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角度,是指新聞的視角。選擇好的角度,是為了更客觀、更突出地展現(xiàn)新聞價值。但也有一些新聞采編者,挖空心思玩角度,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例一、一家報紙報道說:某卷煙廠推行“零缺陷”質量管理理念,長期注重卷煙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產(chǎn)品科技含量和品質,在降低卷煙的有害成份、提高卷煙吸食安全性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例二、一家電視臺報道了一起車禍:一輛汽車和一輛滿載殘障兒童(孤獨癥患者)的校車相撞。兩位記者趕到現(xiàn)場時,場景令人非常震驚。受到極度驚嚇而幾乎無法言語的孩子被抬上擔架接受醫(yī)療檢查,到處是尖叫聲。不知所措的、睜大雙眼的孩子們蠕動著身體。記者以孩子們躺在擔架上哀號的畫面和現(xiàn)場聲音進行了報道,直到報道的最后,觀眾才得知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在車禍中受重傷。編輯發(fā)現(xiàn)報道非常有沖擊力,就把它放在了新聞節(jié)目靠前的地方播出。
例三、一家全國性大報報道說,某國家級貧困縣出了一件新鮮事,一位山村裁縫特別愛美,傾囊而出,舉辦了一次時裝展,在當?shù)匾鹆诵⌒〉霓Z動。稿件是一位基層通訊員采寫的。
例四、一則名為《錢被風刮跑以后》的小通訊,當年幾乎成了精巧型新聞中的經(jīng)典。其大概內容是這樣的:長春。北風刮得很猛,我騎自行車,只顧低著頭,往前緊蹬。臨近和平大路口,把一個邊走路邊低頭數(shù)錢的農(nóng)民老大爺撞了一個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幣掉在地上,隨即被風刮跑。過往行人不約而同地向錢飄走的方向跑去。老大爺很著急。沒過多久,風似乎有些小了,“搶錢”的人們從四面八方陸續(xù)朝老人走來,把“搶”來的錢都一一交到他的手里,并勸他數(shù)數(shù)錢,看少沒有少。一數(shù)錢,卻多了五元。原來是一位婦女準備到商店買東西,剛才光顧幫老大爺撿錢了,竟忘了自己手里還拿著錢,一齊都交給了老大爺。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則報道造成的危害。
例一從某卷煙廠優(yōu)化產(chǎn)品質量的角度進行報道,容易讓受眾產(chǎn)生這樣一種錯覺,即該廠產(chǎn)品質量挺棒,吸食該廠的卷煙是比較安全的。這是嚴重的誤導。這則新聞,也成了有害的新聞,而不是有益的新聞。例二的報道,使受眾受騙上當??戳饲懊娴膬热?,給人的感覺,是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吹阶詈蟛胖?,其實,那只是一起不太起眼的交通事故而已。其實,兩位記者在對醫(yī)院進行采訪之后,早就心中有數(shù)了。當時,一位記者嘆息說:“這是一次小事故。”可另一位記者回答說:“如果我們播出孩子們在現(xiàn)場尖叫的鏡頭,它就不小了?!眱晌挥浾哂懻摿藢@起“小事故”進行報道的職業(yè)倫理問題。他們都承認,如果按照道德倫理的標準來考慮,這個報道就完蛋了。雖然心有不安,但記者還是以孩子們躺在擔架上哀號的畫面和現(xiàn)場聲音開始了報道。在孩子們的哭叫聲中,記者解說道:“他們躺在擔架上,茫然地盯著天空。校車上的13個孩子,再也不能完成他們這個早晨的行程?!眻蟮老喈?shù)纳壳椋欢?,它制造的“現(xiàn)實”嚴重扭曲了這起新聞事件的真相,也是誤導。例三的情況如何呢?這雖然不是一起子虛烏有的完全虛構的報道,但從本質上來說,新聞事實被大大地夸大了。那位裁縫只是具有愛美之心,且頗具商業(yè)頭腦,將別人定做的一些有特色的服裝掛出來,以招徠顧客而已,離舉辦時裝展相差十萬八千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這則報道,含有較多的虛假成分,嚴重誤導了受眾,它使一些受眾覺得,那里的老百姓已經(jīng)比較富裕了,趕時髦趕到了中國鄉(xiāng)村的最前沿。而實際情況是,那里仍然是國家級貧困縣,那里鄉(xiāng)村的老百姓仍然相當貧困,那里鄉(xiāng)村的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條件舉辦什么時裝展!例四選擇的角度相當?shù)蟆H绻麆t新聞沒有問題的話,它無疑是一則好新聞。但如果代替不了現(xiàn)實,這確確實實是一則假新聞。作者想出的錢被風刮跑以后這一角度,相當妙,且其中又有巧合的成分,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找到這樣的素材。對于一個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來說,只會為想出了這樣一個好點子,而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相應的素材感到遺憾而已,絕不會去造假。但對品格低下者而言,造假就不會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了。從瞎編角度到全篇造假,它給新聞的損害是致命的,它的損害甚至超出了這條新聞本身,一些受眾對同類的精巧型新聞產(chǎn)生了很大的懷疑。真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例玩角度的報道出籠的原因。
先來看第一例報道。美國學者約翰.H.麥克馬那斯在其著作《市場新聞業(yè)》中說:“媒體有兩類顧客:廣告商和新聞消費者。新聞消費者在理性追求自身利益、評估新聞質量、尋求競爭性的新聞來源等方面都不擅長,遵循市場邏輯的媒體只能犧牲消費者的利益,滿足廣告商的要求。而且,媒體追求利益最大化,為了討好廣告商,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讓新聞對廣告商有利?!崩恢械臒煵萜髽I(yè),就是該媒體最大的廣告商之一,讓報道對廣告商有利,對于媒體來說,絕不是心不在焉,而很可能是早有預謀。它就是要用這樣的報道來贏得廣告商的歡心,讓廣告商大把往外掏銀子,你奈何得了它!例二關于殘障兒童車禍的報道的處理,關鍵在吸引眼球,即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現(xiàn)代媒體之爭,很大程度上是注意力之爭,誰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誰就能吸納更多的廣告,撈更多的銀子,誰的日子就好過。媒體權衡利弊,只能犧牲新聞消費者的利益了,誤導不誤導,拋到了九霄云外。媒體這樣做,雖然不合新聞道德,但也有它的苦衷。我們同情它,但批評是決不能放棄的。不然,這種傾向一旦泛濫成災,對新聞的損害十分嚴重,對新聞消費者的損害也顯而易見。例三把掛出幾件新穎的服裝夸大為舉辦時裝展,其主要原因恐怕是為了上稿。一個普通的通訊員,要在全國性大報上發(fā)表作品,如果沒有好的角度,很難成功。于是通訊員便鉆山打洞,千方百計地取悅于編輯。而編輯有時為了媒體的利益,也在可疑的新聞面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于是虛假新聞便堂而皇之出籠了。例四把虛構的東西當新聞,有為了上稿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還是想瞞天過海創(chuàng)所謂的“好新聞”。一個利字,新聞采寫者心甘情愿地將良心喂狗吃了。
要避免以上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重要的是要講求新聞道德,使不講新聞道德的行為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例二、例三、例四,都存在一個新聞道德淪喪的問題。如果沒有好的新聞道德,這樣的問題就會層出不窮。它會損害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大力提倡新聞道德,已迫在眉睫!例一存在一個社會效益和媒體自身利益孰輕孰重的問題。當然,正確的選擇是,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經(jīng)濟效益不能凌駕于社會效益之上。否則,媒體將很難擔當起正確引導受眾的責任。
最后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作為新聞采編者,在采編新聞時,還是要講究角度,好的角度,能增加新聞的魅力。本文只是提醒新聞采編者,不要走火入魔玩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