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芹,郭 慧,劉東芳
(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034)
近年我國醫(yī)療事業(yè)飛速發(fā)展,更多的抗菌藥物被研制出并廣泛應用,但隨之而來的是發(fā)生細菌耐藥的患者逐漸增多,對醫(yī)院感染控制造成較大的影響,更對患者的病情控制造成不良影響[1]。目前,臨床上處理多重耐藥菌感染時,除了注重給患者選擇正確的抗菌藥物,亦強調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本次研究旨在對心外監(jiān)護室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外監(jiān)護室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中納入80例為對象,納入患者使用抗生素時間平均是24d,排除合并重大臟器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3~58歲、平均(42.09±3.65)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2~60歲、平均(42.17±3.7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多重耐藥菌感染分析
將納入的80例對象的各方面情況作回顧性分析,包括性別、年齡和病情、用藥以及身心狀況等方面內容。
1.2.2 護理方法
將納入的80例對象采用單盲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實施各項基礎護理;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主要是依據(jù)患者的病情和護理需求實施個性化護理。
觀察分析患者發(fā)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原因,記錄兩組患者的感染控制時間。
以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以x2檢驗;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得P<0.05時,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的80例患者中32例(80.00%)由于抗菌藥物濫用造成,20例(25.00%)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造成,18例(22.50%)由于住院時間長造成,7例(8.75%)由于病情嚴重造成,3例(3.75%)由于洗手依從性不好造成。
觀察組患者感染控制時間(9.89±2.53)d比對照組(13.54±1.86)d短,t=7.35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40<0.0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心外監(jiān)護室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由于濫用抗生素藥物造成的最多,次之則是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住院時間長等情況。可見臨床治療中要注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加強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管理,嚴格控制多重耐藥菌在醫(yī)院內傳播,且注意對感染源的分析與控制,建立健全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并對各項制度的落實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盡量避免或者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發(fā)生。
本次研究中采用針對性護理的40例患者的感染控制時間約為9d,比常規(guī)護理的13d短。主要是針對性護理強調護理內容以患者為中心,依患者的病情和護理需求提供科學且極具針對性的護理,保證護理內容滿足患者的病情與個人需求;同時護理工作中給患者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予以專人護理,保證各項處理均依據(jù)規(guī)定的流程與制度,儀器使用后的消毒工作務必嚴格落實;每天定時清理、消毒病房,開窗以促進病房中的空氣流通,減少多重耐藥菌的傳播,降低患者的感染率;要加強洗手依從性的提高,不斷強化其手部衛(wèi)生,防止交叉感染。
綜上所述,心外監(jiān)護室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因素較多,臨床護理中要注重依患者病情和需求實施針對性護理,以減少感染率,更好的控制其病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