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事性英語篇章以其新穎、接近社會熱點和來源準確的特點吸引著大學英語教師的眼球,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更是驅(qū)使著廣大學者從多角度、多層次展開探索與研究。文化概念是民族文化智慧與歷史文化、社會生態(tài)的結晶。文章運用學者彭玉海,曾永興提出的從詞源,文化語義內(nèi)涵,詞義特征,隱喻搭配,格式塔及話語綜合分析的層級分析策略,著重從詞源和文化語義內(nèi)涵兩方面分析了時事性英語篇章中的文化價值,有助于廣大英語教師從該角度解析英語篇章。可以深化人們對文化概念的理念認識,有助于從思想層次上解讀和理解文化價值。
【關鍵詞】文化概念;時事性英語篇章;文化
【作者簡介】李葉(1976-),女,漢族,山西左權人,晉中學院外國語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晉中學院1331工程創(chuàng)客團隊“智慧講堂”資助。
一、文獻綜述
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與語言密不可分。Eugene A.Nida (2001)從不同側面分析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并進而從語境角度論述怎樣處理翻譯中的種種關系和問題。在國內(nèi),胡文仲(1984)曾指出“學會外語首先要把外語當作一種技能來掌握,而不是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敝旒铱疲?009)進一步將文化的視角具體放到了英語課堂。就英語課堂中,如何通過英語教學這種模式來實現(xiàn)母語文化與目標語文化的對接,進行了深度研究。
時事性英語篇章中既有全球性的,主要是歐美文化,更不缺中華文化。將之引入課堂,聚焦的是時尚性與國際事務接軌的特點。然而它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多限于課前導入——refresh students.再者就是聽力理解。本論文中的多數(shù)例子都摘取于《新進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中。但在講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二本的學生對許多詞匯不解,并有探索和學習興趣,便驅(qū)動了本文作者從詞源,文化語義內(nèi)涵進行講解推動了本文的分析。
二、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有其特有的文化思想內(nèi)容和人文、社會、情感等價值內(nèi)涵, 從其它角度進行深層解讀,以便逐步跨入民族文化真正的精神境界。文化概念是特定的民族主體對現(xiàn)實世界的經(jīng)驗和感應性反映,是人的生命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的沉淀。因此對價值進行判斷,分析,二次解構是文化概念必不可少的工作。對此類問題的探索也將加深我們對文化概念的研究。
三、文化價值分析
國內(nèi)外學者從語言與文化,外國文化,語言學以及語義學多角度研究了文化價值。本文主要根據(jù)彭玉海學者的層級文化概念分析法從詞源,語義內(nèi)涵兩個方面分析大學英語課程中諸多高頻詞匯背后的價值,助于解開心中的詞匯迷團。
1.詞源分析。詞源學是對英語詞匯的語義發(fā)展變化給出全面而系統(tǒng)解釋的一門學科, 詞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詞匯發(fā)展的歷史, 理解英美文化的內(nèi)涵。中國有著名的《說文解字》,可以解釋中國許多漢字的起源,將詞源應用到高校英語詞匯教學中可提高詞匯效果。
——At the small town, every bar of chocolate are manually made,……
學生會采用repeat的方式告知教師,他們對bar有疑問。教師會講解: a bar of chocolate /a piece of chocolate , a bar/piece of chocolate /soap. 學生示意不能理解,我會繼續(xù)挖掘詞源:
早期的bar和“〔門、窗等的〕閂”形似,這便是a bar of chocolate 的起源。文化是民族的沉淀,不會因為現(xiàn)代的工藝和營銷手段將它們做成了桃心和笑臉形狀,書面語上就呈現(xiàn)出a heart of chocolate, 甚至a face of chocolate.
2.詞義內(nèi)涵。詞的文化內(nèi)涵所呈現(xiàn)出的文化背景知識,具體體現(xiàn)在其背景意義,伴隨意,聯(lián)想意義和情感意義等方面。它具有明顯的民族特征。
例2:dama.
個別中國大媽已成為公害:她們代表了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素質(zhì)低下。
——來自百度搜索。
對于該詞,第一眼學生會從諧音方面去猜:中國出現(xiàn)了類似“大麻”的新型毒品?當然也有同學猜對了。我會解釋: 英語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英國發(fā)展史,初史語言是央格魯-撒克遜和凱爾特語。隨著諾曼底征服事件,法語自然而然成了英國的官方語言,大量的法語詞匯開始融入。隨著探險、殖民、以及貿(mào)易的興起,給現(xiàn)代英語帶來一定的沖擊。如阿拉伯語,法語,德語,荷蘭語,俄語等,超過50種語言匯入英語詞匯中。
四、結語
本論文根據(jù)彭玉海教授的文化概念理念,具體詳盡地從詞源和詞義的內(nèi)涵二個方面分析了時事性語料中蘊藏的深厚文化價值。指出了解析的路徑,利用典型例子完整展示了解析的具體詳盡的過程,有益于大學英語教師參照,填補了諸多教師忽視掉的課堂導入性材料中的深厚文化價值,也為從事文化廣義研究的學者提供了新視角。
參考文獻:
[1]彭玉海.語義學和語用學[J].外語教學,1998(3).
[2]張幫印.試論英語詞源學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中的應用[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1(10).
[3]彭玉海.論文化概念的價值性[J].外語學刊,2008(1).
[4]董穎穎.詞源學在大學生英語詞匯擴充方面的應用[J].校園英語, 2015(32).
[5]崔東琦.詞源與高校英語詞匯教學研究[J]英語廣場,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