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俊龍 郭軍榮
在黨的發(fā)展歷史中,學習是貫徹始終的任務。第一代革命家毛澤東主席在1941年就寫下了《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他批評那些不注重學習的人“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他給這些人畫的像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問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p>
毛主席把黨的基本任務確定為“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兩件大事”。用他的話說,“前一件事就是所謂認識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謂改造世界”。他的那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被一代代后人奉為圭臬。
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習也極為重視。他強調,黨員、干部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更關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他說,“事業(yè)發(fā)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要“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他還提出,大家要把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要落實習總書記的這一指示,我們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學到手,這才談得上擁有“看家本領”。在學習的基礎上,還必須創(chuàng)新才能進步。面對從未有過的發(fā)展形勢,絕不能有守株待兔的消極做法,也不能有刻舟求劍的古板思維,更要摒棄四平八穩(wěn)的工作作風。我們不能畏首畏尾地怕走錯路,走錯路可以總結經(jīng)驗教訓,強似根本不走路;我們也不能瞻前顧后地怕?lián)熑?,沒有擔當?shù)母刹恐荒苻o任。畏首畏尾、瞻前顧后是無法勝任新時代的新任務的。
辯證唯物論是正確的世界觀,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方法論。無論駕馭復雜局面,還是開辟發(fā)展新路,都必須具備唯物史觀和辯證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主觀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觀實際,從而以之更好地指導實踐。這才是我們學習的根本意義。
“好學才能上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他告訴我們:“知識經(jīng)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币簿褪钦f,如果不能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yōu)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就無法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
從歷史上看,我們黨歷來重視學習,靠學習創(chuàng)造了輝煌歷史,也必將靠學習開創(chuàng)光明未來。黨員干部強化學習是講政治、講黨性、講擔當?shù)谋憩F(xiàn)。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學,率先學,帶動全黨學習,在全黨形成大學習的氛圍,推動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梢哉f,加強學習就是對黨忠誠的突出表現(xiàn)。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學習。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但是,有很多人學了多少年,仍然懵懵懂懂,這就是所謂只有學歷而無學力。學歷無異是塊“敲門磚”,但入得門來,還要靠學力。沒有學力是無法繼續(xù)學習的,因而也就失去了進步的可能,還拿什么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古時候,學習雖然重要,但并不是一件很急切的事情,原因在于當時生活節(jié)奏緩慢,知識積累有限,從容學習,可謂來日方長。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時間卻和古人一樣,一年也是365天,一天也是24小時,這就需要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于是“學習強國”的學習平臺應運而生。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nèi)容,使我們從根本上把握到局勢的發(fā)展和國家前進的方向。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民族夢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應該說,這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前面的人要為后面的人打基礎,后面的人要把前面的人所取得的成績發(fā)揚光大,取得自己的成績,并且還要為自己的后來人做好準備。如此下去,終有一天會實現(xiàn)“中國夢”。
學以致用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越是簡單的道理越不容易見之于行動,這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現(xiàn)實差距。為了彌合這個差距,就要在學習中把握針對陛、現(xiàn)實性,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同的地區(qū)隋況不同,同一地區(qū)內(nèi)各地問題不同;不同的行業(yè)方向不同,行業(yè)內(nèi)部事務不同,這就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之道。這個尋求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而且是最有效的學習。
學習要有方法,有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就是我國信息產(chǎn)業(yè)進步的重要標志,而信息化的進步又是相關工作者學以致用的結果。這就是毛主席在《實踐論》中講的:“認識從實踐始,經(jīng)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爆F(xiàn)在,辦公室和家里都有電腦,出門都帶著智能手機,這就是先進的物質條件,用物質條件促進精神文明是人類發(fā)展特定階段的重要標志。我們就是要用這些高科技的工具和手段,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把握我們的前進方向,達到我們的終極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新聞工作。他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說:“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由此看來,我們新聞界的學習意義更是非同一般。很多地區(qū)、系統(tǒng)、行業(yè)、部門,他們所面對的工作對象往往是相對固定的,而新聞界的工作對象卻是包羅萬象。我們的采訪面向全社會,必須接觸各色人等,因此,我們的學習內(nèi)容也一定得是紛繁復雜的。我們不能在艱巨的學習任務面前知難而退,而是要迎難而上,不斷深入學習,持續(xù)積累經(jīng)驗,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量變就會引起質變,我們的學習就會攀上一個新高度,從而全面適應新時期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需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要求,也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我們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