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都是183厘米,中考時雙雙考入復旦附中,高考時又都進了復旦大學物理系,再過幾天,他倆又將一同“轉(zhuǎn)戰(zhàn)”麻省理工學院全獎碩博連讀。董知寰、董知宇這對雙胞胎,在學業(yè)上如此驚人的相像,實屬稀奇。更奇的是,他倆從小到大還“創(chuàng)造”了一連串的相似點:
相互間幾乎從沒發(fā)生過爭吵,幾乎從沒有參加過額外的補課,兩人的興趣也相差無幾,都酷愛理科,不擅長死記硬背,初中起都對物理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后來又都把專業(yè)轉(zhuǎn)向了物理學……
雙胞胎的父親是復旦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導。
董教授說:“我家這對雙胞胎可都是深深打上‘復旦’烙印的,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復旦系’的直屬學校。中考時,老大董知寰獲得了學校的推薦,老二董知宇是自薦,結果拿到了華東師大二附中和復旦附中的兩份預錄取通知,老二當然是選擇和哥哥形影不離地進‘復旦系’。沒想到,高考時這一幕又出現(xiàn)了,兩人雙雙被清華拔尖計劃和復旦自主招生預錄取?!?/p>
另外,董家的孩子臥室也有些與眾不同。
兩張單人床的床頭是用茶幾隔開的,就像賓館標房的鋪位配置。靠窗是一排約四米長的書桌,供雙胞胎并排寫作業(yè)。
“上小學三年級后,我和孩子媽就不再去天天檢查他們的作業(yè)了,更不要說晚上陪讀了。兄弟倆挺自覺的,互相督促,互幫互學?!?/p>
董教授表示,雙胞胎的另一個好處體現(xiàn)在學外語上,他倆剛開始學英語時,一家人常常以不同的人物身份練習口語,就像是排英語小品,都大膽開口,說錯了會有旁人及時提醒和糾正,既有趣又實用。
對于雙胞胎的學習,董教授的引導方法也比較特別。
他說:“我是比較反感讓孩子超前學習的,特別是小學生。對于奧數(shù),這兩個孩子從小就很有興趣,我們也就順其自然。進了初中后,周圍有不少‘學霸’在初一年級就迫不及待地到校外參加要到初二才學的物理,我們也是不為所動。直到初一結束后的暑假里,因為他倆想報名參加物理競賽班,而報這個班又必須有一定的物理基礎,所以我就去買了本初二的教學參考書,由我教了第一章,發(fā)現(xiàn)他們興趣蠻大的,于是就讓他們自學后面的章節(jié)。這可能是兄弟倆唯一的一次‘搶學’?!?/p>
“我灌輸給他們的理念是‘有興趣的學,沒興趣的不學’。”
董教授舉例說,雙胞胎上小學一年級時,他鼓勵兩人學拉小提琴,嘗試了一陣也激發(fā)不起兩個男生的興趣,只得作罷。而他倆學圍棋卻興致盎然,小學五年級時還考出了業(yè)余五段。
“我是搞化學的,但孩子卻熱衷物理,本科時學的還是理論物理,馬上去美國也是攻讀理論物理。孩子的興趣發(fā)展,家長沒必要做過多的干涉。”
(摘自《新民晚報》)