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绷己玫牧晳T使學生終身受益。人與人之間都需要溝通、交流、協(xié)作、共事,一個人善不善于傾聽,不僅體現(xiàn)著他的道德修養(yǎng)水準,還關系到他能否與其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系。本文剖析當今語文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以及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 傾聽習慣 培養(yǎng) 低年級
小學低年級孩子從幼兒園剛剛進校,他們的性格活潑、開朗、膽子大,個個都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尤其是在剛開學,老師一個問題,一個學生的發(fā)言還沒結束,旁邊的學生卻舉起手,大聲嚷道:“老師,我,我……”當我指名一位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上去聽;不論我講得多么上進,一部分學生卻在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種種現(xiàn)象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學生學不會傾聽,教學質量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如何教會學生傾聽,學會思考,需要我們一線教師教研。
一、首先教師要確定目標引導學生傾聽
《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了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善于傾聽”的技能。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xiàn)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可以肆意插嘴,無視紀律。這時教師在提問題前就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干什么,告訴他們“聽”也是目標,看看誰聽懂了這個同學說的話。讓學生在“聽”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在“聽”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會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fā)言的同學 ,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那才是最好的學生。給學生評價發(fā)言同學的機會,這樣一來,教室就安靜多了。
二、其次教師要巧設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傾聽
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的傾聽是不可能的。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chuàng)造樂趣。新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加之現(xiàn)代高科技教學,教師要充分備課,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一年級教學《天地人》時,我大屏出示各種姿勢的小孩,讓學生看看誰最聽話導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傾聽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傾聽下去的強烈愿望。
三、接著不惜贊揚激勵學生傾聽
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千萬不要吝嗇贊揚,讓學生會因為學會傾聽而受到表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如我經常會說:“同學們,看看×××同學聽得多么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 這么一點小小的錯誤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還給了她那么多的建議,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薄按蠹铱?,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就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好動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如此教學,學生怎么會學不會傾聽呢?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傾聽與表達共同組成了與人合作交流的基礎。而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往往更多地注重說、讀、寫,而忽視了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結果課堂上不會傾聽的學生為數(shù)不少,更有甚者有些學生根本不愿意傾聽同學、老師的發(fā)言。這樣導致了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紀律松散!曾有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培養(yǎng)傾聽習慣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過程。只要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良好的傾聽習慣一定會內化成孩子們的素養(yǎng)。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2011年版百度文庫
[3]《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5
[4]《小學教學設計》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