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純純
摘 要:語文教學是富有詩意的,主要體現(xiàn)在文本的人文性上,而文本是作者美好情感與高尚思想的產(chǎn)物。在教學中,我們不能進行直白地說教,而是要通過詩意的語言、詩意的情境引領(lǐng)學生體會文本中的思想情感。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讓學生在詩意之中領(lǐng)悟文章的精髓。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呼喚詩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11B-0085-02
語文是一門有生命、有靈魂的學科,人文性是其教育資源的核心。而要充分挖掘其人文內(nèi)涵,我們不僅需要引領(lǐng)學生感知文本,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還需要運用詩意的語言,充分還原文本的情境,挖掘蘊含其中詩意的情感,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中,得到精神的洗禮,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
一、詩意導入,創(chuàng)設(shè)詩意開端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教學更是如此。一堂課采用怎樣的教學風格,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個關(guān)鍵。為了實現(xiàn)文本的人文價值,我們在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應(yīng)該營造滿滿的詩意,即以詩意的導入創(chuàng)設(shè)詩意教學的開端。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我們可以精心設(shè)計詩意的導入,組織詩意的語言,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展示音樂、圖片、音頻、視頻等,創(chuàng)設(shè)一種充滿詩意的導入情境。這樣,就可以讓后面的教學水到渠成了。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花之歌》一文,這是紀伯倫寫的一首散文詩,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美文。詩人以花的口吻,通過花的語言表達大自然的話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四季的變化,并且借物喻人,托物說理,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課文語言優(yōu)美,風格清新雋秀,富有詩意。
在教學時,我注意到了文本的詩性,特別設(shè)置了詩意的導入:同學們,在大自然中,有一種最美麗的東西——它是生命的精彩綻放,是孕育生命之源,它犧牲自己,贏得了種族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與我們朝夕相伴的花。然后,通過PPT展示古詩中描寫和贊美花的詩句,并配以圖片,讓學生邊欣賞,邊誦讀。通過這樣的導入,不僅讓學生對花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還為課堂營造了滿滿的詩意,為后面的教學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詩意的開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shè)詩意的導入,讓導入的內(nèi)容和語言表達富有詩意是基礎(chǔ),也是關(guān)鍵,可以在“潤物無聲”之中把學生帶入濃濃的詩意,而電子設(shè)備的采用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在導入時,一定要分清主次,切莫本末倒置,否則,會讓我們的詩意課堂“華而不實”。
二、詩意朗讀,體會語言魅力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精美的,哪怕是“枯燥”的說明文、應(yīng)用文?,F(xiàn)在之所以很多學生覺得語文“無味”,很大的因素在于教師在課堂上重理解、多問答,甚至用現(xiàn)代電子設(shè)備“突破”教學難點。這就喪失了文本的意義,造成了文本魅力的缺失?!叭治恼缕叻肿x”,一篇文章,是用文字表達的,但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則需要我們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即詩意的朗讀來體會。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桂花雨》一文,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以“桂花香”為行為線索,回憶了童年在家鄉(xiāng)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達了充滿童趣的“搖花樂”。文章語言淳樸,風格清新,充滿了對家鄉(xiāng)和童年的懷念之情。這篇課文,不以曲折的情節(jié)和生動的人物吸引人,而是以豐富而細膩的情感打動人。這種情感是靠單純的理解與分析不能感受到的,以美好的心情、詩意的朗讀方能讓人感受到其中妙處。
在教學中,我先是讓學生朗讀,發(fā)現(xiàn)他們朗讀的不足以體現(xiàn)文本的語言之美、情感之美的時候,我采用了以名家朗讀為范本、以教師示范指導為輔助方法,通過品錄音、聽示范和嘗試自讀,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朗讀中發(fā)現(xiàn)文本的妙處,體會語言的魅力,讓課堂教學在詩意中高效起來。
在教學中,運用充滿詩意的朗讀,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文本,還能讓學生在詩意的朗讀中體會蘊含于文本字里行間的思想與情感,感受文本的生命與靈魂,進而領(lǐng)悟文字的魅力和語文的美好。
三、詩意情境,感受文本魅力
文以情動人,情是文章的靈魂。一篇文章,就是一個大的情境,這個大的情境又是由若干個小的情境組成的。在教學中,要注意情境的營造,教師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再現(xiàn)情境,也可以通過音樂和視頻的輔助強化情境,當然,還可能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進入文本表現(xiàn)的情境。只有通過文本情境的營造,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文本蘊含的情感與詩意,形成“以文激情,以情解文”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文本的魅力,領(lǐng)略語文學習的詩意。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丁香結(jié)》一文,這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回憶,描寫了城里丁香花、城外丁香花、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和雨中丁香四幅優(yōu)美的丁香圖,從色彩、形態(tài)和氣味等多個方面對丁香進行了描寫。作者借物抒懷,把濃濃的情感與深深的人生哲理蘊含在了對丁香的描寫之中。可以說,作者對丁香的描寫不僅是“畫”,也是一種蘊含著深厚情感的“境”。只有品透了文本展示的幾個情境,才能理解作者筆下的“丁香結(jié)”。
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文字描繪的畫面,感受畫面中深深的情感,然后用動情的朗讀把這種畫面和情感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在品味情境的過程中,還給學生展示圖片,并配上背景音樂,從而形成文本、朗讀、圖畫和音樂相融合的詩美情境,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情境當中深深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
文本,源于情境,高于情境。在語文教學中,努力營造詩意情境,是語文教學特色的要求,同時適應(yīng)了文本的表達特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四、詩意語言,成就詩美課堂
語文教學,能否以詩意的形式呈現(xiàn),又能否把詩意貫穿始終,教師的課堂語言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同樣的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表達形式,也可以用不同的語言文字表達,這是我們漢語表達的特色。也正是如此,要想讓我們的課堂富有詩意,教師就必須對自己運用的語言進行精心組織,要讓語言富有詩的氣息與韻味,這樣才可以打造詩意的課堂。學生在這種詩意的教學情境之中,才可以進行詩意的學習與表達,從而成就詩美課堂。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伯牙鼓琴》一文,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和鐘子期,以琴相交,以樂為媒,互為知音,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謝知音的感人故事。文章行文簡潔,但語言形象生動,富有韻律,在文字之中蘊含著強烈的情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涵,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深厚情感,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詩意的語言,同文本表達的詩意的音樂,詩意的情感配合。如在學生激情朗讀課文后,我做了這樣的引導:妙哉,高山流水,知音之樂!善哉,子期伯牙,知音之楷模!兩位古人,是多么幸福,何等默契!而在教學接近尾聲時,又通過富有詩意的語言進行啟發(fā):同學們,正是這高山流水,讓兩位古人相知;也正是這“破琴絕弦”,成就了千古的絕唱!這樣,在教師詩意的語言中成就了詩美課堂。
詩意課堂,是需要教師去營造、去引導的,主要是要由教師詩意的語言來創(chuàng)造。由教師詩意的語言引出文本的詩意,再由文本的詩意引發(fā)學生的詩意,這樣方能成就我們充滿詩美的課堂。
語文教學,人文因素是核心。這既是教學目標的要求,也是文本的需要,同時也是作者寫作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通過詩意的語言、詩意的朗讀和充滿詩意的輔助,營造詩意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詩意。
參考文獻:
[1]林慧.詩意課堂需要“藝術(shù)”的語言——小學語文課堂語言行為初探[J].新課程導學,2018,(6).
[2]李一.讓如詩的行板在語文課堂中徜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意課堂[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