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60多歲,有人開始稱呼他“季老”時,他很不服氣,沒覺得自己很老,即便到了古來稀的年紀(jì),他也沒有為年紀(jì)發(fā)愁。
既然上帝這么垂青自己,他決定再好好干一番大事。于是,70歲時就開始著手寫《糖史》,80歲時他要跟時間賽跑,于是加大了步伐,開始沖刺。
住在清華園里,他對里面四季美景的變化視而不見,每天跑圖書館,看書、查資料、寫作。這樣風(fēng)雨無阻,寒來暑往,他沉浸在圖書館氤氳的書香氣里,流連忘返。有人勸他,年紀(jì)一大把,還這么拼干啥?他覺得,躺在“老”上睡大覺,跟死了沒什么兩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
在浩如煙海的中外書籍里,他大海撈針般地尋找證據(jù)。每天,幾乎是他最先到達(dá)圖書館,最后一個離開。憑著這股不服老的拼勁兒,最終,在1998年他硬是完成了70多萬字的學(xué)術(shù)著作《糖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奔玖w林沒有感嘆年華稍縱即逝,沒有虛度光陰,始終忙碌在讀書、治學(xué)、寫作的道路上,終于在耄耋之年,完成了自己的又一個夢想,達(dá)到了人生的又一個高度。
適合話題:珍惜時間;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