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進行英語聽力學習,能夠提高英語綜合實力,對高考成績也有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學習要求了解不足、學習計劃不科學,兩個方面對高中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中存在的難點進行了總結,并從提高聽力認知、構建完善的學習計劃、定期進行總結反思,三個方面對高中英語聽力學習中的自主學習策略進行了討論,希望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總結反思
【作者簡介】胡潤濠,湖南省長沙市明德中學。
引言
受到傳統教育方法的影響,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以做題為重點,由于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提高英語學習質量。在英語高考改革之后,由于英語聽力成績占較大比重,應用傳統方法進行聽力練習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降低了聽力學習質量,對未來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需要構建科學的學習計劃,提高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一、高中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中存在的難點
1.對學習要求了解不足。高中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中,存在對學習要求了解不足的難點,第一,高中階段進行英語聽力學習時,需要聽說讀寫均衡發(fā)展,但我們在接受英語教育時,大部分英語老師都將寫作為重點,沒有引導我們進行聽的練習,在英語綜合能力不高的問題。甚至在學習時受到這一方法的影響,對聽力學習的重視程度不高,對學習標準了解不足,降低了英語聽力學習有效性。第二,部分同學在學習聽力時,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導致聽力學習質量難以得到提高,無法達到英語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2.學習計劃不科學。學習計劃不科學為高中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中的難點,第一,在學校接觸的聽力學習方法較為單一,如:播放英語歌曲、電影等,培養(yǎng)英語語感,進而在課后自主學習時,由于不了解聽力的學習方法,只能使用單一的方法進行學習,甚至部分同學對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了解不足,構建的學習方法難以滿足學習需求,對同學英語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一定的影響。第二,由于授課方法會影響同學的自主學習習慣,進而在課后自主學習時,存在難以構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的問題,降低了自主學習有效性,對英語聽力自主聯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二、高中英語聽力學習中的自主學習策略
1.提高聽力認知。為了提高高中英語聽力學習中的自主學習有效性,需要提高聽力認知,第一,由于聽力學習資源較多,能夠滿足不同同學的學習需求,但部分同學對英語聽力學習的了解程度不高,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降低了自主學習的有效性,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提高同學們的英語綜合能力,需要了解英語聽力學習渠道,同學們在學習時可以按照自身能力合理選擇,并提高聽力學習的認知,發(fā)揮出聽力學習的實際意義。第二,在學習高中英語聽力內容時,為了提高對聽力的認知,需要有意識的形成判斷能力,能夠合理選擇適當的自主學習方法。
2.構建完善的學習計劃。高中英語聽力學習中的自主學習中,需要構建完善的學習計劃,第一,由于同學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存在差異,部分同學難以在課堂中提高英語聽力能力,進而自主學習較為重要,我們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習計劃的構建者與實施者,為了保障學習計劃具有合理性,需要對自身的英語口語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構建學習計劃之前,可以先自主開展口語能力測試,了解自身口語學習情況,之后按照分數構建學習計劃,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由于部分同學在英語學習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進而在進行口語學習中容易出現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進而在構建學習計劃時,可以構建階段性的目標,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滿足感,提高學習積極性。
3.定期進行總結反思。在高中英語聽力學習中的自主學習中,需要定期進行總結反思,第一,由于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能夠逐漸提高聽力能力,繼而需要適當的轉變學習方法,但部分同學對自我學習認知不正確,導致自主學習效率不高,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需要定期自主總結反思學習情況,例如: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情況,適時的調整學習方法,提高聽力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在進行總結反思時,為了提高有效性,可以構建完善的周期表,總結學習經驗與不足,在下一個階段進行優(yōu)化調整, 提高英語口語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英語綜合素養(yǎng),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聽力學習中的自主學習中,由于部分同學對英語口語學習的了解不足,進而在學習中難以提高學習質量,降低了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效性,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提高口語綜合能力,需要提高對英語口語學習方法的了解程度,構建合理的自主學習策略,并定期進行總結反思,構建階段性的目標,了解學習中的不足,獲得滿足感,提高英語口語學習積極性,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春俠.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6(10):55-56.
[2]夏倩.網絡平臺下高中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實證研究[J].亞太教育,2015(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