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云
(泰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21)
中心靜脈導管留置(PICC)在腫瘤患者化療期內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化療間歇期患者能夠實現帶管出院。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能夠將院內護理服務延伸至院外,有利于避免護理干預的“斷層”現象[1]。本次研究重點分析對于腫瘤患者在化療間歇期內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應用價值。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門診維護的687例PICC帶管出院的腫瘤化療間歇期患者為回顧分析對象,利用數字法來分組,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包括患者347例,男192例,女155例;年齡37~86歲,平均(54.2±0.6)歲。對照組:包括患者340例,男189例,女151例;年齡36~88歲,平均(54.4±0.3)歲。兩組研究對象上述線性資料組間比較均衡度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PICC導管的常規(guī)門診護理,主要措施有幫助患者定期更換肝素帽、敷貼,并采取肝素的脈沖正壓封管,分別于置管前后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并發(fā)放健康宣教手冊,主要內容應包括PICC置管認知、衛(wèi)生管理以及并發(fā)癥的相關知識等;觀察組患者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主要方案如下:(1)首先需要對腫瘤患者的相關信息進行詳細登記,包括其性別、聯系電話、住址、導管型號、置管部位以及置管時間等。與此同時還需成立腫瘤患者延續(xù)性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和考核,以便于為腫瘤直管患者提供更加專業(yè)化的延續(xù)性護理和干預;(2)患者帶管出院前需要向其發(fā)放PICC導管的維護手冊,主要內容應包括導管的相關知識、生活技巧以及護理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通過電話隨訪來詳細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情況,針對患者存在的疑問給予指導,并詳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護理問題以及異常情況,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增加電話隨訪次數,直到患者完成化療。
(1)比較兩組患者的PICC導管留置時間和置管的平均維護間隔時間;(2)應用患者自護能力調查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價,共計43個條目,均為0~4分,滿分為172分,分值與患者的自護能力成正比;(3)兩組患者均以化療開至至化療結束作為觀察時間,統(tǒng)計兩組患者期間內的PICC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fā)生情況。
研究中涉及數據均利用SPSS 17.0分析,均數的±標準差以(±s)描述,行t檢驗,采用率則以%描述,行x2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自護能力評分、PICC導管留置時間、導管平均維護間隔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的P I C C相關性血流感染發(fā)生率為0.74‰(11例/14921天),同期對照組患者為1.18‰(19例/16102天),觀察組患者PICC相關性血流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通過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該組患者化療期間相關性血流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表明,通過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腫瘤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有助于降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fā)生風險。并且研究提示,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而導管的平均維護時間間隔則顯著短于對照組。進一步提示,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更好地做好腫瘤患者在PICC帶管出院期間的護理干預,能夠進一步提升導管維護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化療間隙期腫瘤患者,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PICC相關性血流感染發(fā)生率,并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