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崗什卡雪峰上,白雪皚皚,莽莽蒼蒼,在絕美的雪域風光中,在曠遠寂寥的蒼穹之下,本該有攀上山巔的喜悅,本該有發(fā)自肺腑的陶醉,可這一切,都被扼殺于一個個低頭捧著手機的身影之中。在這些企業(yè)高管的背后,是凝固于冰雪之間的冷漠。
冷漠,開始于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電腦、手機的相繼問世,微博、游戲的迅速風靡,使這些冰冷冷的機器,虛幻縹緲的網(wǎng)絡消磨了人與人之間原有的溫情與和睦。道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在聚精會神地刷著朋友圈,毫不在意周圍的情況——刺耳的鳴笛聲和司機的謾罵聲;網(wǎng)吧里,聚集的少年們不知疲倦地打游戲,而他們的眼神,空洞而默然。更有新聞報道稱,父母因沉迷手機,連孩子被車撞了都沒有察覺。我們的社會在發(fā)展,可在人情世故的層面上,我們卻是在倒退——我們對于情感的表達日漸削減了。
冷漠,擴大于認知的偏差。許多人認為如今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但在很多情況下,“知道”是遠遠不夠的。所謂生活,除了“生”,還要“活躍”。要讓生命變得鮮活,就要走出去,親身體會世界的鮮活與豐富,而不該讓日子成為一潭死水,不起波瀾。晉代陶淵明不戀世俗,而獨鐘情于山水田園,這源于他超塵脫俗的追求,也體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認知。那個時代沒有高科技,沒有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也能使他擁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F(xiàn)在的我們應該明白,生活是自己的,我們應該注重生活中的真情實感。
冷漠,最終源自內(nèi)心的忽視。我們認為社會險惡,人心復雜,我們不經(jīng)意間與親人、朋友的疏遠,我們把看似不能實現(xiàn)的美好幻想建立于虛幻之上,實際上,這都是由于我們對現(xiàn)實的忽視,對真實的忽視。網(wǎng)絡上的音樂再動聽,也不如同學合唱時的歌聲令人動容;手機游戲再有趣,也比不上親人團聚時的其樂融融。我們要與時俱進,要不斷向前,但不該忘了這個社會最初溫暖的模樣,更不該忽視了彌足珍貴的東西。
開篇那個企業(yè)高管的故事,透露著悲哀。這是人際交往的悲哀,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哀。手機與網(wǎng)絡發(fā)明者的初衷,絕不是讓人們變得冷漠。生活中除了網(wǎng)絡世界的紛繁,仍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至善親情,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至真友情,更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至美愛情。
一個人對世界冷漠,實際上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就像蒼莽的崗什卡雪峰之巔,包羅萬象的蒼穹之下,赤裸裸的默然暴露于茫茫白雪之上。寒風呼嘯,放眼眺望,白色統(tǒng)治了一切,卻唯獨掩蓋不了人們內(nèi)心的隔閡與默然??晌覀?nèi)杂欣碛上嘈?,終會有一天,萬物復蘇,冰雪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