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悅
(江蘇省常熟市中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500)
經股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在心臟介入檢查和治療中常用的方法。在護理后,易出現較多的血管并發(fā)癥,且止血的難度較大,易出血及皮下血腫;在拔除拔鞘管后神經反射性反應有較大可能出現,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有低血壓、心率緩慢乃至是心臟停,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嚴重影響,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在術后給予患者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為了提高我院在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的護理質量,在院內開展了此次研究,選取此階段內于我院診治的64例患者,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的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目前此項研究已經全部結束,相關的結果數據也已經整理完畢,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于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診治的接受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患者64例,64例患者中男34例,女30例,年齡61~81歲,平均(72.3±3.1)歲。在醫(yī)護人員對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流程進行說明后,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親自簽署參與同意書。本次研究中病例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等指標,此次所有入選的患者均滿足相關要求,可順利進行對比研究。
64例患者均接受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在術后接受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1.2.1 用藥指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為期兩天,以預防感染的發(fā)生。護士囑咐患者按照醫(yī)囑服藥,在病人用藥期間密切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及有無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1.2.2 康復指導:術后護士對患者的術側肢體略抬高,進行握拳和放松的交替訓練,頻率為每分鐘3~5次。同時護士囑咐患者術后24 h之內不可腕關節(jié)用力或彎曲、術后3 d內禁止用術側肢體提取重物或進行輸液;術后7 d內禁止用術側提取重物;保持患者穿刺點的干凈。
1.2.3 體位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具體體位護理,若患者可采取臥位,則保持臥位;若不可采取臥位,則采取半臥位。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決定讓病人進行床下活動的最早時間,最早不要超過術后1 h[2]。
1.2.4 病情觀察:術后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及時監(jiān)測,術后嚴密觀察病人穿刺點有無水腫、滲血點等異常表現,若出現則給予對應的處理。對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或年齡較大的病人應重視個性化指導。對合并有高血壓的病人可適當延長對病人的觀察時間。
在護理前后對患者進行疼痛評分評估;觀察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情況。
我院醫(yī)師將患者護理后相關數據記錄于統計學軟件SPSS 22.0中,其中采用(n,%)來表示患者數據中的計數資料,隨后采取卡方值進行檢驗,采用(±s)來表示患者數據中的計量資料,隨后采取t值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64例患者在護理后均未出現動脈栓塞及高血壓等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0%;且護理后的疼痛評分為(1.92±0.31)分,護理前的疼痛評分為(4.57±1.20)分,護理后的評分結果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給予接受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患者優(yōu)質高效的術后護理,從用藥、體位、康復指導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并發(fā)癥出現的誘因進行抑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預后[3]。由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接受優(yōu)質高效術后護理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評分較護理前顯著減低,且未有并發(fā)癥出現,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0%,可見其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接受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患者優(yōu)質的術后護理具有顯著的效果,在臨床應用及推廣具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