也別怨天尤人,自慚形穢,努力爭取個心靈美,不能“秀外”就想法子“慧中”。顏值總不能頂一輩子,美女遲暮,帥哥失顏,都是早晚的事,說到底還是要靠本事才學立身處世。當然,還有人借助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shù)美化容貌,這也無可非議,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序言”是老師所為。老師有開蒙之功、啟智之勞,教授有用知識,開啟學問之門,相當于為書作序立言。一篇序言寫好了,可以提攜全書,錦上添花。遇上好的老師,耳提面命地為你指點迷津,那真是你的福氣。但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的序言只能提綱挈領(lǐng),指引方向,至于書寫得咋樣,是否精彩,就主要靠個人了。
“內(nèi)容”是自己寫的。對一本書來說,書名固然需醒目別致,封面設(shè)計固然需別開生面,序言固然要請名家動筆,但內(nèi)容是王,一本書的好壞,價值大小,最終取決于書的內(nèi)容。有的書寫得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內(nèi)容豐富,驚心動魄,一波三折,可讀性極強。有的書寫得平鋪直敘,波瀾不驚,無聲無臭,讀來令人昏昏欲睡。有的書寫成皇皇巨著,博大精深,汪洋恣肆,揮揮灑灑。有的書內(nèi)容貧乏,乏善可陳,除了一堆廢話、空話、套話、大話,別無長處。怎樣才能把人生之書寫好?一是要用心去寫,嘔心瀝血,苦心孤詣;二是要用力去寫,竭盡全力,不遺余力。只要這兩種功夫下到了,天道酬勤,你的書一定不會差。一不留神,說不定就成了傳世佳作,人人爭誦。
“后記”是給你開追悼會致悼詞者的杰作。主持人回顧你的一生,說說你這輩子的主要貢獻,贊揚你的道德品質(zhì),稱許你的為人處世,給你蓋棺定論。
“書評”是后人所為。只要你寫了書,人們看了,就會發(fā)表評論,說三道四,見仁見智。有的書被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的書被評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有的書被評為“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能得到這樣的書評,三生有幸,但又是可遇而不可求,故應(yīng)達觀視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你的書名欠佳,封面設(shè)計失準,又沒個好序言,那也不必灰心喪氣??纯慈思荫R云的書,“封面設(shè)計”不咋樣,“序言”也未及上乘,但內(nèi)容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儼然成了不朽名作,能否流傳千古不好說,至少這幾十年里,凡有井水處,皆有馬云金句名言。
或曰,馬云奇跡不可復(fù)制,那也不必氣餒。即便沒有大紅大紫,沒寫成暢銷書,只要認認真真寫好我們自己的書,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一章節(jié),字皆心血所凝,句則苦吟而得,就沒白活,就是有價值的人生。請記住尼采名言:“一切文學,余只愛以血書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